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阶级流动性问题既关涉现实生活也关涉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理论根基。然而,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问题却缺乏精细的解答,以致于一些关于阶级问题的理论困难长期困扰着人们,诸如阶级流动所指称的人群是阶级抑或阶层,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无阶级社会是否有启示意义,等等。社会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那些为了将社会生活简单化处理而牺牲掉的关于阶级理论的"枝枝蔓蔓"也许正是我们理解阶级流动性问题不可或缺的,应当重新使其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为我们全面理解阶级流动性问题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论述,从有阶级社会以来,作为阶级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观,有奴隶主阶级的、地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的。 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都是神学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必然形成以上帝主宰、教法结合、君主至上、法律至下为特征的人治主义的法律观。其思想体系是主观唯心论。反映在刑法思想上则是突出的重刑主义。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观与实践观的关系问题 ,存在着两种观点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世界观哲学的理解 ,另一种是实践观哲学的理解 :世界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世界观的学问 ,因此认为所有理论包括实践观的哲学意义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基本事实 ,即它们都是世界观理论的组成部分 ;而实践观哲学把哲学看作是实践观的学问 ,因此所有理论问题的哲学意义 ,当然也包括世界观问题的哲学意义 ,从根本上来说都主要源于同一个原始事实 ,即它们都是实践观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往人们习惯于从世界观哲学的立场上理解问题 ,而本文则尝试从实践观哲学的立场上 ,重新阐释世界观与实践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划清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界限,就是从民族问题的角度划清无产阶级世界观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界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即无产阶级的科学民族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体系,其主要内容有民族形成观、民族发展现、民族消亡观和民族关系视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对立,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本文仅就民族观中有关民族承认、民族尊重、民族发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国家等几个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根本区别。1、坚持民族承认、民族尊重观,是…  相似文献   

5.
阶级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与马克思的阶级观,在阶级界定的基点上,有"多元"与"一元"的差异;在社会动力承担者的指向上,有中间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异。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阶级观差异成因,是资本全球化的不同阶段和西方资本主义不同的社会现实导致的社会阶级内在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是同民族的存在相联系的,又随着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与之相联系的民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阶级的产生和阶级关系也给民族问题以深远的影响。因之,民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我国的民族问题虽有其特殊性,但基本上也是遵循这个轨迹产生、发展、变化的。从这个认识出发,本文拟就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不同历史时代的民族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上看到王勋铭同志《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一文。我读了该文之后,感到作者的观点和在引据经典方面,尚值得商榷。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该文说:“所谓民族观,就是人们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看法,也就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说民族观是对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的看法不错,但是,民族观是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依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遭到国内越来越多学者的责难.国内学界先后提出过四种关于国家本质的新论,都声称自己的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本来思想,但实际上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工具观作了简单化的理解:停留于国家本质的抽象认识.忽视国家多重属性的研究,割裂国家本质与多重属性的辩证统一.试图用国家的抽象本质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国家问题作一劳永逸的解释.这也是时马克思主义工具国家观的诠释在当代陷入困境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总体性"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国家观:国家既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社会管理的机关,同时还是平衡阶级利益的仲裁者.国家的阶级本质和多重属性是一块不可分割的完整钢板.  相似文献   

9.
一、阶级利益仍是现时代的最高利益在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都受着阶级利益的决定和制约。而当今世界是两种主要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仍然没有过时。首先,构成现时代的一切矛盾冲突,归根结底都是以阶级利益为辅心展开的。马克  相似文献   

10.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民族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民族这一事物以后,民族问题也就随之而产生了。但是,正如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有各个不同的阶级出现在斗争舞台上,而且每一个阶级都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因此,‘民族问题’在各个不同时期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並具有各种不同的色彩,这要看它是由哪一个阶级提出和在什么时候提出而定。”(《社会民主党怎样理解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理论研究和宣传中,我们经常告诫人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呢?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当前流行着一种“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的观点,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既然连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这个问题都没弄清楚,又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呢?因此,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实有加以辩明的必要。本文不揣冒昧,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管之见,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他们是否具有科学的民族观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民族建设和团结进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就是科学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也是无产阶级关于民族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民族观的实践活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民族意识的生成、民族政策的执行、民族观念的教育和民族理论的接受等各方面.所以,只有系统调节各个方面的要素,才能促进大学生科学民族观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促进民族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幸福观问题,是伦理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对于生活的评价,对生活的欲望、要求以及对生活所采取的态度各不相同,这就是他们的幸福观的反映。它与各个阶级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总是占统治地位。被剥削阶级被剥夺了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权利,也被剥夺了占有精神生产资料的权利,他们的幸福观往往不能采取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形态。所以在伦理学中,幸福观的发展史,在外表上表现为各个剥削阶级及各个剥削阶级的集团的幸幅观的交替史。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出发,研究这些历史上的幸福观,揭露它们的阶级本质,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幸福观的斗争是有帮助的。本文拟对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伦理学史上幸福观的一些重要实例作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各阶级阶层能否和睦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把当今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划分为: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些阶级阶层既有根本一致的利益,又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这可能会导致两种结果:阶级和谐或阶级冲突.而实现阶级和谐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如何以各阶级都承认和接受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实现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5.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要出丑”。“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其利益有关”。稍为有点理论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马克思的名言,是他用以分析阶级社会问题的重要思想视角。他是为反驳剥削阶级思想家脱离实际的道德说教和唯心主义天才论而提出的。他要求人们在分析阶级社会时,不能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而是要透过各阶级的思想动机去发现思想动机背后的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利益关系。正是在这一前提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阶级运动的规律,把社会历史观建立在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然而,这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始  相似文献   

16.
试论对各民族干群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于永茂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我们党认识和处理国内和国际间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臊族观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就重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并收...  相似文献   

17.
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既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那么,它们在这种既区别又联系中形成的具体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按照唯物辩证法原理,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都是被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但是,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又不是平列的关系,对确定人的本质不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阶级社会,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直接地集中地表现为阶级关系,阶级关系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关系。所以,在宏观社会环境这个层次上,在民族和阶级的联系中,阶级关系决定和制约着民族关系。在对抗阶级存在的社会里,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和  相似文献   

18.
试论物质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最近几年,人们经常谈论物质利益原则。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请求指教。(一) 什么是物质利益原则?据我所知,学术界目前还没给它下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我认为,所谓物质利益原则,就是人们观察和处理物质利益关系的准则。在阶级社会是,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物质利益。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与被剥削阶级的物质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因此,从来就没有什么超阶级的、抽象的物质利益。考茨基由于只讲抽象的“利益”,不讲阶级的物质利益,受到了列宁的批评。列宁说:“考茨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把它的一切内容都取消,只留下具有某种超自然的、唯灵论的意义的‘利益’两字,因为它所指的不是现实的经济,而是普遍福利的天真愿望。”列宁在批评考茨基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日常生活中千千万万件事实所表现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来判断‘利益’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社会阶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阶级或社会阶层都是指社会的一种层序结构,由于分配或占有的社会资源的不同而表现为事实上的一种不平等状态.马克思主义社会阶层理论系统地分析了社会阶级(社会阶层)的产生与消亡、社会阶级(社会阶层)划分的标准以及各社会阶级(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社会阶层观,并以之为指导构建一个合理的现代化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权力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组织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支配、制约客体政治上的一种强制力量(以下简称权力)。在阶级社会里,权力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有着不同的利益,因而在认识、对待、行使权力方面则有所不同。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其执政后,是通过其各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来行使权力的。因此,共产党及其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应该是也必须是无产阶级的权力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本文就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权力来源、目的、价值以及行使权力的原则和制度等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