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斯密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思想肖德亚当·斯密是资产阶级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优秀代表之一。他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总结出一系列有关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原理,从而使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成为一门真...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的小说多围绕着“劳动”而展开,并呈现两种劳动形态: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前者往往与男性从事的体力劳动相关,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女性从事的劳动。在革命的语境中,两种劳动形态存在着边界模糊的情形。赵树理在书写的过程中确立了生产性劳动的本体地位,但他同时又意识到生产性劳动存在着符号化的倾向,也会造成对非生产性劳动的挤压,继而对现实劳动的语境形成遮蔽。赵树理在对待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关系的时候总是显得犹疑不定,这可以视作是其寻找解决精神压抑的一个突破口,也可以看作是他的劳动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非生产性劳动与创造价值的劳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有形财富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是创造社会无形财富的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和产品的实现形式、产品的交换方式相联系的。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都可以是形成价值的劳动,也可以是不形成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研究非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会计的性质问题,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只有正确揭示出会计的性质,才能更好地从事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工作。近年来,我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的性质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根据各家不同的说法,一般可概括为管理工具说、管理活动说、信息说、管理科学说。本文准备对会计的性质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同时也对以上各家论点略加评述。不当之处,请会计学界的前辈和其他同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早在一九七七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宣传重视知识分子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社会上,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至今仍然存在着轻视知识分子的各种偏见,压抑、排挤甚至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乃是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的错误评价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现在,虽然没有人公开把知识分子当作专政对象,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知识分子只能写文章,搞设计,教学生,至多算脑力劳动者。在这些人看来,知识分子既不做工,又不种地,不能创造物质财富,何以能成为劳动人民的一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的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它生产的是非实物的无形产品。无形产品通过交换成为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其价值是由服务劳动本身创造的。认为服务劳动是非生产性劳动、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的观点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误解,它不符合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的客观实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于实践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商业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的观点有一定局限。本文认为,不论是运输、保管、包装亦或售卖,商业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商业劳动作为生产性劳动,其逻辑限度表现为对产业劳动的最终依赖性和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商业劳动有寄售制、包销制、连锁制、租赁制等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必须从理论上解决流通劳动的价值创造问题。本文从整体理解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性劳动涵义出发,对流通劳动的生产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流通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指出了解决流通劳动生产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一个时期,许多文章阐述了教育与生产的关系,说明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对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教育的重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这一讨论中,有些文章提出的一些新观点如:“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教育部门是生产部门”……等却  相似文献   

10.
劳动法与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包括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其中,劳动法的调整机制主要是传统劳动法调整机制和人权法调整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包括道德意识调整机制、传统习惯调整机制和社会舆论调整机制。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和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的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机制居于基础地位、属于基本保护机制,劳动伦理的调整机制居于辅助地位、属于辅助性保护机制;二者分工合作,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劳动是否创造价值、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是劳动价值领域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思想和新的发展实践,提出政府公共服务劳动是有别于一般服务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既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创造剩余价值,价值量大小可以相对测定,劳动成果既有有形、直接的经济和物质价值,也有无形的、潜在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通过潜在的政策市场实现劳动交换,以税收和财政投资的形式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价值和剩余价值受益主体不是政府自身,而是社会或公众总体。应设计科学的劳动价值测评监控体系,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引导激励公务人员最大限度地生产社会需要的公共服务价值和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体面劳动的“生产性”不同于通常所说的与“非生产性”相对应的那种“生产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文献,这里的“生产性”应理解为“高产出高回报性”。从体面劳动生产性的视角看,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企业技术的进步、产业转移和升级、最低工资、集体谈判以及相关的社会制度变革等等,均是实现体面劳动生产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两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又在进行着热烈讨论。在讨论中,许多同志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管理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这种意见究竟对不对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理论界。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不同生产劳动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的同时,提出了对劳动的看法,认为劳动是具有褒义性的活动,判断一种劳动是否为生产性劳动的关键在于看该劳动是否参与了社会交换,参与了则具有生产性.反之则反.以此逻辑,教师劳动应被区分为生产性教师劳动与非生产性教师劳动,而且,生产性教师劳动边界的确定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教师权利申诉、保障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已经升级迭代,成为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广大互联网用户的生产性消费和生产性劳动生成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新石油”,平台型企业的本质乃是“数字帝国”,这些数据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它促成了“数字帝国”的诞生。从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界分来看,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作为一种生产性劳动,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家务劳动”或非物质劳动,而是物质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深度交织,这是平台经济快速兴起的重要原因。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来看,大部分普通互联网用户原本都只是“局部消费者”和“局部工人”,但在“总体工人”的参照视域下,互联网用户经过平台的中介都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环节,他们参与了价值创造但却没有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结构?一般地说,可以把它理解为事物(系统)内部各部分、成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换言之,结构是事物内部的组织状态,它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过程)以及要素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如果事物之间没有影响和作用,就很难说它们有什么结构.无结构即无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驳斥了当前西方学者中甚为流行的一种观点: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科学在研究它的客体时,经常把这些客体归入一定的价值中——道德价值、美学价值、宗教价值等,自然科学则不需要作价值的鉴定,它是不分界线的。作者指出,由于许多西方科学家对应用他们的科学发明而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持有所谓“公正”而“客观”的态度,已经产生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本文就真理和谬误的相互关系以及正确发挥真理的作用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 真理是否包含谬误,谬误是否包含真理,这个问题现在又被重新提了出来。我们认为,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一对矛盾,真理和谬误不是互相包含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包含着不依赖于主观形式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和一致,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一些研究[钱伯斯(Chambers)1969;斯坦(Stein)1968]和史料(沃尔伯格1969,1971)表明:各个领域中的卓越成就需要最低限度的被估测的智力水平;但是在这种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然而,长期以来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是可以兼容的。同时,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局限性,这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必然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现实基础。在二者有机结合的方式中,市场机制是计划调控的基础,计划机制则为市场运行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