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会总吃亏     
邓为 《人才瞭望》2009,(5):86-86
表弟大学刚毕业。在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份工作,薪水不高,工作还算轻松.在计算机前统计公司产品的销量,做一些报表。这份琐碎的工作,让他很不开心,他说:“和几个中专生干一样的工作,虽然工资比他们高点儿,但什么也学不到,这样下去太吃亏。”  相似文献   

2.
何如平 《人才瞭望》2009,(11):75-75
表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找工作,他投出了很多求职信,但总是没有回音。我劝表弟求职信要写得中肯、实在,别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表弟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的观念落伍了.求职信就是不能太普通.只有弄得有创意才能吸引住人事经理的眼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文科系长线专业的毕业研究生,我从去年11月份起开始找工作,到今年4月份和一家出版单位签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求职过程,回首往事,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初,表弟从国外归来。他说父母年纪大了,还是回国找个工作多陪陪他们吧。他请我看他写的简历。很简单的一张表格,工作履历那栏只写了一行字:在国外某公司任职  相似文献   

5.
亲爱的《才智》读者: 您好! 今天是6月5日,再过两天全国统一高考就将开始了。在《才智》的读者中,高中生、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占大多数。在此,我们由衷祝愿在今年参加高考的所有《才智》读者,都能考出好成绩。并以此为契机,对已考上大学的、正在找工作的和已经拥有第一份工作的年轻读者分别唠几句心里话。  相似文献   

6.
近日时常碰到一些年轻的朋友,对自己的职业各露心木.有些人为自己谋得一份轻松而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沾沾自喜,似乎能长期下去就心满意足了;也有人感叹自己命运不好,关系不硬,找了份又苦又累、收人又低的苦差事,似乎这辈子的希望成了泡影;更有人潜心研究拉关系、走后门找一份好工作的“诀窍”,想以此尽快改变自己的处境;还有的人抱定“宁肯迟工作,也要选一个好岗位”,对组织分配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报到上班。诚然,谁都想一开始就有一份好工作,但事实上偏偏又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有好工作。回想当年,在动乱的年代,我高中毕业待业…  相似文献   

7.
记得那还是在十多年前,表弟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表弟他们刚初中毕业,就被一锅端地下放到了农村插队。陆续返城后,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一天,他的同学遇到了一位中学校长,闲聊中得知该校现缺一名老师,“如果英语好的话,可以考虑去给代课……”这位同学知道自己在初中时只学过一年的俄语,  相似文献   

8.
朋友中相传,有一个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他毕业时决定在美国找份工作。他找过的多家公司虽对他很客气,但就是不聘用。为什么呢?他想原因可能是他学历太高,别人不敢录用他吧。他后来再找时,不提学历,以最低的身份跟人家谈。没想到他很快被一家公司聘任为程序输入员。这工作对这位博士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可博士仍不卑不亢,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在输入时能挑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员可比。老板问他时,他很谦虚地说他拿到了学士文凭。于是老板给他换了工作,加了筹码。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发现,他所提出的建议中许多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9.
藤缠树     
两年未见的表弟突然来访,屁股还没坐稳,就急不可耐地发起了牢骚:“都是些什么破单位?简直不把员工当人看:不按最低标准发工资,不签合同,不缴‘三金’……” “树挪死,人挪活。活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吧。不能换个工作?”见表弟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口气中也带着一丝责备。  相似文献   

10.
万事开头难。找工作是人生的大事,尤其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找第一份工作既是新奇又是挑战。 工作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资产,大多数的人花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在工作上。有句话说:“人的梦想开始于工作,也结束于工作。”一份好的工作不仅给人带来物质财富,更会给人带来精神的满足,对那些对工作不满足、不顺利的人  相似文献   

11.
赢在面试     
大家都喊大学生就业难,而且骂爹的骂爹,骂娘的骂娘,但就这个女生而言,她能够抱怨的只有她自己!我是在一次大学生就业论坛上遇到她的,她现身说法,说自己想找一份化妆品公司的销售工作,被五家公司面试过五次,回回都被拒绝!她回来叹息:大学生找工作真难!  相似文献   

12.
朋友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一直不顺利.前前后后换了好几份工作.都干得不称心。朋友大学主修的是金融.又写的一手好文章。按说.依朋友的条件.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并不难,但她却总在不停地跳槽.不停地抱怨。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06,(10):86-86
第一.数量合理。团队奉行的不是人多力量大的原则,而是根据需要来确定人数。需要十个人就可以搞定的问题,找来十一个人,那么这第十一个人来了做什么呢?吃闲饭吧。单单吃闲饭也就罢了,偏偏人不是动物.往往吃饱了,就找事干.干着干着,就出问题了。团队人数相比实际需要人数过少也不行。十个人能搞定的问题,找五个人干.难道要拿这五个人当牲畜用?  相似文献   

14.
今年又有一大批大学生离开校门走上求职之路,这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站,也是学子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找工作被许多大学生戏称为找“婆家”。  相似文献   

15.
成功路上     
杭东 《人才开发》2005,(11):48-49
求职屡受挫,名牌大学毕业生当起了送餐员2002年7月,21岁的何咏仪从浙江交通大学通信专业毕业了。此前,她已经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然而,她还没工作两个月,该公司便因负债累累破了产。当时何咏仪想,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找份工作应该不会太难。但事与愿违,她找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很快,她身上只剩下不到500元钱了,不仅没找到工作,而且还面临着生计问题。一天中午,何咏仪去一家快餐店吃饭,女老板看到她放在快餐桌上的求职简历,就问她是否找到了工作?见何咏仪直摇头,女老板笑着说:“姑娘,现在大学毕业生太多了,求职要求…  相似文献   

16.
考研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毕业生A君坦言:“现在本科生太多了,一抓一大把,而且也越来越优秀,差别不大,找工作时竞争特别激烈。如果没有突出的优势,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不强,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因此考研作为增加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手段,这两年越来越火爆。今年郑州?..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习惯上把留学归国人员称作“海归派”。最近,“海归派”找工作已不如以前容易,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海外留学人员基本不再优先。 前些年,由于出国留学的人数少,因此当他们一回国,就能比较轻松地找到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但随着大批留学人员回国,这一状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北京是这样,其他地区也是如此,去年,上海就有7000多名“海归”人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跳槽原因可以说有千万条,但总结起来最核心的原因不外乎是———人往高处走。小许今年28岁,只有中专学历。在他10年的工作历程中,已经呆过了6家公司,先后从事过小区保安、物业管理、汽车销售、人寿保险、广告企划等工作。小许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地换着新的工作,让他快乐的是,工作在变,薪水待遇在提高,而个人的能力、见识也在增长。而小许的同学刘先生,当初找到一份卖楼盘的推销工作。其间,虽然吃了不少客户的闭门羹,但他认为这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强,喜欢与人接触,所以他不怕困难,坚持干…  相似文献   

19.
毕业了     
─年─度,又将有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告别校园走上社会。毕业了,这三个字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已经不再轻松、快乐,它给人最直接的联想是:找什么工作?怎样找工作?能不能找到工作?而现实中的一切又显得那么严峻。1999年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后首届并轨生毕业,今年又面...  相似文献   

20.
“毕业后我想留在上海,这里的机会大得让人无法想象。”就读于上海金融学院的俄罗斯学生Evgeny说,虽然今年自己才大学二年级,但自从得知上海将开放外国毕业生留沪就业政策后,就决定要留在上海找工作,尤其想在上海自贸区开启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