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微博微信成为服务新模式.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为例,全国高校档案馆以东部"985"211"高校为首率先开通微服务.微服务的指标包括开通情况、地域分布、历史消息、阅读数等,从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档案馆微博微信的传播差异.高校档案馆微博受众形态是点到面、非对等的多向度关系;微信是点对点、对等的双向互动关系,对用户要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冠以"微"型特征的新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微"媒介作为一个分享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以其独特的优势,在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学生认同感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构建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应该从党建服务工作突出"微"要点,构建党建服务"微"体系,服务"微"元素多样化,创新元素与传统方式的融合、增强"微"质量等新途径着手。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为新时期、新常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该如何利用好微信的新功能,更好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学生,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领域中一项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微信企业号移动轻应用为切入点,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革新管理方法,提出了"三微三观"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模式,使微信成为教育管理的有效载体,更好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学生。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应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已刻不容缓.根据事物发展的矛盾规律得出微信作为大学生日常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客体、 介体、 环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微信的时代特点及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引入微信模式,势必将提升育人成效.因此,改革创新,转"微"为机已成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人类进入了信息更为便捷的"微"空间。在"微"视域下,微博微信以其即时性、直观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的关注,当然,也由此引发了很多伦理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本,一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二是人伦道德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微"视域下,我们应该防微杜渐,破"危"立"威"强"微",促使微博微信铸就的"微"视野可以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助力"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人类进入了信息更为便捷的"微"空间。在"微"视域下,微博微信以其即时性、直观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的关注,当然,也由此引发了很多伦理方面的问题。究其根本,一是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二是人伦道德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微"视域下,我们应该防微杜渐,破"危"立"威"强"微",促使微博微信铸就的"微"视野可以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信息平台,并助力"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山西老年》2014,(9):10-11
现在不少老人都用上了"高大上"的智能手机,"追求时尚"的劲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微信已成为他们的"每日功课",智能手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玩转微时代的"潮"老人。北漂小伙子张明为父母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山西临汾市服务老年人"安心居家——微孝临汾"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让我们欣慰;新疆伊宁市微信受老年人青睐的报道让我们感到时代的进步;青岛市举办中老年人学微信用微信大赛让我们看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升级转型";《山西老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更让我们感到了与时俱进的力量。在网络时代面前,曾经沦为"新文盲"的老年人,在微时代,正大步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以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微信平台具有兼容性好、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等特点,已迅速成为人们联系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成为了各行业移动网络平台搭建的首选。传统学前教育具有封闭、单向、模式化等弊端,与微信平台相结合可以扬长避短,促进学前教育变革和发展。搭建学前教育微信平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平台搭建原则、内容建设和推广管理的探讨,为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变革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9.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信息生产、获取、传播和分享的新型自媒体平台,推动了一场以"微信息"和"微交流"为内容的传媒"微革命",标志着个人媒体时代的来临,在此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研究也应进一步发展,从传播模式理论、控制理论、功能理论、媒介规范理论、效果理论以及受众理论等方面探讨微媒体对传统传播学理论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事物"引领着大众走入了一个"无微不至"的时代。本文从微电影的"微界定"、"微表达"、"微反思"与"微情怀"视域进行分析,指出其拆解了传统大银幕电影营造的集体白日梦,在新媒体时代形成新的注意力经济。探究微时代下的微电影创作中的艺术追求,将对微电影健康持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共青团要以微信为平台,准确把握微信的功能和传播特点,通过"微"观念更新、建设团委微信公共平台、依托公众平台开展"微"活动、提升团组织"微"能力等措施创新团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团组织和团干部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与微信为代表的"双微"成为我国大众获取信息、交流观点乃至自设新闻议程的重要渠道。在"双微"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权利开始逐渐下放,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一些热点事件的形成与发展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移动网络公共领域也由此催生出来。但在"双微"环境下,移动网络公共领域讨论的理性、批判性与平等性不够,存在着碎片化、同质化信息表达、谣言泛滥、缺少法律保护等失范现象,规避和解决这些失范问题,对我国网络空间的净化及移动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艺术品的微信拍卖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2014年3月,“艺麦微拍”推出的朱新建的《美人图》以16.1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微信平台拍卖艺术品的最高纪录。随着中国新媒体发展进一步呈现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会化加速的态势,微信拍卖的群体也在迅速扩大。一方面,微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拍卖方式也饱受人们争议。由此探讨了艺术品微信拍卖的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线政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政务服务趋势,其中,政务微信作为“两微一端”的重要载体,是各级政府不断提升政务公开质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主要着力点。政务微信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机关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提升的重要平台。但我们不能忽视由于政务微信标准建设不规范、功能定位不清晰、内容形式不到位、主体建设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困境。因此,寻找新媒体时代基于政务微信建设的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息碎片化是微博、微信等"微传播"场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信息的碎片化容易在公众中激发出刻板印象效应,造成信息的误读。通过对"罗尔事件"的网络民族志考察,还原事件主角罗尔"重男轻女"公众形象的建构过程,指出信息误读背后既有信息不足的原因,也有情绪化的非理性因素,同时也有某种基于微博、微信运营的市场理性,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微传播场域复杂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在乡村社会的应用与普及催生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也扩展着乡村社会的公共空间。案例分析表明,党群微信群实际上是乡村社会中公共交往空间和公共治理空间的现实映射,而互联网的互动、便捷、透明特性又拓展着这双重空间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社区,为村民互动、互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乡村公共性在“微交往”中再次聚合;另一方面,以“微管理、微监督、微决策、微服务”为主要表征的乡村“微自治”又强化着村民在乡村治理场域中的主体性作用。与此同时,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也映射在微信群所塑造的虚拟空间之中,使得该空间兼具“国家在场”与“乡村自治”的双重面相,强化着乡村社会公共空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传播方式造成了微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自媒体对传统的保护模式提出了挑战。微信平台信息传播快、溯源难、自主性强、监控难的特性是导致知识产权保护困境的重要原因。要打破"微阅读""微营销"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需要行业自身、技术方、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分工配合。  相似文献   

18.
“微时代”不仅改变了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微信作为“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教育引导、组织动员、服务青年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内在属性出发,基于高校共青团微信的名称设计、栏目结构、话语体系和更新频度等视角,对湖北7所高校共青团微信建设情况进行内容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高校共青团运用拟人化的命名手段、多样化的栏目结构、青年化的话语表达、专业化的管理机制等多种方法,增强高校共青团微信的文化吸引力、群体感染力和思想影响力,这对高校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文化建构的逻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微文化”:自由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微媒介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体形态,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介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自媒体。随着微博媒介的发展壮大,又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微小说、微文学等一系列以微内容代表的微文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自由与规范本身作为一对矛盾共存体,构成微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无论我们是凭借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微媒介与大众的"微"行为,还是用社会道德和行业规范来倡导价值主体自律,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微文化主体自由,同时,主体的自由也促进了道德规范的逐步提升及法律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自编高校艺术类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地区部分艺术类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对艺术类学生产生了全方位、渗透式的影响。通过对微信平台自身功能和当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特点的分析,开展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方法研究,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努力使网络新媒体成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