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强 《东方论坛》2013,(2):112-118
传统战略观是一种零和博弈,秉承这种战略观的企业是在瓜分市场而不是在创造财富,导致企业陷入红海战略的误区。而蓝海战略基于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能够使企业创造并维持持续竞争优势。在界定蓝海战略的定义基础上,从蓝海战略这一研究范式出发,对中国光大银行青岛分行进行的实证分析,可以为我国企业具体实施蓝海战略提供一种一般意义上的框架。  相似文献   

2.
基于蓝海战略的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基于蓝海战略的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思维,通过四步动作框架,构造建筑企业新的价值曲线,重绘了企业的战略布局图,通过结构调整,改善企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发展,并充分发挥企业集团优势,整合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多方面力量,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蓝海战略通过重新构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新的市场潜在需求,为建筑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全方位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自太虚大师佛教革命后,星云大师继承并发扬了人间佛教理念,人间佛教已成为当今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发展模式。在人间佛教建设与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疑,如人间佛教重视世俗,没有修行,缺乏神圣性等。从佛教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以星云大师有关人间佛教的思想为主要内容,集中论述佛教与人间佛教的神圣性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建构问题,最后对两岸佛学界正在争议的人间佛教核心问题即人间佛教的神圣性何在、神圣性如何建构、佛教信仰如何体现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于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当代丛林的组织模式发生了较大变迁.本文基于昆明市城郊宝华寺的实证分析,探讨了当代丛林组织模式现代建构的内容与范围,指出不仅当代丛林的神灵谱系、教派界限和宗教活动内容有了变化,其成员结构、成员准入程序、权力体系、规范结构、经济结构、与世俗社会的联系方式等一系列要素均表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企业战略决定企业应该如何去做,组织结构决定企业以怎样的方式去做,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以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三家国外电信运营商为研究对象,从战略与结构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组织结构对企业战略存在反作用的结论。若想到达到两者的匹配,应选择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克服组织结构惰性。  相似文献   

6.
开创功能蓝海的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创新战略旨在以对象功能系统整体配置、整合优化新方案来开创新的战略性功能市场(功能蓝海)。功能创新战略模式按照涉及的功能市场范围从小到大可以分为五种,即产品导向功能转换、功能战略群重组、开创跨产业的广义替代品功能市场、把被替代品转换为互补品、跨产业产品集成与广义互补。从功能创新的特点、市场绩效和对产业组织的影响等方面来看,每种战略模式都有其功能价值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只有将传统竞争战略和蓝海战略整合运用,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最好保障.通过对迈克尔·波特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与蓝海战略的相关原理的回顾和分析,并于最后分析了春秋航空传统战略—蓝海战略的经营策略,验证了传统竞争战略和蓝海战略整合的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蓝海战略是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卓越的战略思想,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相对落后,对实施蓝海战略构成一定的阻力。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与蓝海战略的核心理念相一致,能够为蓝海战略的实施提供诸如知识型员工、资源、信息、智力等方面的支持。基于知识管理平台,可将知识管理提升至战略管理层次,构建学习型企业,依靠知识管理网络实施蓝海战略,以促进蓝海战略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鉴于中国现代人间佛教历经百年发展,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共识,作者认为对现代人间佛教理论丶实践的根本精神予以反思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根据星云大师最新著作《人间佛教佛陀本怀》的有关理念,在百年中国佛教文化的广阔视角中展开问题的讨论,并提出佛法化丶中国化丶全球化三大方向,代表了现代人间佛教发展方向问题重要和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为调查对象,研究战略领导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新。结果表明:在制造业企业中,战略领导不仅直接影响组织创新,而且还通过组织学习对组织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学习的知识获取、组织认同、组织记忆三个因素,以及对组织创新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两个因素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交易型领导行为对这些因素影响均不显著;组织学习的知识获取和组织记忆因素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组织认同因素对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蓝海战略",是一种避开同质化竞争,从尚待开垦的市场空间中寻求新增长机会的经营方式和竞争策略.开拓"蓝海"的2个基本方法是创造全新行业和扩展已有行业的边界.面临着严重同质化竞争的中国报业,可以有效地运用这两种方式,在数字化、跨媒体经营和品牌化、差异化竞争两个方面下功夫,跳出恶性竞争的怪圈,开拓中国报业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前导性和组织机构的滞后性 ,指出二者之间既相辅相成 ,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分析了加入WTO以后 ,为实现建筑业生产力的优化组合并建立新的市场秩序 ,我国建筑业行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及各个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都应该具备的新的思路 ,进一步提出了规模不同的建筑企业应实施与各自的经营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机构 ,既包括对过去传统组织机构的改进 ,又包括全新的组织机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企业组织模式,论述了高科技产业化趋势对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及企业组织模式的影响,设计了高科技企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摘要]市场经济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意识形态的传统宗教也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巨大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为此,马丁·路德对基督教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成功。在中国,太虚对传统佛教也进行了改革,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思想,然而由于“人间佛教”理论本身的缺陷,导致了“人间佛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至今未解,佛教改革并不成功。本文从佛学、经济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基督教、佛教改革成败的原因作了对比性分析,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人间佛教”理论、使之能够积极适应现代社会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社会纷乱不息,著名高僧太虚大师通过"人间佛教"理论提出了如何使社会和谐的医治处方.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发展上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理论的回顾,力图追索出其思想深层理论脉络的特点.认为,太虚的"人间佛教"阐释其佛教人生观与"人间净土"的背后,其理论依据是其世界观——唯识论,故而"真现实"思想成为太虚佛教思想的核心.在梳理太虚"人间净土"思想之余,本文还考察了他的弥勒净土思想,并尝试对这两种净土理论的关系作出一些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印顺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代表和理论诠释者,他通过接纳近代学术的研究方法,创立了人间佛教的研究原则;他会通佛教与现代知识观念,实现了佛教神灵观的诠释学变革;他通过对中观学说的创造性阐发,确立了现代科学思想在佛法观念中的地位.印顺的理性佛教观开辟了佛法理解的新维度,对于现代佛教具有不容忽视的诠释学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佛教谈人性善恶,与世俗伦理意义上的善恶有重要分别,但又与世俗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有内在联系。以天台宗为重点的“性具善恶观”,有其印度之源,中土之流,但与儒家的性善性恶有别:一、中土佛教天台宗的“性恶”,指的是人性(佛性)除具备善的因素外,还包含恶的性质,善和恶是心性(佛性)统一体的两面;二、台家所说的善恶为性之“所有”,儒家所说的善恶为性之“所能”。在儒释道三教融合已成定局的氛围中,台家善恶观吸收传统伦理思想又有进一步发展,这体现在明代传灯法师的“性善恶论”中。台家善恶观对华严宗、禅宗等都有重要影响,是最具中国化佛教特色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19.
在前网络时代,佛教组织束困于总体性社会结构,其弘法利生受到全能型权力的严重制约。但网络的兴起,给佛教弘法带来革命性影响,赋予了佛教前所未有的传播张力,同时也为佛教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开放的平台。佛教组织要借助网络弘法,就需要从现实出发,以圆融开放的态度做出调整,提升佛教组织的专业化,实现管理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叶,中国佛教界发起了"人间佛教"运动,这是传统佛教因应社会时代变迁而兴起的一种"复兴"运动,其实质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佛教原典精神进行新的诠释与实践,以促进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和人间化.近几十年,人间佛教运动在台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其他世界性宗教相比,佛教具有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和社会普适性特质,具体体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宽容与兼融,故可以随着时代、地域、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改变其外在的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但也由于缺乏自身坚固的稳定性特质,因而容易产生诸多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