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改革的深层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改革是政治变革的体现 ,政治体制改革的程序决定行政改革的效果。行政改革又是一种系统、全面、协调的活动 ,不能将行政改革简化为政府机构改革。行政改革还是政府理财体制、理财活动及理财方式的变革 ,财政压力是行政改革具体的、直接的动力 ,财政指标对政府能力和效率的衡量推动行政改革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时指出:货币资本“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①这段话常被理论界引用以作为证明货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论依据。一、货币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的理论内涵马克思关于货币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蒋生产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结论,从逻辑上加以概括,无非包含下面两层意思:一是货币资本不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微观意义上的单个企业的推动力,而且是整个社会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再生产的推动力;二是货币资本不仅是新开办企业的初始动  相似文献   

3.
肖祥  赵君 《南方论刊》2011,(10):30-33
文化力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深层动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是当前我国区域推进战略的重点,文化力不仅是广西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破解该地区发展能力不足难题的推动力,同时还是实现该地区区域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4.
推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动力因素主要通过三个改革主体表现出来:国际社会是改革的直接推动力,政治以及行政领导者是改革的核心力量,此外各种社会力量也对推进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审批制度改革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动力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动力总体上区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影响力两大类。内在驱动力包括一心为公、合理利益追求、自私自利三个方面。外在影响力包括党组织的领导力、劳动群众的作用力、商人和资本的影响力、敌对势力的竞争力四个方面。这些动力中的积极因素一心为公、从严治党、劳资和谐、人民团结等相互作用、良性循环,形成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推动力;其中的消极因素自私自利、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矛盾冲突等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构成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阻力。狭义上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仅指各种积极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推动力,这是假定阻力为零的理想状态;广义上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则是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的合力,这是在正反两方面力量对比关系基础上的实际状况。当前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动力呈现一些新特点,内在驱动力以合理利益追求为主,有待进一步升华;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外在压力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内在动力;一些领导干部存在重资轻劳的思想倾向;敌对势力竞争力出现复杂变化。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构成和变化特点,是防范脱离群众危险,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执政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行政体制改革需要一定的人文条件,也受到一定的人文因素制约。探讨当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人文动力和人文制约因素,更好地为行政体制改革创造人文条件,这是解决行政体制改革精神动力的重大问题,也恰恰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关注不足之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人文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变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民主政治的巨大发展三大方面;而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和行政道德建设滞后,则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两大人文阻力因素。发挥和提升既有人文动力的作用,化人文阻力为动力,积极为行政体制改革创造全面而又充分良好的人文条件,这是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制度适应的相互关系,指出制度的适应是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更为根本的动力。并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制度适应的三条标准:一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二是收入分配的公正程度;三是自身调整和创新能力。从实践出发论述了实现制度适应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要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背景,使体制服从于制度,用制度的力量去推动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8.
行政指导法治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思想文化变革的进程中,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不断创新发展,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动力。由于行政指导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功效,许多国家对行政指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转变政府职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我国社会发生“第二次革命”的变革时期。随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和全面改革的展开,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取得了重大进展。变革的初步进程向人们昭示:社会如果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精神环境,则将获得巨大的动力;反之,则将遭遇到巨大的摩擦和阻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行政机构面临两大现实问题:一是机构宠大,人员臃肿,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二是虽经多次改革,依然未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高校现存的机构问题,既是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挑战,又是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机遇.一方面,庞大的行政机构已经成为经济、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桎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另一方面,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这就决定了我国各项改革,包括行政机构改革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这个目标模式进行.适应经济体制的需要是行政机构改革的客观要求,这是体制改革理论的一大突破,它为行政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探索的是高校行政结构的理想模式,高校现存行政结构的弊端及其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