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在广大农区实行免费医疗制度.1997年西藏开始在农区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出了在免费医疗框架下建立合作医疗制度的设想.1998年,提出在全区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实施办法.此后,西藏开始实施以农村合作医疗为模式的公共医疗服务.本文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调查,详细了解目前西藏农牧民所享有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农牧民的满意度和有关农村合作医疗在政策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西藏农牧民进城务工有增长之势.职业选择范围窄、劳务工资较低、生活素质较差等问题,折射出西藏农牧民工在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竞争能力等方面与当下市场经济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对此,既要引领农牧民工重视自身素质提高、增强竞争意识,自觉参与劳动技能教育与培训,更要敦促政府完善地方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障各地县的农牧民接受劳动技能培训,建立提升农牧民参与现代化城市建设能力、提高农牧民物质生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永碧 《民族论坛》2008,(10):28-2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典范。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主题: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二、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现存关涉青藏高原公共服务问题研究进行思考和整合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藏区农牧民公共服务,提出一些新的思考维度。具体分析青藏高原公共服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涉及了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与老龄化、国际政治影响、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家庭保障和社会互助的补充性等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非缴费型农牧区养老保险模式、构建覆盖所有农牧民健康保障制度、建立农牧区救助机制三个层面来构建新型的青藏高原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5.
沈茂英 《西藏研究》2012,(4):105-114
基于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与多样性、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性与依附性、人口发展的乡村性与贫困性等特征,其发展路径必须以重要生态功能区与生态脆弱区为基础,以国家特殊贫困区为背景,选择制度许可且符合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结合四川藏区的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环境,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正确评估四川藏区生态产品价值,建立生态价值考评机制;二是加大藏区重点聚落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三是增加向农牧民的财政转移专项支持,提高农牧民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6.
西藏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的13年里一直趋于增长,但势头不如全国平均水平,也不如本地区的经济增幅,农牧区相对贫困的状况有加大的趋势.但与1992年以前相比,西藏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经得起理论上的探讨,更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西藏农牧民群众的财富欲相对不强、粮食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两个长期不变"政策边际效益递减,以及缺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市场和机制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所作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以1980-2003年为基本考察期,对西藏农牧民家庭经济的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总体来讲西藏农牧民家庭收支都有结余,且有不断上升趋势,家庭经济活动仍然是西藏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食品支出是最主要的方面,反映出西藏农牧民生活普遍处于比较贫困之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是西藏农牧民总收入增长的一个"亮点".最后,文章提出了加大缓解西藏农牧民贫困的政策力度;引导西藏农牧民从传统的家庭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进一步采取措施继续保持西藏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相似文献   

8.
罗绒战堆  魏欣蕊 《民族学刊》2020,11(6):1-8, 149-150
本文根据机会的功能、供给与制约主体,就机会配置对西藏农牧民增收减贫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分析。首先,以不同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几个重要发展时期为线索,就机会的市场配置对农牧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以自治区政府在不同时期出台的针对农牧民增收减贫的政策为线索,就机会的政策配置对西藏农牧民收入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西藏农牧民的贫困性质是相对贫困,基于效益优先的机会配置是导致一段时期西藏农牧民增收乏力和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政府针对西藏农牧民机会配置从效率优先到公平优先的政策调整立竿见影,发展机会供给量与农牧民发展机会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引领西藏走上经济增长和农牧民增收高速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格珍 《西藏研究》2009,(3):11-18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全面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其成为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总结60多年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验和40多年来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我们有两条基本的经验启示:一是在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二是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对不适合当前实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做法进行调整、充实、发展.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和精神作为不断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得以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法制建设任重道远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杨侯第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好政策,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是好制度。当代各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效果比较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四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保持和保障这一政策、这一制度的连续性、稳定性,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是将这套...  相似文献   

11.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国家对于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牧民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对循化县岗察藏族牧业乡游牧民定居工程做了实地调查,这项工程改善了游牧民的生存状态,但同时对游牧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关于吃的理性定位。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居于人类"基本需求"之首。本文拟以新疆哈萨克草原上的游牧民为例,探讨一个族群吃的文化中深层潜在的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13.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二者互相依存。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深入贯彻法制建设,将为社区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保障。在社区参与中,合同等法律手段可以作为相对弱势的社区农民利益保障的手段和渠道,同时也保护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有序经营和合理开发。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建设不应忽略社区传统习惯法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的文化心理变化与心理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居方式也因地而异.无论何种方式的定居都使其传统文化发生着变化,文化心理意识的变化随之产生,表现在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化等方面.定居既给牧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造成了相应的心理压力,因此对定居牧民进行心理疏导,是牧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尽管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已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着诸如组织成员结构有显著的异质性、推进资本化经营存在障碍、农民技术协会不规范,以及市场交易成本仍高等一些问题."十二五"期间应从规范组织类型、继续加强政府支持、培育产业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使西藏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北方市镇与“商域宗族”——兼论“圈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族是汉人社会研究的核心论题。本文以清季民国北方商镇杨柳青为个案,提出商域宗族论说,认为商号是市镇的空间与记忆符号、基本组织形式,商绅是市镇宗族的类型与核心圈层,宗族及其延伸组织不仅为农人且为商人所有,宗族作为商人天然的内层信任机构具有商营功能。它扩大了宗族类型研究,由此引发出圈层格局对差序格局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在辽朝统治者对中原先进儒家文化的认同、大量擢用汉族文人儒士,实行科举制度、大量收求中原图籍,以及汉人与契丹等游牧民族杂居等因素的影响下,辽代上京地区的官学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设置了国子监、国子学、上京学、府学、州县学等教育机构,在辽代上京地区出现了一批文臣儒士。但是,辽代上京地区的官学教育并不十分普及,呈现出地区间不平衡的态势。辽代上京地区官学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北方游牧民族能够大规模地、系统地接受中原儒家文化教育,为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儒家文化的逐渐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微 《民族学刊》2012,3(3):52-59,102-103
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沈洛村藏族农民作为调查考察对象,研究藏族农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事实表明,平等和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沈洛村藏族农民的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行使民主权利,是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享有自治权利,是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重要表现。在各种组织中行使民主权利,是沈洛村藏族农民享有政治权利的有效途径。沈洛村藏族农民实现政治权利的过程,既充分体现了藏族农民的权利意识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提升,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宪法权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巨大成就。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随着政治知情权以及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不断完善,藏族农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将会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牧民定居及其牧民未来发展——以雀尔沟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哈萨克族牧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分析目前该地区牧民定居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定居牧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己见,本文认为当地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计划时需倡导参与式发展、让当地居民受益的理念,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资金投入和限制当地牲畜数量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属国是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间经济文化交往的特殊形式。汉武帝增属国,因故俗统治归降民族人口,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其中直接交融,形成当时两种文化交往最繁盛和草原文化保持最浓厚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