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指出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和市场供给都是低效率的.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对环境保护、贫困人口救助、教育、医疗保健等公共产品的需要日益迫切.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告诫我们,NGO组织能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依据自身特点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并推动政府为主导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因此,本文提出建立一个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组成的三维度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将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是当代世界各国采取的主要经济运行模式,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对于公共产品的表现总会出现一些困惑和难题.因此,以公共产品的市场选择规则失灵为开端,在概括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两个方面对公共选择的相关问题进行对比剖析,从而为政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农户的视角下,从农户认为“对自己和村里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两个方面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农民自己最迫切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的排列顺序有很大不同。这说明有些公共产品属于“俱乐部产品”,农民可以自己投资或者投资一部分;农民最需要政府投资的是自己急需但不愿意投资或无法投资的公共产品。建议尽快建立政府决策和农民自主决策相结合的农村公共物品建设体制。涉及宏观的、外部性强的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决策;外部性不是很强的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则建立消费者参与机制,让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加快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庆武 《东岳论丛》2005,26(4):171-177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政府缺位”和“政府失灵”的现象,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短缺,说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城市偏好转换到城市和农村并重,而且实现供给重点由城市向农村倾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尽快构筑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产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即所谓国家财政是社会保障的最后屏障。为了拓展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笔者拟从财政学的角度对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一、社会保障的公共产品性质财政学是研究公共产品分配的科学,以致于在近年来我国财政学界广泛使用起“公共财政”的概念。所谓公共产品是由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即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私人的需要通过市场交换过程得到满足,而公共产品却不可能进入或完全进入市场,市场机制会在此失灵或失效。因为,作为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失灵”——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学的范畴内研究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往往陷入一个误区 :即把整个经济系统简单地分为私人活动领域 (纯私域 )和公共活动领域 (纯公域 ) ,市场机制理所当然地在私人活动领域内发挥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政府则在公共活动领域内发挥不可推卸的主导作用 ,而市场机制若进入公共活动领域则会出现市场失灵 ,政府若进入私人活动领域则会出现政府失灵 ,通过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研究则分别得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范围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领域。然而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还是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7.
王彬 《南方论刊》2020,(3):43-45
重庆大巴车坠江事件引发了大家对于公共环境政府危机管理的思考,许多学者认为政府危机管理"失灵"现象屡屡出现原因就是缺少公众参与。因为公共参与危机管理有利于提升社会整体应变能力,解决"失灵"现象以及确保政府价值取向。但目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仍存在"两薄弱一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危机教育机制常态化和建立多边危机应急机制来应对公共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市城乡边缘区农户对政府公共产品投资现状的评价和农户对政府公共产品投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强度.结果认为,在过去5年间南京城乡边缘地区的乡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相关的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相对较多,对与农民自身生产、生活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公共产品投资偏少,从满足农户偏好出发,政府应当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资于社会保障型公共产品和公共属性比较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对农村道路、排灌系统、饮用水供给设施和医疗服务等公共产品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从本质上讲,政府预算信息的性质应当界定为公共产品,其产权属于社会公众所有。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客体有三个层次:基本信息、基础信息和基准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着重强调公开的是政府预算基本信息。客观地说,国家秘密和政府预算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关系,依法合理界定国家秘密的范围就成为影响政府预算信息公开的关键因素。推动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事业继续发展应当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二是改革修订国家秘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强烈与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短缺,是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财政体制对农村资源的汲取产生了路径依赖,二是现代公共财政的制度缺失制约着国家对公共产品的供给。消除农村公共产品的供需矛盾,重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应该从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着手。公共财政保障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并确保政府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1.
林洁 《学术探索》2014,(2):57-61
充足的公共物品供给在经济建设中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公共物品的性质及其供给模式,运用博弈论对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效率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应该构建多元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推进服务型政府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边界,减少公共物品供给中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天然提供者,政府也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但当信息完全的时候,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也会有效率.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是财政学和经济学的难题之一,也是财政学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由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由私人提供是有一定前提的.公共物品理论的这些发展对于我国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结构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并以一项不成功的饮用水工程作为例证,从中发现:传统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使得农村居民对于公共品的付费消费持谨慎态度;政府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往往忽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失败的公共品消费经历会降低农村居民再次参与公共品消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刘亚丽  孙增武 《河北学刊》2008,28(3):125-129
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任何一个社会的公平缺失总是与政府没有实现好其"用于满足社会公平需求,促进社会公平程度提高的那一部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职能有直接的关系。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准确地概括"那一部分公共物品"的词汇,也就更谈不上将其作为一个完整概念进行系统研究了。本文论述了提出公平物品的概念和研究其政府供给系统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为政府供给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但其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服务差的局限。多元主体供给公共物品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可行的选择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在保证公共物品“公共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第三部门的功能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分割”状态下公共物品供给是非均衡的,公共物品非均衡供给一方面与城乡二元社会相适应,另一方面违背了效率原则。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模式下,公共物品供给应坚持对城乡居民实行均等化的策略。公共物品均等化服务有两种选择:一是初始条件下的均等化服务,二是增量调整下的渐进性均等化服务,而后者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在实践中,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措施产生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邓金沙 《理论界》2014,(5):58-61
公共事务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外各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也都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空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并在区域生态治理、保障辖区空气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面临缺乏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联动、缺乏有效政策制定工具和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政府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蕾 《兰州学刊》2010,(4):21-24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生产的非竞争性与消费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是环境保护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城市循环经济多元主体管理框架中,城市政府是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政府的行为决定并影响着其他城市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构筑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从而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琳 《学术探索》2007,(2):29-34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进展。我国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也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从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筹资与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政府责任等四个研究视角出发,梳理近几年学者在此问题上的讨论和研究成果,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此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于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供给模式、消费阻力、需求表达、监督机制、如何正确处理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尚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品提供政府主体缺位,是当前农村公共品提供中存在最根本的问题。从表象上看农村公共品提供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用于农村公共品提供的转移支付规模过小;地方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品上缺乏动力;实际提供的农村公共品结构不合理,本质上都源于相关制度即政府官员行为诱导机制、农村居民对公共品需求的表达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提供制度供给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农村公共品提供机制在运行中扭曲,并进一步引致农村公共品提供政府主体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