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文献检索课教材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文献检索课教材建设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当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文献检索课教材建设的对策。认为文献检索课教材应随时调整教材内容结构;加强教材的理论建设,走出重检索轻利用的误区;统筹规划,不断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强化“文献检索”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给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全文就文献检索如何顺应教育新形势提出了看法, 认为应充分发挥文献检索课与其它课程间彼此渗透、相辅相成、增效、增值的作用, 从现代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角度来开设“文献检索”课, 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文章还就 “文献检索”课的现状, 如何深化“文献检索”课教学等几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我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了文献检索课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并对文献检索课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献检索课国家级精品教材的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现状和面临困局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教材的编撰出版和使用实践,提出了高校文献检索课国家级精品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路:以人为本,定位准确;创新编撰思路,体现时代特点;规范化建设,立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回顾了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历史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文献检索课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引入“5E”教学模式探索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分析了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新模式———“5E”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材应具有的内容 ,分析了影响教材编写出版的原因 ,提出了建立全国统编教材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编制文献检索课教材的观念要改革,方式要改变,体例要创新。应把传统的板块式的教材体例结构,变为以例带书式的系统性的体例结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安徽省高校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认为安徽省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缓慢是因为安徽省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起步较晚、经济投入不足导致硬件薄弱、文献检索课的课程性质定位不明等原因;提出加强文献检索课程建设、培养一批该课程的教学骨干并注重同行间的交流学习、建设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室和学生实验室、邀请各大电子资源公司的培训讲师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等加强课程建设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我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现状之基础上,提出以重视文献检索课教学为契机,将文献检索课纳入学校统一教学体系,从教材选择、师资建设、课堂硬件建设、教学内容以及增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构建合理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虽为三个鼎立的价值系统,但均属“现代”思潮,三者在要不要实现现代化转型、要不要接纳现代性的认知上是共同的,在体现现代性的“当下性”、“世界性”、“个体性”与“世俗性”等四个重要向度上不难体会其共性;但三者对现代化道路的追寻、对现代性诉求的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展示为“保守的现代性诉求——儒家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温和的现代性诉求——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激进的现代性诉求——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等三种不同类型;还可从现代化与反现代化、“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坐标上分析三大思潮现代性诉求的区隔,文化保守主义是以“前现代”的美好凸现“现代”的弊端,激进主义超越西方现代性的思路可视为现代性的创新、也可视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元明曲学家对杂剧的分类经历了从以人物类型为主到以内容为标准的过程。夏庭芝的《青楼集》中有关杂剧分类的文字真实反映了当时元杂剧的演出情况:首先,当时演出最多、最受欢迎的杂剧是驾头、闺怨、花旦、软末泥、绿林五类。其次,《青楼集》的分类折射出元杂剧表演的发展,杂剧脚色的日益完备,分工的趋向细致。一方面,小旦逐渐成为受爱重的角色,显示出元杂剧外脚的发展。另一方面,花旦成为旦本中颇受欢迎的门类,逐步从正旦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焕 《南都学坛》2009,29(6):110-114
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使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推进了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的建设,基本建立起了公共服务的监管规则体系。我国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监管与问责机制存在一定缺陷。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有普遍推行以市场化、社会化、分权化为主要趋势的公共服务改革;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重视调动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重视公共服务的监管问题。借鉴国外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经验,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入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应有的活力;注重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公共服务的全程评估,强化公共服务的问责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隋前乐府习称古乐府,隋唐以来古乐府地位日高,甚至成为与《诗经》相提并论的经典。从经学化、学理化、高格化、楷式化四个方面可以清晰揭示古乐府的经典化过程:隋代王通《续诗》开启了古乐府经学化历程;唐代李白古乐府学从学理化、经学化、楷式化三个方面推进了古乐府经典化;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和郑樵《通志二十略·乐略》使古乐府经典地位获得了学理支撑;元代左克明《古乐府》为文人创作古乐府提供了简明读本,对古乐府的楷式化有所助益,杨维桢大量拟作古乐府彰显了古乐府的楷式地位;明代复古思潮兴盛,对古乐府经学化、学理化、高格化、楷式化四个方面均有推进,在揭示古乐府艺术成就、推尊古乐府体式方面均达到顶峰;清代朱嘉征《乐府广序》将古乐府经学化推向极致,朱乾《乐府正义》在义理阐发的同时兼顾史实考证,对朱嘉征的极端经学化又有所纠正。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自1 929年出版以来引起评论界的普遍关注.批评家和学者们从小说的宗教因素,存在主义,虚无主义,死亡主题等多视角来解读该小说丰富的文学内涵.但从小说女主角凯瑟琳温柔与宽容这一完美女性的塑造缘由及其悲剧命运对小说主题的形成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视角来挖掘本部小说思想内涵的几乎没有.可以说,凯瑟琳这个完美女性是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正是运用这样一位天使般人物的悲剧结局来打动读者,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普遍存在着激励机制滞后化、激励目标短期化、激励原则刚性化和激励方式简单化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和谐发展。理论上通过提高效价、提高期望值和提高公平感,可以提升高校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水平。实践中针对高校知识型员工自身需求的特点,可以采取政策制度激励、思想目标激励、软硬环境激励、沟通参与激励和绩效考评激励,来达到发挥整体激励效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多数原则是民主制度所确立的可操作性原则。多数原则所导致的是多数的统治。而多数的统治在民主的历史中,往往导致的是多数的专制,即多数对少数的专制。古希腊的民主制是一种多数专制的民主,现代西方民主在其发展的早期也存在着多数的专制问题,如托克威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指出的美国民主早期的多数的暴政。多数的专制也就是对与多数的政见或意见不同的人的专制。对于现代民主的建设,我们不仅要营造一种环境,形成有效多数、真正体现自我意愿的多数,而且要真正保障少数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球的历史上 ,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生物进化事件。生物事件 (博尼法埃 ,1990 )或扩散事件(雷佩宁 ,196 7;1980 ;1984 ;1987)可能是规模最小、层次最低的生物进化事件。据雷佩宁(1987)研究 ,在过去的 6 70万年内 ,世界上曾发生过 11次生物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 6 70、4 80、4 2 5、370、32 0、2 6 0、190、10 0、5 0、12 7、1 1万年前。根据徐钦琦 (1984 )、雷佩宁 (1984 )和芙尔芭 (1985 )的观点 ,生物事件总是发生在寒冷期或冰川旋回的末尾。在古气候学中 ,旋回乃是与大年相当的。所以生物事件总是发生在事件年 (徐钦琦 ,1998)的末尾或开始 ,即发生在事件年的冬末春初。除了生物事件外 ,世界上还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集群绝灭事件和辐射事件(劳普和赛泊考茨基 ,1982 ;沃利斯尔 ,1986 )。在地质时代表中存在着代、纪、世、期等时间单位。它们都分别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旋回。所以这些时间单位分别相当于不同层次的大年 ,如宏年、代年、纪年、世年、期年等。在地球的历史上 ,共存在着两个宏年 (古生代宏年 ,中新生代宏年 ) ,四个代年 (早古生代年、晚古生代年、中生代年、新生代年 )和 12个纪年 (如奥陶纪年、泥盆纪年、三叠纪年 )等。在地质历史上 ,世界上曾发生过 5次集群绝灭事件 (劳普和赛泊考茨基 ,198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