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观念更新、政策及措施等方面论述海南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本文利用对民族贫困社区的调查和访谈数据,从民族社区农户基本情况、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对民族贫困地区社区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基本根源,从而为全面制定新时期民族贫困地区扶贫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女性参政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妇女参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以西北的民族地区甘南州为例,女性参政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低于全国水平.传统宗教观念、经济状况、政策的配套与完善、文化素质都对女性参政产生了制约和影响.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本文从政府的作用、社会教化的内容、大众传媒以及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提出了思考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亦逐步得到发展。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地处边远山区,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占全国同一民族人口总数的50%,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3%)。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多种原因,三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民生活较贫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80年代后期出现劳务输出,9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由自发输出为主逐渐转向有组织的输出。三都的实践证明,劳务输出是搞好扶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劳务揭出的动因 ‘…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都实行着特殊的优惠政策。民族教育的特殊性是由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民族地区和民族的特殊性主要受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到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再到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特殊阶段的演变,但其中的特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即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另一方面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在贯彻这一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更多地应该关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内部的语言与文化等特殊性问题,进而使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模式阶段迈入质量发展模式阶段。  相似文献   

6.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全国范围内不仅建立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和民族学院,还在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牧区、山寨大部分都建立了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并根据少数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族中专学校,培养出了大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原有各层次民族教育的基础上,民族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高、中等教育都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在内地和民族地区的普通大专院校里开设了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从而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和教师队伍以高于全国平均速度大幅度增长。1991年与建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是内在性,就是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苦练内功,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试验场”功能,在经济特区现有优势(主要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一步的优势、特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领先的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的优势、思想观念较新、改革意识较强的优势)基础上增创特区的新优势;其二是整体性,即增创特区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经济特区建立 2 0周年之际 ,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稿》 (罗木生著 ) ,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年来 ,经济特区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经过特区人民的艰苦努力 ,特区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昔日的边陲小镇、滨海渔村、经济落后的旧城市 ,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崭新城市 ,成为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进地区。经济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积极倡导下建立起来的。一部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 ,就是邓小平理论在经济特区实践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从传统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十几年来这一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市场发育缓慢、国有企业缺乏活力、政企不分、政府职能转变困难等等.造成这些困难与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缩小政府统制职能,扩大社会自治功能,尤其是削减不必要政府权力的改革未到位.而缩小政府统制职能,削减不必要政府权力,正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前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八年来的改革实践已对此作了证明,并提供了较成功的经验与启示.一、创建“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缩小政府统制职能.“小政府”思想源于近代市民社会的主张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论断,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与当代改革潮流的共同取向.八十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高潮,使海南这一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最新试验场.作为中国最大最特的经济特区,中央赋予了海南以地方立法权,更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和改革开放的更大灵活性,包括海南可以建立“主要是市场调节的新体制框架”和实  相似文献   

10.
一、在沿海重点侨乡试建经济自由区的必要性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已开始进入一个全球开放的人类历史新纪元。任何国家(或地区),任何民族,不论经济发达与否,社会经济制度如何,都要迅速发展本国、本民族经济,提高商品竞争能力,才能在信息万变的时代求得生存与发展。各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了充分发挥华侨多的优势,采取特殊的政策和办法,加强中国人经济的广泛联合与协作,建立经济自由区、经济特区等是充分利用侨资、台资、港资和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经营管理办法,迅速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重点侨乡建立经济自由区则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开放以来,天津被列为全国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建设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特区和上海、广东、海南等一些沿海开放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在进行多次政策移民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自发移民。政策移民和自发移民均是整体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自发移民存在着较多的争议。通过对宁夏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的比较后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不同类型的移民开发活动中,应该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自发移民所具有的低成本、较稳定的作用,以此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在全国四化建设的总进程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如何加快发展步伐的问题,已愈益提到了一个新的重要日程。近几年来,随着全国经济改革的全面发展和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我国务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很大优势和潜力的各民族地区,在全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日益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这些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所造成的发展差距,在生产建设基础和技术、交通等条件方面,还一直处于明显的落后状况,边远地区差距更大。在今天复杂的现代化建设中,承受任务重,制约因素多,起飞能力弱。有些地区在改造旧的社会经济模式、发挥自身真正优势方面,尚没有找出切实可行的路子来。这是当前我们在民族地区发展上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三南”地区社科联协作会暨全国社科联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1994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海南省会海口市召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和各经济特区的社科联代表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经济特区、开放地区的建设能否成功,能否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为全国提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而我们要加强经济特区、开放地区的人才建设,就必须辩证把握和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人才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设经济特区、开放地区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我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为寻求突破,各民族地区自然将优势较为突出的民族旅游业确定为兴地富民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而大力培育。但民族地区在积极推进民族旅游快速发展时生态文化保护这一核心问题未能受到真正重视,其严重的负面效应正不断显现。本文以快速发展中的青海民族旅游业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阐释生态文化保护下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16,(4):59-66
海南自建省办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经济发展压力的治本之策。海南具有建设生态特区的优越条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受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体制环境的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民族地区的人才问题尤为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地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整体素质不高,外流现象突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受到人才资源状况的严重制约。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各方力量,开辟一条符合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让海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海南”是推动我们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市场的需求,我们数学系从一九八八年开始,认真修订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以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合格人才上狠下功夫,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