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围墙文化,是在小农经济基地上产生出来的封闭文化、保守文化、落后文化。围墙是封闭保守观念的外在表现,哪里有围墙出现,哪里就有封闭保守观念存在。承传二千多年的“国有封闭城,家有封闭院”的传统观念和习俗,仍在当今现代化都市里盛行,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藩篱。因此,革除围墙文化的封闭保守观念,清除现代城市中的围墙文化糟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掠影:一个没有围墙的社会”,这是《新华日报》1985年4月20日在时事周刊上刊登的标题。而在中国,到处都是围墙。在加拿大,上至政府机构,下至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全然看不见围墙。在中国,哪里有建筑,哪里便存在围墙。兴建围墙,是天经地义的事。加拿大建筑物之间是用筑有矮树柱或植以矮树丛以示界限,这与我们建房必建墙的传统形式形成了强烈对比。历史上中国社会,由于社会动乱,人们建筑无数堵围墙,好象是“与世无争,与世隔绝”,作为一种民族习惯延伸到现在,在人们的观念中  相似文献   

3.
沈阳是一座古城。反映和体现二千多年封闭保守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围墙,还遍布现代都市的各个角落,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藩篱,与改革开放的理念相冲突;与发展城市畅通工程相冲突;与合理有效利用建筑资源相冲突;与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创建绿色卫生城市相冲突。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革除围墙文化的旧传统和封闭观念,清除围墙文化垃圾和糟粕,方能把沈阳建设成为没有围墙阻隔的,自由开放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4.
吴兆章 《社会科学》2003,1(11):125-128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发生了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三重社会转型。大众文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90年代兴起的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其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全球文化的三重文化属性与中国社会的三重转型有着深刻的内在锲合性。  相似文献   

5.
58 孔庙祭孔     
《中文信息》2007,(12):83-85
孔庙即至圣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位于曲阜城正中,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宠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被古建筑学专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最大的传闻孔要地。孔庙南北长1公里多,东西约为200米,占地327亩,周有围墙,四角之上还建有角楼。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商潮的冲击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陷入了某种困境。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涌动的商潮使高等学府的知识分子受到严重的冲击。大学是知识分子一块精神家园,但是,伴随“破墙开店”的鞭炮声,一段段坚固的校园围墙被推倒,学校与商场已难以辨认。其实,那围墙是一种象征、一种屏障;它把世俗利益的威胁和流行风尚的诱惑隔绝在外面,把学术精神和知识风尚保护在里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倒围墙至少意味着原有的一种精神失去了呵护,使学术殿堂与商场被掺合在一起,不再有什么两样。从此人…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当西欧国家乘着资本主义战车突飞猛进之时,古老的中国仍在封建帝国的围墙里,重复着历代王朝盛衰的轨迹。昏庸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傲然以“世界中心”、“天朝上国”自居。在统治者自我封闭、自我陶醉的氛围中,中国落伍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政治腐败,社会“痹痨”,民变四起,清王朝已陷于“昏惨惨的灯将尽,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窘境。正当清朝国势日衰的时候,西方殖民者用铁与火的暴力轰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骤然给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漩涡。首先在这个历史漩涡中磕碰的,是刚刚被动跨入近代大门  相似文献   

8.
刘景钊 《东岳论丛》2013,34(4):83-87
"自由的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哲学重要功能的比喻。创建一所跨学科、重问题、共话语和自觉沟通与配置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资源的"自由的学校"是当代中国哲学应对挑战走向创新的战略性选择。作为"自由的学校",当代中国哲学应当是一种启发性哲学、交往性哲学、对话性哲学、理论性哲学,它的作用在于鼓励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行动者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发出自己有创见的声音,通过对话扩大和促成交流、创造和共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建构"自由的学校"也就是建构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综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中的"反映论"和"中介论"等经典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多维与辩证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是建筑批评的一种致思方向.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当展示的两个维度:一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穿越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进入"比深度本身更深、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社会文化层面,探求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动力;二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该超越建筑形式被动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机械思维,努力挖掘建筑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重要性,提出可持续建筑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依据国内外经验,分析了可持续建筑的实现途径,提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建筑的主要途径,并可根据对象与教育内容的不同,分为学校教育、职业再教育和普及教育三种。着重探讨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对"两型社会"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建筑教育体系应包含设计方法模式的改变、模拟仿真评价工具的学习和相关设备材料技术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杜威访华引起了各种反响,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在教育方面,也就是说,中国知识分子尤为关注作为教育学家的杜威,这与杜威著有水平极高的<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教育学书有关.在中国,杜威被有留美经验的知识分子介绍到知识界,而这些知识分子对杜威的了解极为多元,有时甚至会有"误解".陶行知在深受杜威影响的同时,对杜威的了解就很独特.在杜威的教育理论当中,陶行知特意提到的是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儿童自发性部分.他还常涉及"自动"概念,强调社会不可能被关在学校里,并通过重新解释传统的"人欲"、"天理"观念,给杜威的"自动"赋予了崭新的一面.这与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相关联.  相似文献   

12.
涂岩 《理论界》2010,(3):191-193
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是指社会交往的程度和状况。人类社会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的过程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占有关系、交换关系以及人本身的综合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共同主题,中国社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在追赶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也在实现着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由开放到更加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术责任与社会信任--《学术责任》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腐败的丑闻不绝于耳的时候,读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著:《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书,会有更深的感受。唐纳德·肯尼迪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内在缺陷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唐纳德·肯尼迪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对大学的批判具有很大盲目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大学实质上成为了一个封闭的暗箱,大学不善于向社会解释自己的规则和价值取向,从而给自己留有余地。围墙不仅是对学术自由的一种保护,而且也是学术责任的一种提示。大学拒斥与社会的过多交流和世俗评价是必要…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年代,陶行知就尖锐地抨击了旧学校办学的根本弊端是“与社会隔离,”不能用社会的力量以谋进步,呼吁要拆掉“围墙”,开放办学。同时,他提出了产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他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才能希望成功”,“教育要与农业携手”,“与银行关充分联络”;“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他强调,学校“改造乡村生活力量大小,要看他对于各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多少而定”。我们办“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生利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15.
陈颖 《南方论刊》2004,(4):56-56
中专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的知识宝库,是课堂教育的补充,被誉为“无教师的教学”、“无围墙的课堂。”据统计,我省170所各类中专学校中,有相当部分学校的图书馆舍面积、藏书库、藏书册数、管理人员结构等仍未能适应教学、科研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强图书馆的基本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16.
法治社会的实现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目标.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包含"良法"和"良法被普遍遵从"两重含义,相应的,法治研究有规范、规范与行为的互动、行为三条路径.当前,在法治框架下对个体行为逻辑进行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象",但"象"大多依循程式,述而不作。因建筑之"象"既是视觉的社会建构之物,也是社会的视觉建构中介。"象"致力于成为生产"凝视"的欲望机器,而"象"的生成与传播又建基于由"礼"衍生的"数"、"位"、"文"。因此,它们分别担当了建筑凝视中的形塑机制、结构技术、话语背景角色。  相似文献   

18.
毁庙兴学并非清末民国庙宇改建学校的全部景象。山西乡村多将庙宇部分建筑改建为学校,即使庙内学校扩修,也给神灵预留空间。乡村学校的创修带动了庙宇的修葺,而庙宇的修葺也时常兼顾乡村学校的创修。在这种背景下,山西乡村社会最终呈现出"庙""学"共融的景象。这一景象的出现实质上与山西乡村的社会经济、乡民兴学热情的高涨、乡村知识分子的神灵观念以及庙宇兴学的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山西乡村庙宇改建学校的研究为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区域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这一命名不尽科学,但已相沿成习。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在时间上是开放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至今的文学;在空间上是封闭的,它涵盖所有中国地域的文学,当然包括港、台文学,而以大陆文学为主体。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力者。现代文学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艰难地生存与发展,与反动政治及反动文化生死相搏,它的生命与果实,充满了悲壮的特色;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本应获得良好生态环境,但始则由于社会封闭与极左政治的压制,文学发展的道路狭窄乃至导人歧途、倍受摧残,继则又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为金钱所利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有着许多相融、相通之处。中国人民求真务实的朴素唯物主义传统、阴阳流转与"否极泰来"的辩证思维传统、"知行之辨"的认知论传统以及"重民"、"大同"的社会历史观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互整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