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副主编吉布尼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此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正确选择。但是一些人却认为:“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为了补资本主义的课,”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里,有必要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明确揭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社会化商品生产条件下的经济调节手段,这就使过去那种赋与两者特定的社会属性,并使之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领域的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改革的一个新课题,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文章运用逻辑学的观点界定市场是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分析了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辩证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指出搞好投资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前提:科学地划分投资指令性计划、市场调节的范围;关键:健全和完善市场调节投资活动的利益诱导机制;哲学方法:正确处理其结合中的特殊性和矛盾性;核心:建立以提高投资效益与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制.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特征要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宏伟目标,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及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偏见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有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针对这种理论认识上的模糊,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底就明确指出:“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调节,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那回事”。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又进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因而一般把社会主义经济等同于计划经济;把资本主义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普遍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不能兼容的。但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论述是完全正确的。现实与历史表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能够,而且必须有机结合。这种有机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和合…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总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说社会主义也搞市场经济,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在1992年春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发表了与此观点根本对立的著名讲话,那就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更明确地提出,我国“应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江泽民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3月,八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作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合理而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它体现着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本身不存在“姓资”或“姓社”的问题。但在我国,它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其运行又具有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具有什么样的目标模式呢?而且,人类经济发展史揭示,资本主义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什么样形态的经济呢?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文明的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涵所在.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一致性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资本主Q可以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那种认为,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做出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使经济建设隔几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经济上台阶,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都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所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说,包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主要问题,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由于传统理论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基本标志,因此,要冲破这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计划与行政命令的结合,用行政手段贯彻计划。我国上个世纪的"计划经济"基本是前苏联模式。60年代经济界对苏联模式进行过反思,但由于把计划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也就是说没有摆脱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影响。实际上,恩格斯早在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向计划性发展;1918年列宁再次指出:"现在资本主义正直接向它更高的,有计划的形式转变。"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后,西方那种指导性计划(宏观调控和一系列规则的建立、创新的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但是,前苏联和我国都把凯恩斯主义当做帝国主义辩护士进行批判。上个世纪7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流行,开始了指导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但是又被当做是"修正主义",到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界开始重新评价凯恩斯和东欧模式。90年代,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理论界真正达到了思想解放,中国真正走向了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应该肯定。但是,要真正理解邓小平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试论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基础及形式靳刚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曾作了一系列极为深刻的论述。他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的关键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认真领会邓小平同志讲话内容的精神实质,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使经济能够生气勃勃而又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要探索。正确认识和解决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事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决好了,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一个论断,对这一论断的科学理解,有助于增强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科学认识。本文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诸方面对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进行了展开论述。文章对我国建国后各个时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作了历史的考察;对马克思、列宁关于计划和市场的理论进行了回顾;还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运用的经济手段进行了比较考察。最后认为,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作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和原则,又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它既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又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这一体制,既要有时代的紧迫性,但又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6.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健全法制郭乃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必须“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说明,一方面,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既是加快发展全国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要求,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搞好经济的宏观调控呢?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必须“依据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下的国有经济周轶英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从理论上讲,计划与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机制或资源配置方式,是中性概念,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均可结合。而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运行模式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重要讲话,彻底解除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的禁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将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和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真正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这里的“计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在我国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呢?邓小平指出:“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上也决不例外。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是可以参考的,但也只是参考,决不能认为照搬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