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在历史上曾有"水乡北京"之称。城市发展与水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传统北京独特的水系文化地理,从元至明清,北京水系文化地理形成了从同心圆结构向散点立体结构的变迁。水系的存在还造就了传统北京的城市生态,"江南想象"、"城市山林"与活跃的城市活动是传统北京城市生态的三个方面。当代北京水文化的发展,应从复原城市水文化标志、疏通文化水脉、打造城市水文化景观入手,实现对北京城市无序扩张的生态遏制。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的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人类文化从诞生伊始便与"自然"、"生态"紧紧地勾连在一起,须臾不可分离。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一种新的学术概念——生态文化,并从两种学术理路对之作阐释,一种是将生态文化视为一种人类应当采取的新的文化形态,另一种则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将生态文化视为一个历史范畴或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生态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生态环境交往的漫漫历程中,以特有的生态观、文化观和宇宙观为指导,以调适生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落脚点和归宿而形成的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生态文化既有显著的区别,又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C.P.斯诺的"两种文化"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日益分裂的担忧,在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中找到了历史的回音与共鸣,其为当今的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锲入点。而生态文化显然是弥合"两种文化"的必要桥梁。从现今学者对生态文化蓝图的勾勒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来看,斯诺所谓的"第三文化"有可能就是生态文化的理论原型。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应当成为正确处理当代网络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关系的重大指导原则。整体平衡与循环互动构成网络文化建构的基本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深层逻辑是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太湖流域景观特征和水乡文化与景观生态的密切关系;对太湖流域的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等级高以及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优越的区域条件和良好的区位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太湖流域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并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市镇水系普遍恶化,水乡景观生态受害,直接危及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指出,太湖水乡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古城古镇的景观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根据佛山具体实际情况,可从佛山旧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格局、"点、线、面"结合构建整体的历史文化旧城布局、旧城区岭南水乡风貌的恢复、城市文化形象的确立与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佛山旧城区进行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7.
北京汇平原、草原、水乡为一区,故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体系.外来文化进入北京地区后,均能有"曾似相识"之感.北京历史上实现过三次文化大融合,辽金元系平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大融合,明朝系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大融合,清朝系关东文化与京师文化的大融合.上述地域文化在北京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独龙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龙江流域是独龙族的主要居住地,这里地理区位独特,气候特殊,物种丰富,是有名的"生物基因库".独龙族社会发育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属农耕经济文化中的山林刀耕火种型.基本特征是把劳动直接投入生态系统,通过强化劳动与改进技术,放大或增加生态系统的输出功率,试图在生产力和劳动产品之间形成正比例关系.但独龙族的生态文化在外界的影响下,正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负作用日益明显.本文试图探讨独龙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生态意识及其经济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但决不能以牺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双赢效应。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应包括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强调要树立民族文化生态的"环保意识",提出"文化生态经济"概念,大力发展"文化生态经济",把它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永川区松溉镇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也是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松溉古镇的旅游迅速发展,成为这一地区一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受到重庆市及国内众多游客的青睬,古镇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我们看到,松溉古镇正在遭受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古镇的保护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在对松溉古镇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揭示古镇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对保护和开发松溉古镇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阆中古城保护为例,从保持历史文化城镇的风水环境、文化思想、物质实体等几方面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理解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师陀的《果园城记》以一种悖论式的情感方式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 ,将以“果园城”为代表的小城世界的思考引向历史的纵深 ,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的果园城最终的弃诀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 ,而这种情感的流露作家常常是借用对时间这一潜在的小说主人公的处理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4.
丰都“鬼城”形成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丰都“鬼城”民俗说法中浓厚的迷信内容只是表层文化。在深层中包含着另两种文化内涌道教与佛教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汉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机制既导致迷信,又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手段。隐实示虚是俗文化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词学批评中"大"与"小"这一对范畴内涵的形成与丰富,与词孕育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与"小"本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与其在诗文批评中的运用及词学批评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词起源的民间性和女性化色彩决定了词在正统文学观念中长期被视为"小道""卑体".随着李易安的词"别是一家"、苏轼的"自是一家"、张炎的"清空""骚雅",到清代"西泠十子"以大雅为旨的尊体论,在一系列词学批评的影响,以及词本身的文人化、案头化和雅化的过程中,词逐渐从"市井小技"走向了"大雅之堂",词学也一跃而成为清代以来直至当代的"显学"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文化构建是对小城镇文化传统、历史文脉、民族文化和人文素质的综合打造。通过提升小城镇文化品位,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提高小城镇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贵州松桃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鲜明的苗族文化传统,虽然在城市更新及城市文化构建方面也面临着资金不足、文化冲击等问题,但松桃构建以"傩文化"为核心的苗文化体系,并用北绘的城市文化构建理念从城市个性塑造、提升发展动力、满足公众文化需要、依托城市发展实际和以"旅游文化地产"为驱动力,走出了一条以"旅游文化地产"为驱动力的小城镇文化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枫塘路绿化带景观工程为例,通过挖掘与提炼基址所在城市的区域环境和文化特色,以枫泾古镇历史名人故事、民间传说作为立意题材,在景观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城市文化,协调古镇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保证枫泾古镇不会因为发展而削弱个性,并可促进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城建设在我国发展十多年来方兴未艾,正是源于其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我国区域社会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以大学功能理论为引,结合山西大学城建设,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将大学城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潮州意溪的客家会馆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潮州意溪地方经济的繁荣程度 ,也记载着潮汕人和客家人在意溪的贸易活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潮、客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在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 ,该文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提出了兵团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营造文化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兵团城镇化进程 ,以实现兵团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