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年代,陶行知就尖锐地抨击了旧学校办学的根本弊端是“与社会隔离,”不能用社会的力量以谋进步,呼吁要拆掉“围墙”,开放办学。同时,他提出了产教结合,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他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才能希望成功”,“教育要与农业携手”,“与银行关充分联络”;“与科学机关充分联络”,“与道路工程机关充分联络”他强调,学校“改造乡村生活力量大小,要看他对于各方面势力联络的范围多少而定”。我们办“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生利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  相似文献   

2.
杜威实用主义反动教育思想害了我40年。通过“活教育”的传播,我在旧中国贩卖了他的反动教育理论,危害了教育事业。从1951-1953年,《人民教育》及《新教育》等刊物对“活教育”的理论和实施,展开了批判,上海、南京等地教育工作者并对“活教育”进行了调查。我在过去几年中写过几篇自我批判文章。现在我想在过去的检查基础上,对“活教育”作进一步的批判。“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就是杜威唯心主义儿童中心思想。要了解“活教育”目的论的反动实质,首先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学“范例—结构—发展”教学法提出的理论背景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教育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所有的教育课程和公共课程中,是主干课,它和任何一个科系中的专业主干课,构成该科系的主干课体系。《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学各科教材教法》一起体现出高师课程结构的特殊性,在高师课程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学的教学宗旨是提高师范生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师的职业文化修养,使师范生在学校期间就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形成教育的基本功,成为合格的教师。由此,它的教学要完成如下几个任务:首先,使师范生掌握教育的基…  相似文献   

4.
孔子义利观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观是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见利思义”,又主张“义以生利”,义与利统一于礼。就人们对于利的追求而言 ,合于礼则义 ,反之则否。义与利的辩证统一是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孔子强调“见利思义”,提倡“义以生利”,其目的在于调节社会分配关系。其历史影响 ,于经济政策上要求“见利思义”,以惠养民 ;在人格理想上要求君子求义 ,“义以生利”  相似文献   

5.
求职诀窍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西蒙·福格每年都接到一些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他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职业南下伦敦,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口述、何启君整理,1986年5月第2版)第140页上说:“创立道数的人,是东汉末年的人,叫张道陵,也就是张陵.他是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人”。“到三国的时候,出来一位叫张鲁,是陕西汉中人.他倡立‘五斗米道’,为人治病.治一治病,要给五斗米.”说张陵“是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人”、张鲁“是陕西汉中人”似欠正确;张鲁“倡立‘五斗米道’”,亦欠确切.张陵是张鲁的祖父,《辞海》、《宗教词典》(任继愈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第1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不少人说,儒学是“轻利”的,其思想影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阻力。儒学真的轻利吗?答案曰“否”。说儒学轻利,是对儒学没有全面研究造成的偏见。《说文》曰:“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利者,义之和也,”出于《易·乾·文言》,高亭注:“《说文》,‘和,相应也。’始歌为唱,随歌为和,有唱而后有和,有义而后有利,故利是义之和。”(《周易大传今注》卷一)“利”是“义”的派生物。论者以孔子“罕言利”,说这就是他轻利之证。按这句话全文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黄式三《论语后案》认为“罕”应该为“轩”,显也。全句意思是:孔  相似文献   

8.
论七等生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家都知道我叫七等生,其实我的本名是刘武雄。”(《七等生小传》) 七等生,台湾通霄人,一九三九年生。一九六二年开始创作。他以写小说为主,也不乏诗歌、散文创作。他先后出版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僵局》、《来到小镇的亚玆别》、《我爱黑眼珠》、《隐遁者》,中篇小说集《放生鼠》、《沙河悲歌》、《离城记》,长篇小说《削瘦的灵魂》、《城之迷》、《耶苏的艺术》,综合集《白马》、《情与思》等。一九七七年远行出版社出版七等生小全集,共十册。七等生的两篇小说  相似文献   

9.
陈军 《江海学刊》2004,(5):218-219
世纪之交 ,在对中国现代戏剧历史进程的回顾、反思和前瞻中 ,董健教授曾撰文呼吁 :“现代戏剧研究要补课。第一要补‘现代意识’的课 ,第二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 ,第三要补‘戏剧史料学’的课。”(《话剧研究要补课》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1年第 1期 )他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戏剧史料学的重要性 ,指出 :“这是百年话剧研究的最弱项” ,“戏剧史料的发掘、甄别、考证、编纂、出版 ,都有大量的工作有待我们去做”。而《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 ,董健主编 ,顾文勋、陆炜、胡星亮副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 …  相似文献   

10.
宋山林 《晋阳学刊》2003,(3):106-108
一“义”与“利”的重要性在春秋时代,如何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社会,是对志士仁人的严峻考验。一方面是他们的崇高理想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则是世俗的各种压迫和诱惑企图使他们放弃原则。孔子最终战胜了种种压迫和诱惑,并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原则:“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意思是生逢此世,君子负有全天下的使命,那就是推行道义。只要不辱这一使命,任何遭遇都可以承受。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卫灵公》)而通达的君子则是“质直而好义。”(《颜回》)君子之所以如此看重义,是因为要“行义以达其道。”(《…  相似文献   

11.
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不仅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政治人物,更是著名的实业家。他在创业实践中注重对企业科学管理的研究,尤其重视对当时中华社会经济中的新生事物——公司制度进行探索。他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期间,主持制定了民初较为完善的公司法及其《施行细则》。为中国近代公司制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呼吁国家奖励公司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随着清政府洋务派所办“官督商办”企业的衰落,以促成民族资本联合的公司渐成应时之企业形式,尤其是“通过集中社会资本,比积累在更大的规模上扩大资本”的股份有限公司,更成了民族资本家有效的创业手段。正如张謇所言;“公司者,庄子所谓积卑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司之道也。西人凡公司之业,虽降敌战争不能夺。甚愿天下凡有大业者,皆以公司为之。”面对外国列强在中华大地上侵权攘利、横行霸道的局面,张謇强调:“我国人若能集资办厂,则利不外溢,转而为本,本又生利,所谓以本身气血自养活也。正以今日财政困难,国人合群力弱……不聚则薄,所营方面亦小,更何能益于全  相似文献   

12.
<正>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从政时间总计不足十年,其余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即使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是同弟子们一起活动,一面向列国诸侯宣传政见,一面与弟子们研究学问。孔子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孔子热爱教育,相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以下只注篇名)“习”字从广义上讲就是教育。“习相远也”,是说人们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因熏陶习染不同,或者说因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很大。孔子虽然讲过“生而知之者,上也”,但他从未承认自己或别人是“生而知之者”。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认为自己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而是爱好历史文化,勤奋好学求得的。他把知识与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提高了教育的地位。孔子相信通过教育,一代会胜过一代,因而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后生”所以“可畏”是因为“后生”学习进步快,知  相似文献   

13.
最早提出《韩非子》一书中的《解老》、《喻老》两篇不出自韩非手的是容肇祖先生。他引《五蠹》篇反对“微妙之言”的议论以后说:“《解老》、《喻老》是解释微妙之言。韩非一人不应思想这样的冲突,可证非彼所作。”意即不出自韩非之手。他又引《解老》篇与《淮南子·原道训》两书思想类似的段落以后,推定《解老》、《喻老》篇出自西汉道家田生之手,郭老不完全同意这种意见,但在他的《十批判书》中也说:“《解老》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物质建设(实业计划)》一书中写道:“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而海港之建设,则“为国际发展实业计划之策源地”。足见他对海港建设是非常重视的。一孙中山重视海港建设是同他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痛感闭关不足以立国,认识到惟有开放才能“并驾欧美”,故在他的论说中反复强调必须变闭关主义而为开放主义。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他即明确指出,“泰西各国”之所以富强,在于“体恤商情”,实行开放、保商政策。他说:“我中国自与西人互市以来,利  相似文献   

15.
通常对孔子“三十而立”有两种解释:一以为立于办教育,一以为立于礼。刘蔚华同志主前者(见《孔子思想演变的特点》,《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宋敏同志主后者(见《孔子“三十而立”非“立于办教育”》,《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6.
《决议》是一篇贯通大历史观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决议》精神融入“纲要”课教学,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树立大历史观,增强历史思维能力,强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途径。丰富的《决议》内涵与“纲要”课具有理论主题的同一性、教学内容的相融性、价值旨归的一致性。要充分利用《决议》精神的特性,在教学中提升“纲要”课教师的使命感,推进《决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有效融入,使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决议》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让《决议》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避熟就生与化生为熟》作者张福勋原载《文史知识》2 0 0 0年第 8期杨万里说 :“旧家句熟近来生”。由“熟”到“生” ,是艺术家不断追求创新的表现。人才有限 ,而诗艺无穷。欲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艺 ,靠的就是诗人的创造。“就生”是一种创造 ,而“化生”也是一种创造 ;“避熟”是一种创造 ,而“为熟”也是一种创造。关键是要运用好其中的辩证法 ,转化好“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让“就生”与“化生”各尽其妙 ;“避熟”与“为熟”各造其境。《说摘句》作者张福勋原载《名作欣赏》2 0 0 0年第 6期摘句评在古代诗评中 ,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临终前曾自撰墓志铭,其中有日:“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这句话表明王氏对张载的极度推崇。那么王氏所推崇的“正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呢?他为什么要特别推崇这种“正学”呢?本文拟根据王氏的《张子正蒙往·序论》及《注》中有关论述,作些探讨。一“正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辕固生传》。辕固生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他专治《诗经》,汉景帝时被任命为经学博士。他以非难黄老之学而得罪过窦太后。汉武帝时,他已经90多岁了。武帝为了推崇儒学,仍想微用他,只因那些阿谈奉承的德生攻击,才作罢。武帝在微调…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职业技术教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教委主持制订的《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1989—200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在规划整个教育事业时,适度降低重心,把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初级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并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办学积极性,逐步形成全社会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这是我们建国40年来经过反复的实践、付出巨大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两首著名的七言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诗尽管体裁相同,却一首叫“歌”,一首叫“行”。我们不禁要问,“歌”与“行”有别乎?无别乎?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头到尾把作为诗歌体裁的“歌”与“行”的本来含义及其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一系列情况弄个水落石出。“歌”与“行”的含义的变化,从诗歌发展史上来看,可分为汉武帝设立乐府之前、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