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正> “时”与“位”,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里,意蕴丰富,互相发明。本文略陈己见。一、时经验世界里的事物,从无机到有机,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由生长而发展而持续而衰老两死亡的过程。但是,如果超越有限的时空,从宇宙整体着眼,循依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思考,则世间的事物无所谓生,无所谓存,无所谓灭,一切都是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种嬗变过程,如环圆转,纯粹绵延,永不间断,赓续无垠。西方哲学家柏格森称这纯粹的绵延为时间。但在中国文化思想传统里,舍弃开殊相的运动与变化,专对“时”作形而上思考的哲学家很少,更多的是依傍着现实的事物去谈论它。在古人看来,“岁,时、 相似文献
4.
在陆九渊的思辨结构中,当“心”设置自己的对立面——“物”以后,“物”还需要回到“心”那里去,使“心”与“物”达到统一。这个统一的过程,也便是“格物明心”的过程。于是,在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中,便展开了关于“格物”、“知行”等认识问题的论证。本文仅就陆九渊“格物”学说作一探讨。 倘依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是毋需通过“格物致知”的途径去体认“本心”的,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然而,当陆九渊在构筑其思辨结构时,“本心”不得不设置一个自己的对立面,这便是“物”。因此,如何使“物”与“心”消除对立,达到统一,便提出了“格物致知”的问题。所以,“格物致知”在陆九渊的哲学思辨结构中,并不是多余和累赘,而是其构筑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前进的时代观。其中"深刻变革论"思想是胡锦涛的时代观课题所包涵的首要命题。本文试从提出依据、基本内容、重要启示等方面着手,对胡锦涛时代观中的"深刻变革论"思想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洛克是二元论者,因为他在坚持感觉是认识的来源的同时,承认反省也是认识的来源,而后者正是洛克哲学的唯心主义因素。罗森塔尔、尤金主编的《简明哲学辞典》就持这一见解。近几年,国内有些同志对此提出异议,但是他们往往基于洛克是直观的反映论者,肯定他关于反省学说的唯物主义性质,却没有把握住它的更加积极的因素。我们主张:洛克关于反省的学说不仅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他重视“反省”,表明了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主客体在认识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巴赫金的“躯体时空”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赫金把躯体分为内在躯体与外在躯体.内在躯体是一种时间记忆的存在,它的开始与结束的把握需要借助他人对我的体验.外在躯体是视觉空间中的躯体外表,它的完整把握要借助他人的审美体验.这样,"我与他人"成为构建躯体时空的重要参与因素.同样,在价值层面上,世界也是我与他人积极参与建构的世界,躯体存在的时空性特点也同时是世界存在的时空特点,巴赫金的躯体时空和文学时空体的时空也是在同一立场上的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8.
儒家"时"或"四时"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构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时"体现了宇宙与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节律,自然万物随"四时"的演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顺时""适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根本价值;"违时""失时"都会对人与自然造成损害。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的利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化,就必须应时而变,顺时而为,与时偕行。因此,"时"就被赋予了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这是从"事实"过渡到了"价值",由"是"推出了"应当",凸显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合力宣传的“国民学说”,是以梁启超的“新民论”为主体的一种资产阶级启蒙学说。国民学说尽管昙花一现,但它是近代启蒙思想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 “国民”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曾使用过。如《左传·昭公十三年》:“先神命之,国民信之。”这里的“国民”是泛指本国的人民,并无特定的政治思想内容。自秦始皇建立并巩固了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后,历代史书中就鲜见“国民”二字。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对新形势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要求更具体,重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实践"三个代表",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核心范畴是一套理论体系的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建设",由此形成了一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是"执政",由此形成了一套执政学说.当前人们倾向于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作邓小平理论的补充或深化,这是以建设理论立论.本文以执政学说立论,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两套理论框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并指明其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2.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不仅适用于人类的认识领域,而且适用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它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哲学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因此,认真研究“两变”学说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对于揭示人的思想发生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搞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列宁关于从思想上建党学说的理论根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们在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以及帮助欧洲各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中,都很重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和党的思想建设。他们确立的无产阶级政党观和科学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并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总结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了强大武器,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中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建党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坚持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包括从思想上建党学说在内的、具有独创性特点的建党理论。本文仅就学习毛泽东同志从思想上建党的学说,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从思想上建党的理论根据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开始,就重视革命理论的重要作用和党的思想建设,主张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在1843年底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明确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 相似文献
15.
两汉之后,儒学因忽视对人性和心性的关注而陷入困境.王通致力于恢复儒学的精神传统,重申儒家对人道的弘扬,阐发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在探索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心性层面,初步以心性为平台确立德性养成的依据,形成以心性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推进了儒家心性学说的发展和道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列宁提出和形成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俄国无产阶级和后来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目前,探讨列宁的这一学说,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执政是开天辟地的历史创举,执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苏共和中共在取得政权后,一直在探索和解决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中共在取得政权前夕,毛泽东高度重视执政问题,27年来一直对执政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着重点在政治领域.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对执政的探索,着重点在经济领域.第三代中共领导集体继续探索执政规律,从执政客体到执政主体,从局部到整体,从经济建设到全面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的回答了共产党如何执政的问题.历经半个世纪,三代艰辛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学说.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作为唯物史观最主要部分的社会形态学说则为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二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作者首先阐释了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是一种包含着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理论,指出马克思在晚年和晚年之前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各个民族、国家的特殊道路的关系;继而又进一步论释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东方社会落后国家虽然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和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所以,东方落后国家要从根本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就必须打开国门,对外开放,进入世界普遍交往体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成为“开放性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著述可分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包括文化论和制度论两大部类内容.文化论侧重于研究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论强调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制度因素.文化论和制度论彰显的是现代性的不同问题方面,其本意是强调各种因素在现代性的起源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同等重要,不可因承认一者而否定另一者,也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无论是文化论还是制度论的考察,都贯穿着合理化这一思想主线,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构成韦伯对现代社会进行研究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20.
李德栓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15-19
在建党初期,列宁主张过“灌输论”.经过“灌输论”争论,特别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列宁的思想教育思想由“灌输论”转变为“说服论”,这一思想转变对于我们坚持群众观点,更加有效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