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1 陈望道先生所著的,标志着“中国化的科学的现代修辞学”诞生的《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甲子了。回顾60年来修辞学研究走过的道路,我们确确实实为陈望道的高瞻远瞩、博大精深所叹服。他的许多修辞观点,如“修辞的两大分野”、“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至今仍让众多的研究者反复咀嚼、磨研不已。可以这么说,《修辞学发凡》不愧为“现代  相似文献   

2.
自《修辞学发凡》提出修辞学两大分野理论以来,消极修辞的研究始终较为薄弱,然而在日常交际中消极修辞却具有更广阔的使用领域。消极修辞理论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和谐思想的体现,如今语言和谐建设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正反映出一直以来人们对消极修辞的轻视和误解。如果我们摆正态度,重视消极修辞对语言和谐建设的指导作用,这些问题其实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为此,消极修辞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研究并有意识地与当前的语言和谐建设相联系,从而拓宽其研究领域,实现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就現在通行的汉語修辞学的書籍的編制来看,对于汉語修辞学的內容的划分,大体有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一个,主要是用語言的修辞作用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代表。第二个,主要是用語言的結构单位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张瓌一先生的“修辞概要”作代表。陈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根据語言的修辞作用把汉語修辞学的內容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f:“我們从修辞的观点上观察使用語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論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除语体、风格之外,包括规范性修辞和艺术性修辞两大部分,而艺术性修辞又分常规性修辞和变异性修辞两大内容。我国以往对规范性修辞和艺术性修辞中的常规性修辞研究较多,而对变异性修辞则缺乏系统的研究。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中谈“拈连”时的引例“吹起旧时悲”、“敲碎离愁”,以及“移就”中所引“快乐的绿林翠  相似文献   

5.
试论标点的两大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第一次提出标点可以划为消极标点和积极标点两大分野的看法,并阐明了这种划分的意义,从而将这两大分野与修学的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接轨。为说明积极标点的用法,本文还对常用作积极标点的五种标点进行例释。  相似文献   

6.
李维奇等先生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汉语同义修辞》是一部富有特色修辞学著作。与其他修辞学著作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该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而的特色: 一、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以往的修辞学著作,有的只谈“消极修辞”,即词语锤炼和句式的选择,有的则只谈“积极修辞”,即辞格的运用。即使是比较全面的修辞学著作,也只是把“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罢了。由于所谈的内容总超不出以上几方面,作者的思路、著作的格局等也有限。所以有些修辞学著作之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学刊》2011年第43期《修辞作为语用的对应学科——在语言使用研究中开展竞争性合作》一文,对一直以来悬而未决的语用学和修辞学两大学科关系之界定提出新见解,并以"不合作原则"首次对当代修辞学的观念基础做出系统的理论归纳。该文将交流初始听话人是否与说话人合作作为区分标准,确定语用与修辞的分野。对这一新的理论视角进行介绍,进一步对其核心观点,即修辞话语预设了听话人的不合作(抵抗)以及由此产生的某种关系张力,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常词语艺术化理论探索姚锡远一、引论。张弓先生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他与修辞学泰斗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界素有南“陈”北‘“张”的美称。张弓先生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被誉为继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之后,“中国修辞学史...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修辞学》是我国著名修辞学家张弓先生的代表作。此书堪称是现代汉语修辞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大作,是我国现代修辞学史上继《修辞学发凡》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巨著的产生必然离不开成功的科学方法,修辞的研究也是在探寻方法中前进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之所以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突破,从而形成一个崭新的体系,是与张弓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在《现代汉语修辞学》中张弓尝试着使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修辞现象进行分析,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修辞研究的两个不同传统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书名是“文通”,目的非常明确,为的是提高读者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因此处处时时都突出了语言运用,就是修辞学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描写的许多修辞现象,《马氏文通》中也都谈到了。当然并没有陈望道说的那样的系统和详细,论述的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华东修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江苏省修辞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日前在扬州举行。海内外修辞学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了会议,并提交论文50余篇。这次学术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纪念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发表60周年,更广泛、深入地开展现代修辞学研究,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与会代表们认为:《修辞学发凡》系统地奠定了汉语修辞理论,明确了研究对象,提供了研究方法,而且承前启后,兼顾古今。它开创了我国修辞学的新纪元,为我国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作出了重大贡献。自1932年《发凡》问世后,汉语现代修辞学的研究跨入  相似文献   

12.
以作家陈忠实关于《白鹿原》的创作手记为例所做的个案分析表明,积极修辞心理过程包括修辞刺激、修辞感知、修辞想象等,修辞心理过程其实蕴涵或预设了听读者的接受反应。通过本项个案考察可以初步证明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积极修辞纲领》里的“积极的修辞,却要使人‘感受’”、“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等有关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修辞现象的深入探讨,修辞现象的特性这一课题,日益引起修辞学者的关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绩卓然、影响巨大的专著有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宗廷虎先生主编的《修辞新论》。 对他们的以上论述进行比较研究,并综合分析散见于报刊的各家看法,我认为修辞现象的特性应该有以下几点较为妥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修辞思想和评论,最早见于甲骨金文。古代修辞学的建立始于宋代陈的《文则》,现代修辞学的第一座里程碑是30年代出版的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而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则起于本世纪20年代,为时很晚。8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易蒲和...  相似文献   

15.
大凡修辞学著作或论文多着眼于修辞现象的表面分折,而未能对运用了多种辞格的语言片断作由表及里、从大到小的剖析,所以分析的结果往往是一种辞格。比方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谈到示现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拈连也作“粘连”,张弓编著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作“连物”,是一种修辞手段,最早见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几十年来,这种修辞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愈来愈为人们所熟悉。一种辞格的形成是以多种因素的条件为基础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  相似文献   

17.
声音的修辞,这并不是个新论题;应该说是一个旧题目,很旧很旧的题目,但为什么还要“连篇累牍”地专题论述呢?一则为着深切缅怀陈望者,二是有感于国内外若干修辞学专著和高等院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材中有关声音的修辞部分失之全面、系统、优美所致。 1994年,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兼顾古话文今话文的修辞学书”——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问世62周年。抚今追昔,重温陈望老关于声音修辞的论述,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对指导语言实践,进行信息交流,将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是对陈望老及其巨著问世的一个切实的纪念。  相似文献   

18.
“辞趣”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首创的修辞学术语,闪耀在“辞趣”理论里的语言美学思想和变异修辞观念对现实的变异修辞现象具有广泛的理论阐释力。同构串联句是语句修辞领域的“辞趣”现象,是利用句法编码“形趣”关顾句义表述“意趣”的变异修辞句式,倚重于语言美学效应提升修辞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古代修辞学与《中国修辞学史稿》 很多人都以为,中国之有“修辞学”是“五四”运动以后的事。刘大白在《修辞学发凡》的初版序文中说: “中国人在说话的时候,修了几百 万年的辞,并且在作文的时候,也已经  相似文献   

20.
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的《修辞学纲要》一书,是刘焕辉教授继《言语交际学》之后的又一力作,是其近十年来在修辞学领域努力探索、耕耘的结晶,也是一部颇有新意、表现一独之见的学术专著。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可以说是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近半个世纪以来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