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少年》2011,(Z2):16
江西省西部的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毛泽东、刘少奇等都曾在这里领导过工人运动。1922年,在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安源儿童团成立了,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第一批团员只有刘玉汉、王耀男等七  相似文献   

2.
《新少年》2011,(7):16-16
江西省西部的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毛泽东、刘少奇等都曾在这里领导过工人运动。1922年,在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安源儿童团成立了,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革命儿童组织。第一批团员只有刘玉汉、王耀男等七名小矿工,刘玉汉是儿童团的团长。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本文论述了他在早期革命时,由毛泽东派往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的历史。开始,他与李立三一起,领导和组织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接着,在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的情况下,他把党的基本原则和安源路矿的实际相结合,利用敌人内部矛盾,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刘少奇同志诞生八十三周年。本文就刘少奇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业绩作一介绍,以示纪念。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关怀中国工人运动,并为发展我国工人运动的光辉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成为我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  相似文献   

5.
安源,位于萍乡市城区东南六公里处,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是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的莫斯科",是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05年,在安源爆发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光照中国革命史册,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产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二年九月,安源路矿工人,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的领导下,举行了著名的大罢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胜利成果之一,表现在与路矿当局签订了正式协定十三条。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批判刘少奇同志的材料中却说,刘少奇在安源和资本家谈判时,没有坚持罢工宣言中所提的十七条,只签订了十三条,向资本家投降了。于是,“十三条”就成了刘少奇同志“充当内奸、工贼、叛卖工人阶级利益”的罪证。  相似文献   

7.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我国工人运动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革命实践中,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并始终关怀着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对中国工人运动都有重要建树.他在工人运动方面提出的理论观点和思想原则,是党和人民几十年英勇奋斗的经验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刘少奇同志在工人运动理论方面的贡献,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孙中华 《中华魂》2012,(13):51-53
1922年9月安源大罢工胜利后.安源工运和俱乐部建设蓬勃发展.少数工人干部中开始出现官僚习气和腐败行为.刘少奇果断领导和开展了一系列反腐败的实践活动,保证了安源工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反腐实践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安源工人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发动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工人革命。与同时期其他地方的中共革命实践不同,它持续的时间长、斗争的阶段性特征明显,它完整地见证了中共早期革命从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到以工农武装割据为中心的革命范式的转移,是研究中国早期历史宝贵的"活化石"。安源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重要,它的历史证明了中共早期对革命实现方式的探索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逐渐结合,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 2 0世纪 2 0年代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先后八次到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 ,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大罢工 ;大革命失败后 ,又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参加秋收起义 ,随后 ,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民主革命时期,他长期在白区从事和领导工人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收集在《刘少奇选集》(上卷)中的《论口号的转变》、《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以及《六年华北华中工作经验的报告》等许多文章,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白区斗争的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白区工作和工人运动的经验,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略策赂,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分析了白区城市斗争和以农村为阵地的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关系,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是党在白区工作和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2.
1940年春,我从大别山冲破国民党的重重阻挠,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有幸在刘少奇同志(当时化名胡服)领导下工作。以后又遇到陈毅同志和邓子恢同志,他们的谆谆教诲与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作风,使年轻幼稚的我,受到莫大的教育。1941年1月,当时正值“皖南事变”之后,刘少奇同志任新四军政委,陈毅同志代军长,他们在军政事务十分繁忙、斗争极为艰苦的情况下,领导创建了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这对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及广大敌后的文艺工作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吸引了国统区、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王明一伙在米夫等人的支持下取得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开始了第三次“左”倾路线在全党的统治时期。此时,善于察言观色的康生,投靠了王明,从中央组织部秘书长被提升为中央组织部长。从此,他成为王明“左”倾路线的积极鼓吹者和推行者。一九三一年,刘少奇同志任党中央职工部长,并兼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的职务。他在领导工人运动中,在理论与实践上同康生的“左”倾错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就刘少奇同志在“二战”时期关于工运的形势和策略、如何领导罢工、以及正确对待经济斗争等问题上,同康生的斗争情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4.
刘少奇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对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对党和人民及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不奇还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工人运动领袖和中国工人动运理论家,他的工运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于一九三二年冬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直至一九三四年十月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和福建省委书记.这期间,他同陈云一起,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运动的理论,同苏区的“左”倾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正确领导了苏区职工运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写下了中国苏区工人运动的光辉篇章.中华苏维埃区,即苏区,是指江西、福建、闽粤干、湘干、湘鄂干、干东北等根据地;中央苏区是指江西、福建、粤干三区.一九三一年春,中华全国总工会派梁广到中央苏区建立全总中央苏区执行局,领导苏区工会工作.一九三二年冬,刘少奇、陈云和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同志是我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一生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刘少奇同志长期从事党的白区工作,是我党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在抗日战争前后,他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诸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讲话,除了系统地阐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并就如何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以及一些策略原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坚决反对和  相似文献   

17.
政洽·经济·哲学党内斗争历史经验初探论刘少奇同志在白区的工作方针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学习刘少奇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体会刘少奇同志在工人运动理论方面的贡献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的初探王国维的《论性》、《释理》、《原命》全面评价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试论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怎样看待人民内部剥削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略论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洪亮吉人口学说述评试论我国人口增长的计划化法是特定的社会规范重新探讨前三条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现实基础问题 —划分两种逻辑科学领域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前二年,即一九二九年七月至一九三○年三月,曾经长期领导上海和全国工运工作的刘少奇同志,由上海调到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他当时化名之启,又名赵子棋,同何葆贞同志一起住在奉天(即沈阳)北市工业区七十八号,一座陈设简单的平房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在五四运动至大革命失败这段时间,他直接或间接的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起初阶段,陈独秀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全面和深化的过程。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工人运动遭到一系列的挫折,而陈独秀对工人运动的信心和前途一度产生动摇和怀疑。在工人运动处于蓬勃发展或者遭受挫折的不同时期,陈独秀工人运动思想也随之发生转变。陈独秀工人运动思想的形成和变化发展,一方面受到他自身个人因素和当时革命运动形势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共产国际的领导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盐阜区以及整个苏北,当时被人们赞誉为是抗日民主运动的先进地区之一。这个荣誉是和刘少奇同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九四○年十一月,少奇同志由皖东北来到盐阜区,担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在这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少奇同志在领导整个华中党政军工作的同时,并直接指导盐阜区的各项工作。在少奇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盐阜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整个华中抗日民主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