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迄今为止,几乎在所有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著作(包括教科书)中,都把直接社会性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之一。其理论根据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过的一段话:“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①毋须赘述,马、恩在当时一直是把社会主义经济作为非商品经济设想的,因此,当社会主义经济现实与马、恩设想的经济形式不尽相同时,便不能硬性套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结论。这些特定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1) 必须是单一的公有制,即由整个社会共同占有生产  相似文献   

2.
3.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毛主席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深刻根源。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坚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加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的直接社会性质是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研究经济关系的形式与体系、探讨形成共产主义劳动的规律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在具备商品货币关系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实现直接社会劳动的问题。全民所有制的存在,客观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 矛盾,它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基本的矛 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对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肃清林彪、 “四人帮”的流毒,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最近深刻地指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毛主席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和基本矛盾。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坚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这是我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这个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逻辑必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形成了集中体现在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的基本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经济、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解决自身矛盾的本质力量,是和谐社会能有生机活力的源泉。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不适应、不和谐的相互矛盾的方面,总体来看,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动态结合点,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40多年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历程表明:党能否制定和执行一条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基本路线,关键在于是否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的缺陷和偏颇,导致他主持制定和执行了一条“以阶段斗争为纲”的错误的基本路线,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了很大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突破性的深化和拓展,指导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七年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称得上是理论上的创举。总结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我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认识是更加深刻了。但是,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人们对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将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和深化。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写这个东西,只是想作一点初步尝试。引玉之砖,肯定会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探求、奠基和创新发展,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涉及到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恩格斯关于生产资料社会性两重性的思想,为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社会化占有与相对落后的社会化生产的矛盾,既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区别,也与社会基本矛盾相吻合,同时也与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相一致。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促进的作用过程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辩证发展的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规定的。生产力的解放发展和公有制的坚持完善,是构成社会主义完整本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舍弃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将会使"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失去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在总体上作出了科学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阐述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所有领域和与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普遍属性,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外延式”的解释和界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要求我们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存在的重点领域和其他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区别的特殊性质,以达到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涵式”的认识和解答。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雇佣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以自主的联合劳动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也逐渐被消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这一主要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的自主性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完善的紧迫任务。只有增强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创造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和谐局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在理论界有所争论。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不包括资本主义的残余,从而得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不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的论断。我们认为,从事理论探讨,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南,严格遵循马列、毛主席著作的原意进行理解和解释,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向,任意对原文作附加条件的解释。同时,又要从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具体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后,指出:“总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  相似文献   

17.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而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现行体制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形式。深入研究这一具体形式,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说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在奴隶社会,表现为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在封建社会,表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从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这个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什么关系呢?究竟是到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中去找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还是到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残余、碎片中去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和运动方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份(要素)的总体(集)。”不难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就是一个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若干要素或子系统结合而成的特定系统。要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我们应有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概括为生产社会化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矛盾,它表现为公共委托代理矛盾,并具体表现为社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非对抗性矛盾,是主要矛盾。体制改革就是通过系统调整内部利益关系,不断解决公有制实现形式(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概括则反映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落后是主要矛盾方面,应成为我们的中心任务和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