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揉揉因使劲而绷得发紧的脖颈,转转还有点酸痛的手腕儿,我真有点后悔了:干嘛放手一扳呢?今天本来就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孩子们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被评为书香班级,班长获  相似文献   

2.
《史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有一天刘邦与韩信闲聊,刘邦问:“爱卿与朕孰能耶?”韩曰:“若论带兵,上不如我,信将兵多多亦善。”刘又问:“卿何故为我所御?”韩曰:“上善将将,信不及。”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及金文中有象形字作:释「旒」以上金文两字,吴大澂以为「古穗字,象禾穗下垂形」(「说文古籀補」卷七,第41页)罗振玉未加解释,收甲骨诸字于待问编。郭沫若先生以为以六字「与黄字相较,其必为古佩玉之图形无疑,即「黃」之初字也。」(金文丛考170页)今按:以上六字应释作「旒」,说文「瑬」字云:「(?)玉也,冕饰。」古者冕延前后有缫旒,周礼弁师云:王之五冕:……五采缫上有二就……诸侯之缫斿九就。  相似文献   

4.
释“零”“落”兼释“受”“萚”谢质彬一释“零”“落”“零”与“落”是同义词。古籍中常见。有时合用,有时分用,意思一样。《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这是就对文而言;若是散文,则二者可以通用。训诂家所谓“对文则异,散文则通”,指的就是这种情况。那...  相似文献   

5.
释“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以钱解钱”的方法,从“诱”、“讹”、“化”三个基本概念看“化境”说的内涵和实质,译者只有充分发挥译作的正”诱”功能,努力避“讹”求“化”,缔结一场文学或文化姻缘,才能实现钱钟书先生一贯的“打通”思想,最终通向人类文明的巴别塔。  相似文献   

6.
释“朕”     
作为第一人称代“朕”字从先秦时期为全民所有,到成为皇帝的专称,并非偶然,究其原因,与“朕”字本身和先秦历史有关,而“朕”的本义,长期无详实记载,因从汉字形、音、义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7.
释“成”     
许慎认为“成”的本义为“就”。然从“成”字的古文字字形结构、“成”字古义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及“成”的词义引中线索等方面来考察,“成”的本义当为“城”,即用兵器守卫着的、能容纳民众的聚居地。另外,经过对“成”在其基本义基础上 乳形成的一族同族字的考察,也发现这些同族字的意义都与“城邑”义有关,这又进一步证明“成”之本义非“城邑”义莫属。  相似文献   

8.
释“若”     
若(ruo)而灼切。《说文解字》释:“若,择菜也。从(屮屮)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屮屮)。”按,着字甲骨文写作■甲四一一,它也是每字的变体,写作■前四、二七、二。从书写形式看,象人跪着理发疏顺形,是个独体象形字。本义是顺。  相似文献   

9.
释“進”     
“進”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字形为上从隹下从止的会意字,《说文》“从辵,閵省声”的形体分析不确。“進”字的形体义当为鸟在前方而人朝着鸟前进之状。  相似文献   

10.
释“泰”     
《说文·水部》“泰”篆,前贤时修认为其本义为“洗涤”、“淘汰”,本文提出了新的看法:“泰”之本义当与“分娩”有关。本文运用甲、金、古陶文从字形上,运用先秦文献、后代民俗从字义上以及从字音上进行了论证,旁及“泰”之诸引申义,最后得出结论:“泰”有“分娩滑利,如意吉利”义。文章还考释了“泰”之古文“夳”的形义来源。  相似文献   

11.
释“很”     
《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大中文系编写)“羊狠狼贪”条中将“狠”字训为“狠心”,并指出该成语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对此本人尚有异议。查《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文中之“很”用的是本义,当训为“不听从”,决非“狠心”、“凶狠”之意。《说文》:“很,不听从也。”正是释的本义。《汉语成语词典》既指出“语  相似文献   

12.
释“馘”     
从古至今,无论传笺注疏,还是辞典字书,对于“馘”字的释义,或是或否,矛盾百出。我不揣简陋,试以甲骨文、金文和古籍所载,探释其义如下,实冀方家不吝赐教。 一 甲骨文“馘”字,颇多异体,隶定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字形:(甲)“从百在戈下”之形,(乙)“从眉在戈下”之形,(丙)“从自在戈下”之形(此“自”为象形字横目在|下,与释“鼻”之“自”不同形)。这三种字形的“戈”字下所从之字的下部,  相似文献   

13.
释“好”     
许慎《说文解字》:“好,美也,从女子。”徐锴《说文系传》:“好,……子者,男子之美称也,会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好,本谓女子,引申为凡美之称。凡物之好恶,引申为人情之好恶。”近年出版的陈涛、董治国所著《学生常用汉字浅释》:“好,从‘女’‘子’会意。本义是貌美(特指女子)。”由许慎始,经宋至乾嘉一些文字学者的修饰补充而沿袭至今的这种对“好”字的解说,不仅为一些词典字书及某些搞语言文字的人所采用,而且被某些搞古典美学的人所利用。他们说,由“好”字证明,古人的审美观念,是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女子就是美。其实,这种对“好”字本来的形、义的解说,是值得研究的。笔者试对“好”字的结构、表意方法以及它的  相似文献   

14.
释“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告"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文》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15.
释“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fèn,问韵)是个重要概念,在古代常与“名”关联在一起,如:“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庄子·天道》)这个精致的体系中,依天、道德、仁义、分守、形名、因任、原省、是非、赏罚之次序,分守居于九个层次中的第四位,形名居于第五位。须说  相似文献   

16.
释“沃灌”     
《送东阳马主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句,对其中“沃灌”一词,许多选注本都释为“浇灌”.有的同志根据“灌”字的“饮”义,就把这句译作:“陪送上学的人拿热水给自己喝”(《中华活叶文选》);“旅舍的仆役拿热开水给我喝”(上海教育学院编《古代汉语》1980年版105—106页).这么理解似有不妥.上文说宋濂“足肤皲裂”“四支僵劲不能动”,这是局部受冻,不是全身性冻坏,只需给受冻部位加热保暖就可以了.针对四肢冻僵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喝热水.其实,“沃灌”就是“浇洗”的意思.《说文》:“浇,沃也.”段玉裁说:“自上浇下曰沃”(《说文解字注》).“灌”通“盥”.两字都是元韵见声(从唐作藩《上古音手册》).它们是同音通假.《集韵》:“盥,澡手,或作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指出:灌,“又为盥”“亦盥之转注”.“灌”、“盥”通用,在古汉语中是不乏其例的,如  相似文献   

17.
释“肱”     
“肱”字,在《尚书》、《易经》、《诗经》等先秦经籍中就已有用例。许慎《说文解字·又部》曰:“厷”臂上也。”“臂上”即指胳膊由肘至肩的部分。根据对肱字字形及其用例的分析,《说文》的这个解释恐非肱之本义。肱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说文》对其形体说解为:“厷,臂上也,从又,从古文厷,厶,古文厷,象形。肱,左或从肉”。这里所收的古文厶,原作(?)形,为我们探求肱的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研究《说文》的学者,从来不曾怀疑过厶是肱的初文,即胳膊的象形字。章炳麟《文始》:“此初文纯象形也”,段玉裁注:  相似文献   

18.
释“败绩”     
《曹刿论战》中“齐师败绩”之“败绩”一词,现在通行注为“大败”,其义甚为含糊.这解释可能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在《左·庄十一年》有关“败绩”的一段文字如下:“凡师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由此可见《左传》并非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给“败绩”确定义界的.“绩”在《三体石经》里写作“速”.  相似文献   

19.
释“何有”     
先秦典籍中常常见到“何有”这个特定的结构。 本文从使用“何有”结构较多又能代表春秋中后期到战国初中期语言风格的《左传》、《论语》、《孟子》里搜罗全部出例,加以综合考察和分类比较,发现收集到的“何有”诸例,根据宋以前旧诂,审玩上下文辞气,可以分别归纳为:释“怎么会爱惜”八例,“获得什么”三例,“有何难”八例。请看下面释例:  相似文献   

20.
释“毒”     
“毒”字在汉许慎《说文解字·屮部》里解说为“毒,厚也。害人之艸,往往而生,从屮,从毒。■,古文毒,从刀、葍。”我个人认为这种解说基本上是错误的,正如孙星衍在《序》中所指出的那样:“或失其要义”、“或妄改其文”。 唐人李阳冰解说小篆为“从屮、从母”;南唐徐锴解说字的古文之所以“从竹……”,清人段玉裁解说它之所以从“刀”,因“竹亦有毒……伤人则死”,“刀所以害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