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荣华 《山西老年》2012,(10):54-5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饥饿也有假的。了解几种常见原因导致的假饿,有助于我们识别真假饥饿,合理补充能量和营养,防止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身体造成的危害。1.吃错食物这种假饿症状包括:特别想吃甜食或者刚吃过饭就“饿”。原因可能是饭菜单一,缺少产生“饱感”的纤维素、蛋白质或健康脂肪,进而导致饭后血糖下降。专家建议:最好吃点健康零食,如吃一些新鲜水果、坚果、奶酪等。2.身体缺水体内缺水常常会让人混淆饥饿感和干渴感。很多时候人们觉得自己饿了,但很有可能就仅仅因为体内缺水所致。专家建议:当你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先喝一杯水,等10分钟-15分钟,这样就能判断出你是口渴或者真的饿了。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新近发表的一项医学调查报告证明,胖瘦与用餐速度的快慢有关。原来,在人的大脑中枢,有控制食量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有了这些调控信号,我们的脑袋就能知道到底吃饱了没有。如果进食过快,过于狼吞虎咽,吃东西的速度快过饱食信号传递的速度,明明所摄取的食物分量已经足够了,可是大脑却还没接到饱食信号,所以在“不知饱”的情况下,会不知不觉地继续吃喝,长年累月过度摄食,热量摄入过多,自然就会肥胖起来了。为了健康,人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吃得太快,更不要狼吞虎咽,要充分地进行咀嚼,在细嚼慢咽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饭"字最早出现在春秋后期,主要用作动词,表示"用餐吃东西",通过指称化,转指"用餐时所吃的东西".其核心语义特征是"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和对象".由于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具有"定时"、"熟食"、"以谷物类粮食为主"等特点,因此"饭"的语义特征中,又具有了"定时进食、煮熟的谷物类粮食"的成分,从而成为现代汉语"饭"这个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中肥胖者的人数超过了饥饿者。所有人都在谈论减肥,纽约市长布隆博格说:“你要少吃多运动,这不是什么医学问题,这是热力学问题,你吃的超过你需要的,那些东西就会储藏起来。”听起来这是条真理,可科学告诉我们,肥胖还有更复杂的因素。失眠和过大的压力都会破坏人们的新陈代谢,灯光和空调也会让人吃得更多,原来天气热或者到了深夜,人们就不会吃饭了,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0,(11):54-54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午餐消化得差不多了,你肚子开始饿得牙痒痒的,想找点东西吃。其实下午的轻微饥饿并不是什么坏事!午餐吃得太少或者过于匆忙,到下午4点左右肚子咕咕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此,不要有愧疚感,想吃就吃吧,它不仅可以让你恢复体力,还有助于保持身材呢!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老伴     
因为我儿子每天必须七点半到校,所以我们总是大概七点钟出发,卖早点的小摊就在我们家门口,物美价廉,总有很多人吃。摆摊的是一对下岗夫妻,人实在,东西也实在,引来好多回头客。我每天总是到他们的小吃摊买早点吃。我就是在那里碰上那对老夫妻的。早晨去吃早点的时候,我几乎天天碰到他们。两个人大概都已六七十岁了,头发都如银丝一样雪白,总是那个老妇人搀扶着那个看起来更老的老人进来。他们的手里总提个兜子,里面装着一个碗。她往外拿的时候看了我一眼,然后笑着说,老头子从年轻就爱干净,不愿意使外面的碗。他们有时吃馄饨,有时吃豆腐脑,吃油…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10):59-59
1.进食后不久又感饥饿,上腹时有隐痛,并吐酸水,稍吃些食物,这些症状便会有所改善。有这类感觉的人可能有早期胃炎或胃溃疡存在。  相似文献   

8.
李迪 《百姓生活》2014,(8):80-80
胃镜检查后别马上进食喝水因为胃镜检查需要将胃镜经食道伸下到胃部,少数患者会出现咽部黏膜轻微擦伤,在检查完两小时后会缓解。因此,做完胃镜后。要注意休息,但不要马上进食和喝水。尤其是做了无痛胃镜的人,因为在麻药的作用下,咽喉部位的功能尚未恢复,吃的东西有可能会误人气管,引发呛咳。最好在做完胃镜之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后再进食或喝水。  相似文献   

9.
赫新 《社区》2009,(30):50-50
俗话说“十胃九病”,这提醒人们,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很容易生病,还有许多病是由胃引起的。一些胃不太好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年轻时不注意保护胃,到了年龄稍大一些的时候,胃就会出现问题,很多东西不能吃,因为吃了那些东西胃会不舒服,继而营养摄入不够,影响身体健康,身体不好,导致做事时,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呵护我们的胃。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0,(1):31-37
小克劳斯告诉他自己迷了路,想在这儿借宿。“当然可以啦。”农民说,“但我们还是得先吃点东西吧。”妻子友好地欢迎两个人,铺了桌布在长桌上,给他们一大碗粥吃。农民饿坏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但小克劳斯忍不住去想美味的烤肉、鱼和蛋糕,他知道这些东西就放在炉子里。在桌子下面自己的脚边,放着他的装马皮的袋子。我们都知道的,他是要到城里去卖马皮。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8,(Z1)
"民以食为天"。吃一字贯穿了人的始终,能吃即是福。每饿得饥肠辘辘时候,恨不得眼中所见都变成吃的,好像《马达加斯加》里那狮子饥饿时,看见什么东西都是牛排那样。不知道别人饥饿是什么样子,是抗拒想食物?还是像我那样,更加抵挡不了食物的想像呢?记忆中的师范时光,同寝室的人都好吃。每到了周末,就是大家出去狂扫荡的时候,先去学校周边的小店打牙祭,再把大包小包的小吃、零食使劲往寝室里搬。  相似文献   

12.
走到斑马线边上,自动地停下来,想让车先过,但是,新加坡人的车已经早早地停下来了,司机挥挥手。这种情况在新加坡经常看到,是常态,却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诧异。在国内从来都是人让车。和王去芽隆,回来的时候实在渴了,买了一听可口可乐,一边喝着一边打卡进地铁。看到地铁工作人员向我们挥手,突然想起来,新加坡地铁里不允许吃东西。看到过罚款的通告,吃东西,罚款1000新元,上帝,那是5000元人民币啊!不过,我和王想错了,他们不是来罚款的。地铁管理员跑过来,要了我们的卡,在计算机系统里重新做了一下,把已经打进去的卡退出来,然后友善地提醒我们到…  相似文献   

13.
饥饿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甚至大部分人深有感触的。那么什么是潜饥饿呢?我们每天都吃得挺饱的,没有任何饥饿的感觉吗!是的,我们确实吃得挺饱的,但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却处于饥饿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潜饥饿”。为什么会发生潜饥饿呢?第一,我们目前的农产品由于  相似文献   

14.
袁秀英 《社区》2009,(15):44-44
生活在都市丛林的现代人,因工作忙碌,经常在外用餐或者随便乱吃,而忽略了饮食也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生活质量。在尝试让你身体健康的饮食方法之前,不妨先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一饿就感到胃部疼痛或灼热,此时若吃些饼干、馒头等食物,胃痛等不适症状就会马上缓解。因此,有些人就把这种饥饿性胃部不适称为"馋病"。其实,这种饥饿性胃痛往往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临床表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溃疡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饥饿性胃痛,患者常在每次饭前感到胃部疼痛,半夜常因胃中"空虚"而疼醒,不得不半夜起床吃些东西充  相似文献   

16.
奇怪的工作     
口臭测试员 为什么要去闻闻别人的嘴巴臭不臭?这是为了检验口香糖和漱口水的效应。如果一个人刚吃了大蒜,刚喝了酒,或者其它味道大的食物,先要闻闻口臭到什么地步,从1到9打个分,记下来有没有臭得让人呕吐。然后给他们口香糖或者漱口水,再次闻闻打分,看看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7.
吴翠英 《社区》2008,(30):39-39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饮食有益健康,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饮食与我们的心情也息息相关。我们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大脑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多少,而某些食物恰恰能够减少或增加这些物质,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言行。此外,食物的鲜香味、好的口感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都能使人在吃东西时产生愉悦感,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人最悲哀的是,他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东西。其实从生你养你的父母到带给你快乐的宠物,从花草树木到阳光雨露,都给了我们很多,只是你一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罢了。仔细一想,还真要感谢他们,所以说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根本没有给学生设置任何障碍,给学生的立意和构思空间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19.
李琼 《女人世界》2008,(5):20-23
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我们容易忘记很多东西,尤其是大悲大苦,否则,人还没有活到老,便会被痛苦压死。于是,我们往往忘却了很多东西.很多人:童年的第一个伙伴、初恋情人、甚至与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前夫……。经历那些伤痛之时,陪着我们的除了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呢?是亲人,是我们的母亲;经过那些伤痛之后,我们往往容易忘却最珍贵的爱。  相似文献   

20.
《人生与伴侣》2010,(12):54-55
你的餐桌 你的餐桌灯光是否充足?你的桌布又是什么颜色?不要觉得奇怪,这些都可能让你不知不觉地把肥胖吃进肚子!暖色调的桌布容易令你食欲大增,昏暗的灯光可能会让你毫无意识地多吃了奶的东西。如果你喜欢边吃饭边听欢快的歌曲,这可能会让你加快进食速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发胖的速度!所以,墙壁、桌布和餐具等不妨选择冷色调,同时保持光线的充足,进食时听些舒缓的音乐,都会有助于控制你的食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