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终身教育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应着力培育全民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完善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现代化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终身教育,是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体现了教育终身化和学习的生活化、社会化。终身教育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整合性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个性和培养完人的教育,也是参与当代社会发展挑战的世界性和时代性的教育需求。建立学习化社会是终身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最高目标,“学会生存”是终身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则是实现终身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原则。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创建学习化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正由理念走向实践。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的主导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4.
教育共同体视域下,终身教育具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教育价值。其发展的核心要义,是以“共同体价值理念”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以“多元协作”为发展模式,进而创新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共同体,发展城区终身教育模式,推动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所接受的培养的总和,体现了教育终生化和学习的生活化、社会化.它的产生和发展对落后于时代的传统教育的目标、地位、课程及教学等方面形成了冲击.与传统教育相比,终身教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教育,是一种体现个性和培养完人的教育,它形成了新的学习观并实现了教育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化,体现出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终身教育思想的确立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充分肯定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终身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终身教育思潮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决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教育的价值和使命在于对受教育者进行永无止境的"解放"或"提升",使其从一种有限的文化存在逐渐过渡到一种相对无限的文化存在,帮助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和人格得以充分、完美地发展和形成。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反映,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将难以在21世纪生存。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我国现代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终身教育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我国现代教育策略;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我国教育的未来与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终身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全部过程的教育 ,人类正走向终身学习化的社会 ,学习化社会要求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了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价值主体是人 ,价值存在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关系之中。价值具有属人性和客观性两重属性。人的价值是人对人的意义 ,人作为客体的价值说到底是人作为主体的价值的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实现 ,是主体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70年代起,终身教育理念就开始影响世界各国的教育走向。中国从终身教育理念的引进到实践探索研究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对终身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入。理解终身教育应回到理念倡导者提出"终身教育"时的逻辑起点,借助古代先哲对教育的理解,从哲学和人性的视角来辨析终身教育的三重内涵:人要认识到自身的"未完成性",从而处于终身学习中;人终身都在发展中;终身教育就是人自我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世纪。终身教育成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都需要相应地调整和转变。在继续加强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逐步构建终身教育的学校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内涵发展是教育走出外在目的困局的必然选择,对教育的本质回归有着特殊的价值。当前众多学校所践行的内涵发展存在形式化、模式化、单一化的问题,甚至将其作为"面子"的政绩工程,对教育内涵的定位存在偏差。基于对江苏省30所个案学校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提炼出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内涵发展的理念要求教育回归其本质;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学生生命价值的展现;教育内涵发展不可忽视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教育内涵发展需要厘清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教育内涵发展的重点在于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精神生活的追求,因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和改进各个层次美术教育质量和水平,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成为我们美术教育工作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美术教育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其价值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对教育评价含义的比较和教育评价实践的思考,认为教育评价的本质是判断教育价值.而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者在客观认识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的基础上,以主体的需要为尺度,去衡量客体的属性能否满足或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它是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统一,并以此作为建构教育评价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从而指明了教育评价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国高等教育也在各个方面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些不良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症结,积极有效地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深度访谈法,收集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资料,发现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中生命意义缺失的六种情境:负性主观体验、自我认同危机、自由意志受阻、生活目标缺失、价值认同缺失和人际支持缺失;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呈现出七大问题:忽视生命价值内省、理想信仰意识弱化、盲目主义从众倾向、竞争主义人际关系、利己主义社会态度、物质主义价值取向和享乐主义生活态度。基于以上结果,研究者提出开展大学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价值导向一元化"的原则,明确"三位一体"的目标,实施与"三大平台"相结合的策略,创新多样化的生命教育实现途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可能摆脱价值的影响。生命教育的价值是指生命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生命教育到底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可能?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帮助人们实现生命与自然、与自我、与社会、与超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重塑生命与自然之真,追求生命与社会之善,完善生命与自我之美,向往生命与超自然之圣,从而达到真、善、美、圣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教育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是无可争议的,但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在理论上仍然值得探索。根据价值的内涵,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可以转换为对以下问题的理解:谁是教育知识的需要者;教育知识具有哪些潜在的功能;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知识的功能和教育知识需要者的连接。研究教育知识的价值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起到为教育认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的效果,从而加强人们进行教育知识创新的动力;二是表明教育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知识论的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民间游戏是游戏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教育价值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儿童身心完满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具体表现为民间游戏在儿童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及个性发展五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不足之处体现在:有关民间游戏的理论基础不足;民间游戏对儿童精神层面影响的研究略有欠缺;民间游戏在实证研究中缺乏普适性的论证及在实际运用方面未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儒家文化因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具体意蕴包括生命可贵与坚韧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顿寻求的生命情感教育,彰显生命价值所在的生命责任教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命本身如需得到关照和滋养,必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映照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中传承和延续着对生命关注的精神传统,其过程在于以“文”的感化为本,塑造教育主体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重塑生命教育价值的时代导向;以“仁德”的教化为基,丰盈生命内涵,渗透贯彻“精神生命”教育的核心保障;以“行事”的实践为要,扩展“社会生命”宽度,共筑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以此为基础,就传统儒家文化对生命教育的推进,可以生命的协作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内化,润泽生命底色;以生命的价值释放实现生命教育的深化,丰盈生命层次;以生命的诗意情结实现生命教育的升华,绽放生命雅致。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创新:主体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协同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创新"是教育实践生命的源头.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条件;而主体性教育则为创新教育指示了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内在的需求和动力.主体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交汇在此世纪之交有着教育发展规律的内在必然性,二者的协同建构将在人类教育创新史上产生一次巨大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