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9日,国民党在台湾败选的第二天,美国纽约曼哈顿宋美龄寓所,来宾云集,为女主人103岁华诞举行祝寿会。 国民党元老暨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等人专程由台湾赴美祝寿。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夫人严倬云与一些岛内和驻美的国民党政要也前往出席。  相似文献   

2.
日据末期台湾作家运用殖民者语言,策略性地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言说世界,挑战殖民者的文化霸权;挪用写作权力来反思殖民当局近代化论述的破绽、重新体认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台湾作家从“被动”生产的小说文本,敷衍殖民当局的文艺统制政策,转为书写回归乡土、民俗传统与歌颂劳动之美。那种认为台湾作家已经屈服于殖民当局的研究观点并不正确,应该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反殖民文学书写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石涛是台湾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作家,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一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他从小喜欢文学,一九四三年从台南第二中学毕业后,应聘到《文艺台湾》当编辑,同年在该刊发表了短篇小说《春怨》。《文艺台湾》创办于一九四○年,主编是日本作家西川满。它口头上高唱文艺至上论,实际上是为配合日本殖民当局的皇民化运动,提倡皇民文学而创办的御用杂志。开始,由于当时台湾没有别的杂志,还有一些台湾作家参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 ,“李登辉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然而进一步认识李登辉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仍有助于警戒台湾新一届领导人陈水扁。文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两岸关系五个方面具体剖析了李氏当局的“两个中国”政策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问题关涉二战以来中国大陆与日美的角力与较量,关涉国际、国内形势。台湾民众的思想行动及台湾当局的主张、立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日本对钓鱼岛的窃占,台湾民众与当局同日、美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英勇无畏的台湾民众为维护领土主权不断发起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台湾当局自蒋氏父子至马英九当政,斗争变化形态大致为跌宕起伏的"U"形。李登辉当政时期,斗争情势跌至低谷状态。陈水扁当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大致方向和立场基本与李登辉当局保持一致,斗争情势仍于低谷徘徊。而马英九主政台湾之后,当局的立场和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U"形反转的态势。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共同的民族利益面前,台湾社会各阶层民众、台湾当局应秉持正确的态度、坚守正确的立场,积极与大陆合作,努力维护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  相似文献   

6.
《老友》2014,(2)
正5位平均年龄达81岁的台湾老人,其中1人患有重听、1人得了癌症、3人有心脏病,每个人都有退化性关节炎。5位老人做了精心准备,骑摩托车环岛13天1139公里,从北到南、从昼到夜,只为追寻一个梦(见1044期《健康时报》)。5位台湾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80岁也可以追梦。  相似文献   

7.
学校委员会(英国学校委员会(school boards)或称为地方教育委员会、地方国民教育局、学务委员会。)在英国近代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30余年,从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开始建立各地学校委员会,到1902年《教育法》颁布而被地方教育当局代替而结束。作为处于英国教育从政府开始干预教育到完全干预过程中一个机构,作为在英国相对衰落时期承担起公立初等教育职责的机构,其发展过程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8.
蜕变——钓鱼岛问题在台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前 ,为了反对美日借冲绳归还日本之际私相授受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群岛 (港台称之为钓鱼台列屿 )转移给日本 ,海内外中国人爆发了举世瞩目的保钓运动。 3 0年来 ,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学者从历史、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等方面对钓鱼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为捍卫国土尽职尽责。〔1〕但是 ,1 990年代后 ,随着主政台湾的李登辉当局逐渐从一个中国的立场后退 ,在保钓方面显得反日不够而反共有余。保钓运动与台湾本土化和岛内“台独”的演进一样 ,出现了令人不安的蜕变历程 :从蒋家时代的坚决保钓、捍卫国土 ,退步到90年代所谓“保渔权”而实为“媚日反共”与“台独保钓”的暗度陈仓之局  相似文献   

9.
雷尔·弗莱德是美国新泽西州戈森德小镇上唯一的执法官。这个小镇只有8户家庭共42个人,没有一条街道。因为居民们都经营着各自的农场,分布面极广,而雷尔的办公室就是他家的小阁楼。雷尔这个小镇执法官,是在15年前由当地居民们推选出来的。从商业审批到物价管理,从公共治安到婚姻问题,都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尽管如此,这并不  相似文献   

10.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曹谨调任台湾后,对台基层的治理井井有条。在任期间,他修筑"曹公圳",建炮台,抗英夷,平息械斗,他的一系列执政措施在捍卫台湾领土主权、维护当地治安、文教开化、推动农业开发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曹谨为代表的大陆官员对台湾的治理不仅反映出台湾基层社会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更展现了台湾与大陆中华一家亲的历史事实及海峡两岸割舍不断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1.
论青少年在台湾黑社会组织中的反功能与潜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在台湾黑社会中的反功能和潜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组建黑社会组织使台湾黑社会内部出现冲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台湾黑社会既有的统治秩序和行为规范;二是青少年在成为台湾黑社会组织实施非法活动尤其是暴力活动的主要工具的同时,引发了黑社会组织与统治当局的冲突,从而导致统治当局持续性的扫黑行动,使台湾黑社会组织遭到沉重打击;三是青少年是台湾黑社会组织获得社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大的感觉     
正著名台湾作家刘墉曾说过:"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而少年每天的成长,如同春雨,每场雨过后,都会变暖一些。"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着,从幼稚天真到成熟,从咿呀学语到流利地说文解字,从初识汉字到能  相似文献   

13.
历史剧在当代台湾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从历史题材也要"完成反共抗俄复国建国任务",历史剧创作同样体现出强烈的"反共"倾向;到历史剧注重"娱乐与教育结合,以陶冶国民性情,提高国民素质",出现为了"摄取传统文化、思想、道德的精华"而从事历史剧创作;到进一步,历史剧创作着重"在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注入当代人的观念",等等,当代台湾历史剧发展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创作路向。  相似文献   

14.
日据台湾五十余年间,糖业作为台湾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殖民当局规划台湾经济的重点.台湾的制糖产业不仅为日本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成为其勾勒台湾未来蓝图的方向标.近年,日本、台湾地区学界频繁地出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论调,并多以日本殖民台湾时期所进行的现代化事业为佐证.在不同历史时段的媒体报道与纪实性作品等第一手资料中,可以解读到当时知识分子在糖业公共政策、资源配置、农民运动和蔗农个体意识等层面的相关论述,据此可进一步探讨殖民现代性的混杂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国民产品已经增长了,现在还在增长着,而且有信心希望它继续增长。按人口分配的国民产品亦复如是;因为国民产品比人口增长得更快。一直到现在都还不错,但不是非常好,总之不是如我们一般所想象的那样好。我们这些靠有关国民产品和国民生产力的命题吃饭的政治家、新闻记者、经济学家以及诸如此类的人,是根据我们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文学介绍到祖国大陆来,是近三、四年的事。在这方面走在前边的人,作了大量的评介工作,贡献很大。但是,由于时间短促,还没来得及仔细地咀嚼和品味。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评论还都停留在称赞台湾进步作家的作品是台湾社会的黑暗和窒息的暴露与批判,抒发了身在台湾的大陆人的怀旧思乡的情怀。这在前几年作为对台湾文学刚刚接触的初步印象,还是准确的,也还是深刻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就不能满足于此  相似文献   

17.
黄朝琴是近代中国台湾能人志士之一,他和其他先驱在20世纪20年代初掀起了台湾新文化运动浪潮,在《台湾青年》(后改名为《台湾》)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创了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先河。他们的运动弱化了日本殖民同化教育的效果,在台湾及祖国反帝反殖民斗争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警惕台湾被殖民当局从思想上“灭族”,批判日本殖民政策;提出拯救台湾需要普及民众教育;他和同时代有识之士把中华民族的身份和文化认同根植于台湾民众心里,并指出台湾民众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相似文献   

18.
1950年1月5日,杜鲁门政府首次明确表示美国将遵循历次有关台湾问题的国际协议,不干预台湾事务,不卷入中国内争,不给在台湾的国民党提供军事援助或军事顾问等。此举是美国当局从中国大陆“脱身”政策及其对台分离政策失败交互作用的产物,而旨在离间中苏的考虑、英国对美对台政策的影响,也是导致杜鲁门对台政策声明出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春水 《华人时刊》2011,(6):28-30
从木匠到室内设计师,从装饰到地产,周致训在完成人生的每一次跨越时,都是那样力求平稳;从南京到台湾,从香港到南京,周致训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铿锵有力。  相似文献   

20.
进入民国以后,中日之间关于教科书的争论逐渐增多,这样的争论甚至发生到了中国与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三地--朝鲜.档案资料表明,朝鲜的华侨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与教材方面基本上与国内相同,日本殖民统治者最初也未加干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当局加强了对在朝鲜华侨学校的控制,1932年初以"普及排日思想"与"妨害治安"等名义,扣押华侨学校从中国运来的一批教科书.中国驻朝鲜总领事馆要求日本殖民当局归还,双方进行外交交涉,以日本拒绝归还告终.这次教科书事件的根源是中日双方对教科书内容的认知不同,且与时局的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