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国家的性质入手 ,提出了国家自主性的概念。通过对国家自主性理论的源流和发展进行梳理 ,界定了国家自主性的内涵。认为国家自主性核心应该在于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和维护 ,具体体现为国家通过其自身的能力和行为对不同利益群体的超越 ,以提供更好和更多的公共产品。本文对国家自主性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区分 ,并结合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国家自主性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国家建设的“双重难题”,即面临着如何实现规模治理与推进发展相互交织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构建以领导权为核心的国家权力结构、分工合作的制度体系和高效的国家权力运行机制支撑、保障、发挥国家自主性,使其成为破解中国现代化道路“双重难题”的关键因素。国家自主性是国家主权内在本质的表现方式,它体现为对外的自主性与对内的自主性两个方面。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国家自主性表现为,通过运用领导体制长期稳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自主制定与实施国家发展规划,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有成效地持续推进现代化发展。经过70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创新性实践,中国自主推进现代化变革,逐步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双重难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政治现代化与国家自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自主性是指国家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超越于社会特殊利益集团,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目标而自主行事的性质。国家只有具备一定的相对自主性,才可能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第三种力量。国家自主性体现于国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但是在后发外生型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决定国家自主性程度的两个方面,即国家对社会特殊利益集团的超越性和国家能力,由于这一过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存在着弱化的可能,从而使国家自主性受到挑战,进而阻碍政治现代化的顺利完成。国家自主性对政治现代化而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因此,国家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立法明确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和创制水平,以维护国家之为国家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4.
国家自主与中国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冬 《社会科学》2006,3(3):127-137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要实现社会的发展,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国家的自主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发展道路实际上是一个有效发挥国家自主性,协调和利用国家——社会关系、国家——政党关系、中央——地方关系以及国家——国际体系的过程。目前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国家自身的改革来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升自主性和国家能力。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中国的有效治理是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回归国家学派提出的国家自主性理论作为理解国家和社会关系新的范式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以批判社会中心论作为支持理论的回归国家学派提出了国家可能做出摆脱其统治阶层的国家自主性行为,国家自主性以相对性和动态发展性为主要特征。国家自主性理论经常面临着来自社会中心论的挑战,而国家自主性理论自身也存在着诸如概念界定不清、推演过于绝对等缺陷。对于国家自主性理论的中国发展道路来说,当前转型期中国国家自主性经常表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政治现代化是构建合理限度的国家自主性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隔离性的政治体制、打造嵌入性的社会组织和追求国家自主与社会自主的均衡作为转型期中国有效治理可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视野下国家自主性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可能没有现代国家,也不可能没有市民社会。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保持这二者之间的必要张力,在保持市民社会的权利主张得到实现的同时,合理发挥政治国家对社会的整合功能。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在市民社会视野下对国家自主性问题重新的审视与透析,通过对国家自主性的理论渊源及精神内核的考察以及对国家自主性的合理透析,进而认为在中国的语境下,揭示国家自主性这一隐蔽的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内涵,理解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赖以运作的外部条件,从而理解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一国的国家安全,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建设实践上,其核心内涵或目标应该是使该国最主要政治决策力量具有决策上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构成了国家自主性的主要内涵。从理论上讲,这种决策自主性,不仅体现在对国内事务上,也体现在对国外事务上,主要指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任执政者)所具有的可以作出让本国家或民族得以长期存续和发展而不被内外力量打断的英明决策的能力,其暗含的基础性条件是该国的最主要决策力量在制度上、物质上或合法性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或支撑。从实践上讲,对当代遭受外来经济制裁的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可以发现,同等条件下,被制裁国家的决策自主性能力,往往是影响经济制裁效果,进而影响该国国家安全建设成效的决定因素,这在与发展核武器相关的经济制裁案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能否在政治制度上得到持续的和更高的支持,并满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和获取合法性上民众的普遍支持,将决定一国国家自主性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该国的国家安全成效的多寡。该研究对于广大发展中世界的国家安全建设具有较大和普遍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特征要求跨越地域性边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而这必然在多个层面冲击国家及其自主性。国家作为国际体系中独一无二的建构性因素面临排他性权威分流困境、政治认同削弱危机和民主赤字难题等现实挑战。经济全球化带给国家的种种挑战一直吸引学界对国家角色的关注,围绕国家自主性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分野,回归国家学派的立场是国家强化论,而新自由主义者则预判国家销蚀论。两种观点背后实际上是国家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博弈。未来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理论的主流话语是国家建构,后发国家是否拥有适当的国家自主性,直接决定着国家建设的成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自主性的维系,在国家层面要发展民主凝聚机制,在国际层面要重塑全球权力秩序,形成制度自律逻辑。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概念以及对当前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自主性的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专业自主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的构建使得国家自主性成为国家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以社会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还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主义,其共同特征是在很大程度上将国家自主性作为描述国内层面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概念.新国家主义虽然也"以国家为中心",但是主张在"把国家找回来"的同时"不踢走社会",并尝试将国家自主性置于国际系统、国家结构和社会因素的网络中来探讨.由于国家具有国际、国内、个人三个层次的含义,因此,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自主性应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将国家置于国际和国内的力量交汇点.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需要"强国家",但必须通过"建制性权力"使得同时出现"强社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伴随国家政策的调整及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社会开始出现大量的民间团体,其中便包括非政府组织(NGOs)。从全世界范围上来讲。NGOs是一类专门致力于促进社会发展及地区公平的民间团体,角色上具有补充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功能;然而在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NGOs具有此功能。一方面是我国部分NGOs受政府操控较多,故缺乏独立自主运行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那些完全由民间发起的NGOs由于运营上的种种原因,自身生存经常受到威胁,也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经分析,笔者认为我国NGOs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自主性的缺乏,故本文选取在独立自主发展方面做得相对成功的南京市爱德基金会为案例进行个案研究.旨在通过对该机构的自主性特征剖析,为我国NGOs的自主化发展之路提供参考。同时可弥补国内对NGOs个案研究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李志永 《社会科学》2012,(10):15-25
在内外联动时代,国家自主性是比主权更为切实的国家战略目标。国家自主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与机遇。"以国家为中心的双向互动"模式,(即"STIM"模式)有助于分析内外联动条件下国家自主性的存在状况。在内外联动条件下,国家可以采取整合、国际化、国内动员、消极分化和积极分化五种战略来增强其自主性。虽然全球化对国家自主性的影响日益增大,但这种影响并不必然削弱国家自主性。只要应对得当,国家也可以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内外联动来增强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成长中的国家形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态与国家成败具有密切关系.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是在批判分析现代国家成长中形成的,其工具主义国家观和国家自主性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的"元理论",对于研究现代国家建设具有普适性.比较政治发展的研究发现,工具主义国家和自主性国家及其变体,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状况,而国家的相对自主性是国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国家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政治学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国家自主性理论作为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望取得突破。中国革命的历史遗产和官僚体制的发展、执政党的危机意识与高层精英的战略领导以及平均主义带来的平等社会结构等,使中国在改革之初的发展就具有自主性特征。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基于国家权力和国家能力的有效干预,这种国家干预主要体现在国家自主性的政策和制度供给、政策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但近些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带来的社会不公和利益集团,成为国家能否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而必须应对的难题和挑战。中国需要从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自主性提升两方面入手实现国家自主性的平衡,以隔离性和嵌入性为特征的治理式互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目标和状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国家自主性概念及其当代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恩格斯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国家与统治阶级以及官僚与社会的关系上分别强调了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阐明了这种自主性存在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限度 ,从而赋予这一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发现”、“建构”马克思主义国家自主性概念 ,必须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给予最优先的注意。但是 ,进行这样的工作 ,又不能满足于只是一味地从原著中辨认与寻找 ,这里的“马克思主义” ,必然是被大大扩展了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基础上 ,考察葛兰西、阿尔都塞、普兰查斯、密里本德、列菲弗尔、哈贝马斯和奥菲等马克思的后人们的理论创造 ,既是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题中之义 ,也为我们发展马克思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大学生学业的评价机制。认为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性学习的意识,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搭建自主性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教育功能等是提高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人员的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围绕着限制行政人员的自主性的问题来思考行政改革的方案。韦伯所概括的现代“形式合理性”官僚制本身,就是一个通过集权体制的确立来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的行政体系。要求对现代官僚制进行改革的当代“新自由主义”思潮,也基本上属于主张谋求对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模式进行改造的理论,特别是公共选择学派,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政府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也无非是要以另一种方式来限制行政人员的自主性。70年代后期以来,各国行政改革在实践上的表现,也集中在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方法的探索上。实际上,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往限制行政人员自主性的理论视角都是错误的。人并不是仅有“经济人”的特性,更不能用“经济人”的概念来概括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人,“经济人”不是人的一般特性,而是人的具体特性。  相似文献   

18.
黄建洪 《社会科学》2012,(10):88-96
从内在结构、运行方式、发展内涵与问题困境方面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自主性——为公民个体、社团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拥有的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威的权益意识和自主能力——正不断成长。自主性管理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其议题就是认真对待权利。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正确面对社会自主性持续增长这一基本事实。作为社会成长的价值认同,自主性管理需要走出主体排斥与问题替代的种种误区,既尊重公民社会的主体性,又理性权衡政府权威的合理性。为此,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通过人本化的服务型政府转型来推进社会建设,以规约权力、保障权利并为二者建置起法治化的互动关系为中心,培育和规范社会自主性,逐步实现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芷静 《理论界》2009,(12):39-40
历史表明,后发国家完全具有赶超先发国家的可能,落后的国家不等于永远落后。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技术自主创新之路的回顾,就当今中国发挥技术后发优势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在进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发展的时空环境创造性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曹胜 《浙江社会科学》2012,(8):34-39,156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范式中,基于社会政治生活中组织特质的差异而确立的国家相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国家回归理论在承接新马克思主义国家相对自主性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国家是具有独立行动能力的组织实体,其行为活动依循自身的政治逻辑,而不是"社会冲突的舞台",也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普遍存在的国家自主性在社会政治结构中呈现出差异性的变动状态。斯考克波、诺德凌格尔等人在宏观结构和政策过程研究视域下对国家自主性展开具体分析,开放出国家中心理论范式的研究进路,从而实现对传统政治学在国家研究领域中哲学演绎知识传统的超越,开启了国家研究的政治科学化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