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价值论的视角审视经济竞争活动,经济竞争活动并没有处于道德范围之外.考察经济竞争活动的历史,经济竞争活动客观存在的道德属性与经济竞争主体道德需要始终统一于经济竞争活动这一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经济竞争活动的经济竞争主体在追求利益时,具有自由决定和选择经济竞争活动价值取向与策略的权力,因而经济竞争活动允许存在独立的道德主体;参与经济竞争活动的经济竞争活动主体尽管有不一致的结局,但为保证经济竞争活动的有序进行,必须有合乎道德的一致前提--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
伦理道德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力  齐善鸿 《学术界》2005,4(2):245-248
本文从企业竞争的性质、商誉、道德投资、道德决策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伦理道德的特殊效用和价值等角度 ,剖析了伦理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理念和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3.
竞争的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道德社会学的角度首先考察了传统的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道德方面,然后分析了基于假定竞争会自然而然带来有益效果的对资本主义的辩护。人类生活方式固有的社会竞争并不限于经济,它也并非自发地就带来美德善行。本文比较具体地考察了生产者竞争和消费者竞争的道德性,最后指出一种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或引发了自尊的水平和质量,应该把此作为道德的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相互促进的社会格局,这就要求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开展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必须以公平为前提,以节约、互利、均衡为目标。节约、互利、均衡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也是现实社会的理想道德。正是道德建设的理想和现实的理想道德之间、传统道德和现实的理想道德之间以及道德的现实和现实道德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我国道德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论法人道德     
传统伦理学是个体道德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人正在取代自然人而成为社会的行为主体和竞争主体,需要研究和构筑法人道德,用法人道德约束法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道德在我国官场、市场与文场都存在缺失现象。造成道德缺失的现实根源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科技发展的信息压力、社会稳定的治理压力和人们对道德文化、科技文化的传统认识。解决道德缺失的出路是发展道德,即深化道德属性认识,强化道德资源意识;推进传统道德转化,形成现代道德风范;发展新领域的道德,大力培育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中效用最大化的实现 ,除需有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节外 ,还需要道德力量的调节。经济道德只有渗透到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道德力量才能得以实现。为确保当前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 ,则要求经济主体对效益道德、竞争道德和利益道德有一种理性追求 ,对义利有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道德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生变革,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道德来调节。因此,作者提出在道德建设中,应首力解决道德的继承与创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道德治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宗国  于惠 《东岳论丛》2007,28(2):105-107
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道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公司道德治理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本文综述了公司社会责任视角下的公司道德、公司道德守则、公司道德审计,以及基于社会责任的公司道德治理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与大学生和谐道德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道德诉求,应当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而大学生的和谐道德应包括和谐道德认识、和谐道德选择和和谐道德实践三大内容.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和谐道德的养成应着重协调好合作与竞争、奉献与索取以及认知与行为三对范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