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一个国家政治发展失误引发的各种危机将会给国家利益带来巨大损失。渐进式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出的正确选择。中国应当审慎地推进政治发展和制度建设,一方面要适应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规则,满足国内民众对民主的期待;另一方面必须保持政治稳定,建设强大的国家,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确保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一书的内容和写作风格,对美国外交行为的特点和根源进行了探讨,认为扩张主义是美国外交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传教精神则是美国扩张的另一主要动力,美国外交的根源在观念的层面可以归结为诸多外交传统。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8日,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治发展:国际比较与中国前景学术创新团队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发生的东欧、苏联剧变,意味着作为一种实践的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转入低潮及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这使得一些西方学者欢呼雀跃,并欢庆资本主义的胜利;也引发社会主义学者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些问题也是理论界必须回答的问题。然而许多传统的原则和理论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的需要,也必须进行理论创新。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河北师范大学张骥教授的最新力作《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一种尝试,该书从全球化的角度对当代社会主义所…  相似文献   

5.
最近,世界知识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研究台湾地区内外政策的力作:《台湾地区政治发展与对外政策》。引人注目的是,这是一部由军队学者完成的研究台湾问题的专著。作者是在台湾问题研究界颇有知名度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钮汉章。与众不同的是该书在  相似文献   

6.
1941年创办的<思想与时代>月刊(1941-1948),是一份在战时及战后的中国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同人刊物.在时代的大变局中,这一学人群更看重思想的载体--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所起的作用,他们欲以学术的力量引导政治.这一理想主义的祈求在遇到现实政治问题时,因为学人身份的转换,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张其昀、陈之迈与钱穆对于五权宪法的不同阐释,可彰显其身份转变所带来的相应变化.理想与现实之间从来相隔甚远,学人一旦介入政治,也就侧身于权力的网络中,由此带来的种种影响亦不在其掌控之内.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柏拉图《理想国》洞穴比喻作一透视,以凸显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洞穴人与理念世界之张力就是哲学与政治的张力,其根源在于洞穴人对曾在之自我的向往与忧惧,向往来源于曾在为自我之先在的存在,是人无法抗拒的;忧惧的原因则是由于外在的曾在之自我的干扰,即肉体的干扰。而克服忧惧的方法一是外在的,即寻求他人的帮助,也就是柏拉图所谓哲学的友谊和法律;一为内在的,即至善之理念的获得与巩固。  相似文献   

8.
政治意识与人性的悖论、融合-解读《红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复杂微妙。文学既不能单纯成为政治的传声筒 ,又不能成为脱离生活意义的纯文学。产生于特定年代的《红豆》既囿于一定的政治环境 ,又对人性有所丰富和发展。为此应给予《红豆》客观的评价。在题材上 ,既是对 30年代“革命 +恋爱”主题的延续 ,又是对十七年文学中 ,描写革命战争或现实生活 ,迅速及时地配合政治需要的文学主潮流的一种背离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迎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努力迫切需要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为此 ,近年来 ,国内外的一些有识之士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广泛关注 ,但是 ,总的来说 ,尚缺乏论证的全面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而李靖宇教授的新著《大开放与大发展——— 2 1世纪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对策研究》一书 ,可以说是全面系统地论证了邓小平关于大开放战略思想体系与 2 1世纪中国大发展战略对策的学术创新力作。作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分 6编共2 0章…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6月,中国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建立低排放社会。同年12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发布,将可再生能源列为国家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十五国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开始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的《河北省发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丰富的能源资源奠定了俄能源出口的基础。随着俄石油、煤、天然气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能源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减缓,俄能源出口将维持在高位运行,并保持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油气管道老化和铁路运力不足则是俄能源出口增长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俄罗斯能源出口流向日益多元化,能源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对外能源贸易的政治化倾向有所增强,能源矿产品出口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俄出口的油气也将面临中东、中南美洲、西北非地区油气输出国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被称为“选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政治体制。它既含有民主的因素,又具有集权统治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这种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从长远看,必将成为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障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改革极权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出发,阐述了俄罗斯推行“选任专制政体”的必然性;同时,又围绕国家权力体制、联邦体制和政党制度等多个方面,就俄罗斯过渡性政治体制的制度性缺陷和现实矛盾进行分析,说明这种体制不可能成为推进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3.
霍淑红 《学术探索》2004,12(5):96-99
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有制度性的东西来作保障,但也离不开相应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俄罗斯在由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转向自由民主制的过程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所谓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层面的东西,但它恰恰缺少了强大的市民社会作为基础,这无疑会影响俄的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俄政治关系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作为当代世界主要战略力量之一,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又是影响中国周边战略环境的重要因素。中俄关系能否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俄罗斯能否成为抗衡单极霸权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中俄建交历程及苏联解体后中俄政治关系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可控民主”作为权威主义的治国模式,是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种过渡性政治形式。从俄罗斯民主发展的全球背景和国内社会发展背景看,“可控民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现实选择。俄罗斯的“可控民主”可能成为向民主进化的通道,但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俄罗斯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金融资本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民生基础;金融资本化使中国经济的权益结构和制度框架发生重大变化;金融资本化进程动摇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资本化进程改变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秩序,并产生新的制度需求;资本化趋势下社会关系进一步市场化,有助于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金融资本化将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金融市场的安全问题影响中国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政治参与正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参与经过了政治动员参与模式、“大民主”和全民参与模式、经济改革时期的组织参与模式和深化改革时期的社会参与模式这四次发展演变。分析研究各个时期各种参与模式的特点,对于我国现代政治参与模式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治整合先后经历了"改造式整合"、"运动式整合"、"无意识容纳"、"选择性整合"等阶段,并逐步显示出"全面整合"的特征.与此相应,中国社会在经过长期的"阶层合化"之后重启了"阶层分化"的进程."阶层分化"虽然有效释放了社会发展空间,但是整合机制的滞后性却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正常分化,造成"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之间的结构性紧张.目前,阶层冲突增多、阶层结构失衡、分化动力不足以及各阶层政治参与需求增长等,都对新时期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作家政治这一概念,研究作家与政治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从文学史、道统与自我三个维度分析了作家政治的内涵、形成机制与特征问题。认为作家只有介入现实政治又超越现实政治,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的想象,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自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行政治体系的自我完善,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时期的改革侧重点与具体内容有着内在的演进逻辑.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和维护政治稳定出发,实际上将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将政治改革的具体内容寓于构建和谐社会之中,更加注重发展民主法治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以协调社会利益矛盾,迂回渐进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事实上采取了将政治改革的内容通过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来实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