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代社会的思想潮流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时期来,我们对于文艺反映生活这一唯物主义的命题,作了片面化的理解,往往只强调客观现实对于创作的决定作用,而相对忽视人的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扩大到一种社会范围的文学现象来看,也是经常侧重于社会经济、政治等实践生活对文学的推动,而不很注意到当时代社会精神生活的影响。实际上,社会实践固然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但艺术决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一种特异的自相矛盾的倾向:当人们述及某个作家的创作情况时,总不会忘记联系他的生活道路和人生态度,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一旦试图对整个时期的文学现象进行概括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时期的作家——文人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及其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我们通常是就一时期的总体社会背景(经济、政治、文化等)加以一般性介绍之后,立即转入一个具体作家作品的论析。而由于中间缺少了当时代文人生活这一环,整个社会背景的介绍就好象套在具体作家作品外面的一个镜框,给人以浮泛的感觉。文学艺术作品当然是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文人生活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眼文学创作结合最紧密的一部分。社会生活总是通过文人的生活实践而进入作品的,文人生活的宽广和狭窄、深入和浅表、文雅和粗俗,直接影响到创作过程中社会生活层面的发掘、选择与表现。因此,考察一时代的文人生活,是认识这个时代文学风貌的必要条件。鲁迅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写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正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范例,它给予我们的兴味至今不衰,是完全可理解的。我们应该追踪先人的遗迹,把这条路子充分开辟出来。本文尝试就学术界比较关心的唐代诗歌与文人生活的关系,作一点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3.
傅绍良 《人文杂志》2006,(5):95-101
由于在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文学家以其所秉有的文才成为谏官队伍中的主力。尽管唐代君王基本都有求言纳谏的意识,但在不同的时代,谏诤风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直接影响到了唐代文学家的人生轨迹,改变了他们的政治命运。可以说,唐代文学家的政治命运折射着唐代的政治风气和唐王朝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唐代翰林学士是“天子私人,“”侍从亲近,人臣第一,”在皇权享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国家位极人臣。翰林学士由文士充任,因此又可谓是词臣之首。身负政治与文学的双重角色,占据政治与文化的双重制高点,他们跟文学的关系不同于普通的文人。翰林学士对文学有隐性与显性的双重作用,不仅以卓越的创作与理论丰富了唐代文学,同时还以特殊的身份影响着文人心态与文坛走向。  相似文献   

5.
自结绳记事以来,人类总是在数字的陪伴下生存、发展。当文学与数字联姻,文学的走势就显得极其吊诡。本文将研究方向投放在中国两个特殊的数字时代:上世纪50—70年代与当下。关注这两段极其特殊的数字化时代中文学的困境,探寻文学突围的方式,呈现两个特殊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精神追求,以文学的视角烛照生活,从生活中找寻文学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最终达到生活与文学共赢的态势,为颇受争议的中国当代文学再次寻找希望与勇气。  相似文献   

6.
唐代专题吟咏或涉及曲江的诗有近300首,描写曲江一带景色的诗篇,更是举不胜举。这些诗彼此影响、相互交叉结合为一个整体,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生活的多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大唐的盛世风流、政治兴衰和士人心态,并蕴涵着复杂的人生感慨。曲江诗,是唐王朝的时代缩影与世情画卷。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中的哲学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的历史演变与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哲学精神。哲学影响文学有多种方式、途径,文学表现哲学也有多种方式、形态,这是文学史研究中应当关注和把握的。将文学作品的内容抽象为一种主题思想的做法,便推动了文学感性观照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的文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代政治重尚谏 ,在谏官的任职资格中 ,文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唐代谏官的任职制诰中 ,有文学与学术并举、文学与政能并举、文学与德行并举三种现象。唐代谏官任职资格中的文学因素 ,综合了儒、吏、行、史诸方面 ,超越了纯粹的艺术范畴 ,赋予了文学和文学家重大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学史上赋、骈文、诗、词、曲等都曾在某一历史时期繁荣兴盛、登峰造极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代表,它们又总是随着那个时代文化的隐退遂趋于衰微而成为一种陈旧的形式。某种文学样式的产生发展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某个时代人们对一种文学样式的性能和文体风格的认识则总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词作为有宋一代  相似文献   

10.
<正> 纵观我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史,绝大多数的文学样式都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变的自身规律。盛行于唐代的边塞诗亦然:它孕育于《诗经》时代的征戍诗,雏形于边塞形成的秦汉时代,在魏晋六朝时期得到发展,到隋与初唐时期走向成熟;嗣后以声情激越的军歌,响彻于盛唐诗坛。千载以下,犹令人吟咏叹赏不绝……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时代的文学,一定会有在观念上甚至文体方面的基本取向,以致构成该时代的主潮文学和主潮性文体.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就其主流部分而言,文学都是作为工具的存在而服膺于政治使命.左翼文学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和政治化倾向显现出与"五四"文学截然不同的品格.如果说,"五四"是人的自觉和文学的自觉的时代,三十年代是阶级的觉醒和政治意识觉醒的时代."五四"文学主潮是人的文学、三十年代文学主潮则是阶级的文学求救治化的文学.由此也决定了左翼作家进行创作时,社会阶级分析和政治判断被当成了创作的前提,以革命的功利主义去看待文艺,倾向于将文艺完全意识形成化.于是,政治式写作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现实社会和时代生活的反映,无论何种文学体裁,从根本上讲,它的形成和发展 ,都将受到一定文化背景的制约.唐代小说的繁荣,正是在唐代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与其产生的长安文化土壤有着同生共长的血脉关联:唐代小说是长安文化培育出来的艺术奇葩,是长安文化的文学表达,长安小说的题材和内容证明和彰显了长安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3.
贺波彬 《云梦学刊》2011,32(3):159-160
中国左翼文学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话题,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文坛内外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在不同的时代研究者以不同的话语方式进行评说,但毫无疑问,左翼文学总是和意识形态关系密切、和政治文化纠结在一起,因此在较长的时间之内,  相似文献   

14.
唐代道教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除了统治者非常重视研究和利用道家学说及道教方术外,臣僚中的一些政治改革家、社会批判思想家也常从道家或道教中寻找理论武器,借以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产生了一批有成就的道家(道教)学者,他们通过注解老庄,阐发道家哲理,撰写了一批卓越的道家著作,推进了道家理论的发展.道教不仅渗入政治生活,也渗入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 道教;唐代臣僚;道举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学生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文学经典,当下社会的文学生活成为决定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关注文学生活,也是警惕文学研究的非人文倾向的重要课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阅读,其深度和广度深刻反映出时代思想的深度、文化传承的广度,也包含着时代的处境、走向等诸多问题。近百年来,当下是读书最好的时期,也是读书最难的时期,正是时代危机的征兆、缩影,也提示着时代的出路。社会的文学生活是多方面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增添了很多新因素,包含较为复杂的矛盾。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使得城市的文学阅读数量远超过农村,而他们阅读取向与白领阶层等之间差异的缩小,反映出当下中国的文学阅读已脱离"乡村中国"的传统,开始了其"城市化"进程。关注社会的文学生活,并非要以某种一统性组织文学生活,而要守护阅读的独立性、多样性,在保护和拓展中让文学阅读真正成为个人自由的空间。当下的文学认知度反映出文学生活处于媒介场和商业消费的巨大影响之中,更需要我们以"手工作坊"式的努力去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16.
“农村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坚持优秀的文学精神。优秀的文学精神总是和时代精神融汇在.起的,总是和人文关怀融汇在一起的,总是和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融汇在一起的,总是和不断地创新融汇在一起的,总是和优良的文学传统融汇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基于时代的感召,唐代文士具有强烈的谏诤意识,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他们大胆言谏,不惧刑威,有时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唐代文士的谏诤精神不但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文学写实倾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代弹劾文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文学结合而形成的奇葩。唐代文学研究中对弹劾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盖因学术界对于古代文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弹劾文本身也不是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从更为开阔的视野看,唐代弹劾文兼应用性、文学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文体学价值:弹劾文不仅有成熟的体式结构,〖JP2〗也有相应的语言结构。弹劾文的起草体现着法律的尊严,甚至上升到国家意志,任何单纯的文学写作都无法与之比拟,唐代弹劾的动机、过程、专用服饰都充盈着浓浓的艺术精神。弹劾文不但对唐代文学风气、士子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在文体内部对于后代的叙事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唐代弹劾文研究具有特殊的文化与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文学政治导向的时代反思首先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不能脱离政治、超越政治。“逃逸政治的文学是没有灵魂的文学 ,而没有灵魂的文学是永远无法获得巨大的思想力量和强烈的艺术魅力的。”[1 ] 文学“永远都是通过美的形式和对美的创造而充当政治的艺术载体。无论创造者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事实都是这样。”[2 ] 因为任何作品中总是多多少少地 ,或隐或现地注入一定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 :“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文艺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影响 ,不能不考虑…  相似文献   

20.
在每一个民族的每次重大事业的后面 ,总是存在着某种决定这项事业成败 ,与特定时代和特定社会文化背景直接相关联的时代精神力量。———马克斯·韦伯一、文化类型与人文精神文化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都作了不同的回答。广义上的文化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方式、思想方式 ,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观念。狭义上的文化概念是哲学、政治、艺术、教育、文学等等学科的综合体(1871年泰勒对文化下的定义)。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来看 ,文化有两种类型即科学文化和文学文化 ,这种分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