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满族和汉族习俗相融合。例如,拜年的习俗大多采用的是汉族习俗,如拜长辈,散押岁钱、荷包,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等。而除夕时节祭祀祖先则采用的是满族习俗。这反映了曹雪芹虽然是汉族人,但满清入关后,深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所以在他的文章中会出现满汉风俗习惯交融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红楼梦》中男女侠义描写予以细读,进而指出此类侠义描写的意义在于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满汉文化合璧的世界名著。文本主体运用康雍乾时期京旗市井白话,描绘了清初满洲贵族奢侈的生活文化场景,表现出中国传统风俗文化之底蕴,其中饱含着满族衣食住行等生活之习俗。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鬼神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发现,曹雪芹与后四十回作者对鬼神的态度同样是矛盾的,但他们却善于利用这些鬼神描写去教育和警醒世人,表现出明显的宗教意识;同时,这些关于鬼神的描写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神秘奇幻性、象征性和怪诞美。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用梦、幻、痴、迷的艺术世界,给我们展现了众多人物深隐幽微的情感空间,从而全面打开了潜意识表象艺术构建宏大而深邃的艺术天地。在意识的另一面,形象地给我们凸现了人物精神的潜意识内涵。在生活规律和艺术再造的完美结合下,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于小说创作实践中在中国小说史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7.
"打",是人物动作描写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方法.<红楼梦>的作者也极其重视并善于妙笔刻画众多人物的"打",使之体现出人物性格个性化、环境条件典型化、情节发展必然化、艺术效应综合化、表现手法多样化等鲜明的艺术特色,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揭示题旨内蕴起着十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通过神话架构、神变故事模式及梦幻、谶言、预兆、巫蛊、佛道神力等神秘现象和怪异力量的描绘,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一个潜在文本:主人公对能够步入仕途经济的经史子集之类经典缺乏兴味,而对《西厢记》《牡丹亭》却兴趣盎然,并且大语特语"怪、力、乱、神",从而彰显了人的欲望,推进故事情节,决定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发展和走势。  相似文献   

9.
10.
《红楼梦》中的花草数量之多、种类之繁,非一般小说可以比肩。其中参与到具体情节中,并为刻画人物、渲染环境、表达情感等服务的花草种类多达93种,其中,太虚幻境中涉及到的花草有22种,与红楼众女儿的命运直接相关联;贾府中栽种和提及的花草有72种,多出现在不同的居所中,暗示了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诗词文赋中的花草有55种,在展现人物才情的同时,暗示了人物特质及家族命运。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花草描写对照起来看,无论从数量还是其所兼具的文学功能来看,后四十回都远逊于前八十回。《红楼梦》中的花草描写是《红楼梦》熠熠生辉的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全新感受 ,要求新求异 ,用“陌生化”的语言和“陌生化”的手法达到其目的。文章以《红楼梦》的艺术描写为例 ,阐释了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在岁时节令描写中,《红楼梦》的诗意美得以彰显。从"情"之彰显和人物形象的诗意化两个方面对岁时节令描写中的诗意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红楼梦》中话语权力阐释,采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方法,分析了王熙凤与贾瑞之间、王熙凤与尤二姐之间的话语与权力的逻辑关系,结果揭示了话语游戏中权力者为达到目的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的本质。验证了话语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对话语的灵活运用权力者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它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书法,也被曹雪芹运用其中,充分发挥了书法的文化与交流作用。书中关于书法描写的方面很多,这些内容与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塑造密切相关。本文拟从《红楼梦》文本入手,通过对书法方面的描写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文化意蕴与内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它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诸多方面。单是语言,特别是回目的语言就别具特色,有着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7,(3):82-82
红楼中动武之处有不少,场面上却只有柳湘莲痛打薛蟠。柳湘莲真是练家子,红楼中武艺他应该是最高,路数上看主要以剑法为主,拳脚也不错,因为后来出家做了道士,所以判定他是武当一派。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9.
赵映霞 《南都学坛》2006,26(5):51-52
《红楼梦》被誉为清代前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所展现的市民音乐的各种艺术形态、人才种类及职业艺人的社会地位、流行状况等,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音乐资料,也是对那个封建时代市民音乐的全方位写照,从而给后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妙玉的身份、性情和结局。主要从她的性情方面,论述了她爱洁成癖、自命清高、孤高遗世,正值青春妙龄,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孤苦无依;作为出家人的她,本应置身红尘外,无情无欲,清静无为,但事实上,尘世的珠围翠绕、柳绿花红对这位妙龄少女产生了极大影响,始终未能真正的做到因色悟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