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禹康 《中华魂》2011,(8):24-27
从中央档栗馆近年解密的部分中央高层领导档案中获悉:在“文革”中。邓小平被作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打倒后,周恩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邓小平最大的照顾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彻底否定“文革”,就必然要彻底否定在“文革”中发展起来的“大批判”。这种“大批判”是“文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依据,以所谓“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等为基本方法,采取了群众运动的形式,成为推行“文革”的重要手段。“大批判”贯彻“文革”的始终,遍及各个领域,流毒很广,危害极深,在政治、组织、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发奎是山西五台人。他生于1921年4月,1937年9月参加革命,离休前担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世纪70年代曾先后担任我驻尼日利亚使馆和驻柬埔寨使馆经济参赞,在他自己的人生之旅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记。首次担任外交官“文革”前,李发奎任国家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材料设备局局长,对外兼任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总经理。“文革”中被下放到河南罗山“五七干校”。1973年,李发奎回到北京。有一天,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主任方毅找他谈话告诉他,外交部准备派他去尼日利亚担任经济参赞。李发奎一听,感到有些意外和为难,说:“…  相似文献   

4.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5.
当年,我到西双版纳去,很大原因是我对北京的“文革”联倦了。1967年,红卫兵已退出“文革”主流,我以最后的热情和朋友编了一本杂志——《准备》。尽管这刊物已从犯乱的政治转到了文学,尽管我在其中的小说《站在最前线》中极力讴歌了第一张“大字报”的诞生(据说《城市采风》一书称此篇关红卫兵文学先河),但还是被中央“文革”的某位大人物定为“反动刊物”,于是我微底厥倦了。于是1968年春节刚刚过,我上路了。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又坐了四夜五天汽车,西餐版纳到厂。出续前,北京的冬天造未遇大,然而一路南行,春季就被省略了。中…  相似文献   

6.
“文革”后的再崛起马季为相声事业拼搏几十年,先后两度崛起: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拼搏中崛起;再就是“文化大革命”后的再崛起。粉碎“四人帮”以后,马季面对的处境,一是年龄渐大,在“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摧残,身心俱  相似文献   

7.
1967年的陈毅     
在"文革"中,面对涌向外交部的红卫兵,陈毅曾慷慨陈词,作了"我这个外交部长"的即席答辩。当年,这篇讲话被当做"大毒草",许多话被当做反动言论。本文系作者按照陈毅讲话录音记录。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3,(12):43-43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对外联络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除了一辆1937年出厂的黑色“雪佛莱”轿车外,就是自行车了。而看似普通的自行车却在向各国旧驻华机构送交公函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 1949年10月1日庆典结束后,原中央外事组副主任王炳南按照周恩来预先的指示,立即着手处理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外长公函送达各国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与“文化大革命”逆向运动的。文革兴,学报亡;文革结束,学报生机重现。1978年夏,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热火朝天声中,学报复刊工作紧锣密鼓开展起来,赶在1978年结束之前出了复刊后的第一期。学报的复刊是在当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夏征农的直接关怀下实现的。夏老文革前原任华东局宣传部长,因遭柯庆施的歧视,实际上长期靠边站,文革期间又进一步遭到迫害。“四人帮”粉碎后,夏老得到平反,到复旦大学任党委书记。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小平同志刚刚复出,实践是检验…  相似文献   

10.
十年“文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失误:作为“文革”指导思想和理论支撑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文革”实践造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巨大危害和损失.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就,包括“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技发展、“三个世界”理论与外交等成就.这一时期的失误成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痛定思痛的反面教材,取得的成就则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党内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经历、文革结束后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以及党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为其党内民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而后确立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内民主建设根本原则、党内民主监督的民主监督制度建设思想和“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根本方法,在当前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开展反腐以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是个最普通不过的中国老人。生活上极其将就,一生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只要有时间,他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我们兄妹几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早早失学,连中学都没上成,“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能全考上大学,不能不说得力于父亲的这种潜移默化。 父亲爱读书,有时又过于书卷气。“文革”中也就是顺理成章地不合时宜。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在“文革”初期,母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押到学校批斗。当时的父亲却似乎胸有成竹般地冷静,他让我们围坐在他身旁,拿出一本小册子,以肯定的口气说,中央号召红卫兵要文斗不要武斗,你妈不会有事的。可事实却是母亲被打成了重伤。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外都有人否认“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这一观点,文章以大量史实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认识转变过程和历史作用。“文化大革命”虽然是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发动起来并持续十年之久的,但也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先后觉醒和长期抗争,才使十年“文革”动乱得以顺利结束。“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具有朴素历史唯物主义的古训。  相似文献   

14.
一个巨大的历史周期已经结束。——我们在这里将综称作为“文革后”时期。10年文革的创伤,剧痛十数年是最起码珠代价。对中国的文学艺术来说,付出这20多年的代价是惊心动魄的;尤从文学本体意义的艺术论上来观照,当此“文革后”时期终于走完之际,人们也许才只是刚刚获有一种了却前债的独立感,只是刚刚有可能回归文学的艺术本性之位。  相似文献   

15.
1999年新春以来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崭露头角的章启月女士,是80年代初钱其琛倡议率先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后第18位外交部发言人,也是外交部近16年来第3位女发言人。相对朱邦造、孙玉玺而言,这位迄今为止最年轻的外交部发言人完完全全是位“小妹妹”。章启月40载人生旅程有四分之一在纽约度过。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她和父亲都曾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参赞,堪称新中国外交史上一桩佳话。 少小负笈纽约城 1998年那个难忘的秋日,当银色的飞机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  相似文献   

16.
岁月流逝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巳 2 5年了。随着思想的深化 ,从控诉个人遭受的苦难和“文革”的恶果 ,转向较多地探讨“文革”的原因 ,是很自然的事情。“果”由“因”而来 ,要想不再“重食苦果” ,就必须认清发动“文革”的深层根源。“文革”发动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国内外学者对发动“文革”的最根本原因 ,看法不一 ,但是 ,在毛泽东心目中 ,有一个最纯洁、最完善 ,“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 ,毛泽东正是在积极实现这一“理想社会主义目标模式”过程中 ,逐渐走向“文革”之路。这个以平均主义为核心内容 ,不切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 ,作用于毛泽东的内心 ,外化出许许多多的错误举动 ,最终铸成了伟人晚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刘一 《今日南国》2014,(1):25-25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鲁迅宣传和阐释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条与其精神背离的政治功利性线索,启蒙者的鲁迅形象长期被遮蔽。1962年后,鲁迅被纳入“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视野中来,“文革”期间的每一次政治运动,都从鲁迅身上榨取资源,内涵丰富的本应“说不完的鲁迅”被“文革”政治彻底地符号化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期间虽被从属于政治,但也诞生了不少蕴有“大精神”的作品。历史新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蕴有了“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十年辉煌。后新时期文学相当严重地失却了这种“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理想主义式微,英雄主义不再;作品缺乏原创性和思想深度;作家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异化为脑力劳动者和智本家。当下只有张炜、张承志等致力于史诗创作、真正地将创作与整个民族命运自觉地相关联的少数“孤胆英雄”支撑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天空。  相似文献   

20.
1977年 12月 ,我和全国成千上万的青年一起 ,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入学考试。在中断了正常的高考十年之后 ,大学的门突然向所有向往成材的青年人打开了 ,除了欣喜、激动 ,更多的是沉重和忐忑。当时“文革”刚刚结束 ,国家百废待兴 ,尽管人民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思改思变 ,感到了希望 ,但经济、社会一片凋敝 ,令人扼腕。更为严重的是 ,左的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观念。在教育战线上 ,对“文革”前 17年的“两个估计”依然悬在人们头上 ,“文革”中招收大学生的办法依然被认为不能变更。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 ,面对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