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钊 《领导文萃》2007,(11):106-108
“反贪”既是一个全球性的现实话题,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话题。说其有历史性,则是因为自有人类权力机构以来,以权谋私的问题也就相伴权力而生了。然而,看看中国的反贪,又与西方国家的反贪有着显著的不同,这就是中国人喜欢骂贪官,而西方则大多是骂权力。  相似文献   

2.
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爱情的基石、人生幸福的载体,是社会与人生的一个永恒话题.对于个人而言,没有健康,学业、事业就难以成功,甜蜜爱情、幸福生活也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话语权势”下的学术“与国际接轨”罗厚立近几年来,“与国际接轨”大概是学界谈论的较多的就中国学人本身而言,如果要往世界级方向发展(而话题,在实践层面的“接轨”行动也日多,各大学的争设学不是作穿梭旁听于各学术会议那种“国际学者”),倒真有院,就是一个显...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个单位,有些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怎么分、政绩"蛋糕"如何切,既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能力,也考验着参与者的人品、道德。有了成绩大家争,出现失误大家推,不但会让同事反目,更会让领导难堪。领导怎样分才能做到分得合情合理,让下属心服口服呢?下属怎样争才能争得有理有据,让同行哑口无言呢?实践证明,政绩通告制度是应对下属之间"争功邀宠"的有效之策。一、做实政绩通告内容——应对下属之间的"争功  相似文献   

5.
境遇与心情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13,(15):118-118
人生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能最终解决,而只会被时间的流水卷走罢了。△人生是一场无结果的试验。因为无结果,所以怎样试验都不踏实。△有人说,人生到处是陷阱,从一个陷阱跳出来,又掉入了另一个陷阱里。可是,尽管如此,你还是想跳,哪怕明知道另一个更深的陷阱在等着你。最不能忍受的是永远在同一个陷阱里。也许,自由就寓于跳的过程中。△聚散乃人生寻常事,却也足堪叹息。最可叹的是散时视为寻常,不料再无聚日,一别竟成永诀。或者青春相别,再见时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  相似文献   

6.
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爱情的基石、人生幸福的载体,是社会与人生的一个永恒话题。对于个人而言,没有健康,学业、事业就难以成功,甜蜜爱情、幸福生活也会大打折扣;对于社会而言,没有社会成员的健康,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就没有保障。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  相似文献   

7.
王月琴 《决策探索》2014,(18):75-75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像高楼建筑打地基一样在整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小学数学奠基好,智力开发也就相对稳定,整个求学阶段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对稳定。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学生成长的奠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积极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变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为每一个孩子打好人生学习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决策与信息》2005,(9):9-10
8月25日一大早,开车去加油站的汽车司机们吃惊地发现:汽油价格不知不觉间又往上调了,特别是那些私家车车主,更是捂着嘴巴直喊牙疼——加一箱油一下子就多出了十来块钱!谁也没有想到,石油,一种黑乎乎的粘稠液体,会成为全世界一个共同的话题,而且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石油话题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出色的思想就像珍奇的钻石,一眼两眼是看不透的。比如说争论,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我们总认为辩辩、争争会更清楚一点,更接近真理一点,但事实并非如此。邓小平同志说得……  相似文献   

10.
郑健 《领导文萃》2008,(3):100-100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比较强调“忍”。争而不忍,不仅会乱“大谋”,而且可能误了卿卿性命。许多情况下.遇事是忍还是争,反映一个人的胸怀与风度。心高气宏者,大多不会在意义不大的小事上去争,他们往往会忍而让之,不予计较。  相似文献   

11.
以死亡为友     
冯仑 《领导文萃》2009,(1):131-133
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导师,因为站在终点回望通向终点的道路,也会有很多感悟。我有时候去八宝山,去火化场,看到死亡,会思考很多事情,比如人生的真谛、规律和感悟。不知死,焉知生?只有在死的问题上有充分的思考,人生的终极道路才能在生的过程中更精彩地展开。  相似文献   

12.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猛将,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因为“杀丁原、弑董卓”而成为反 复善变小人的代名词。丁原和董卓在人才激励上的得失其实也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人的行为和需求的关系是什么?现代行为科学的理论 认为:人的行为其实质是一系列心理过程的结果,人的行 为根源在于存在需求。人为了需求的满足就会通过某种行 为达到目标,在人的目标达到后,人的需求就会暂时得到 满足,其行为就会消退,直到新的需求产生。这就形成了 一个“需求→行为→目标”的“需求循环”,而这个循环 就始终贯穿在吕布“杀丁原、弑董卓”之中。  相似文献   

13.
郭静  徐梦雪 《决策探索》2011,(15):58-59
他们互相交流听课的感受,并探讨各自的“治村经”,“有时会为一个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嗓门都大得要命。有的同学忍不住提醒:注意形象,我们就相互一笑,细声细气了。咱做梦也没想到四十多岁会进了大学。”孔祥玉说。  相似文献   

14.
人生典线     
人生历程始于婴儿,经过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进而到达生命的终点.如果把人生(包括身体过程、学习过程、生活过程、事业过程等)的开始作为一个端点,并以此开头勾画人生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一过程的图象原来是一条马鞍状的曲线.这就叫人生曲线,亦可称为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5.
李靖 《领导文萃》2010,(3):114-117
关于竞争。近来听到一个很有启示性的说法:“这辈子挣多少钱原来是定数!如果这个钱是你的,别人争也争不去;如果这个钱不是你的,你就是把别人杀了,这个钱你也享受不了。和气生财真有道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相似文献   

16.
俞敏洪 《领导文萃》2009,(24):115-119
失败的事情也许你多做几次就会成功我有一句话:"人生出来就是为克服困难而来的。"我始终有一个想法:一个做了很多事情的人和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人,其实他们一辈子所遇到的困难总量是一样的。就算你在家里什么事也不做,你也有可能和爱人吵架,还会有一些麻烦事来找你。遇到困难你不能逃避,是否能克服困难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大利与小利     
时下许多人做不成生意,就感叹做生意难,做大生意更难。对此,一位企业家说:创业要善于从小处着手。大利与小利是相对而言的,一块大蛋糕,人人都争着吃,到最后人人都吃不饱;而一个不起眼的窝窝头,如果细细品尝,也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贪多求大往往会出现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冉瑞柏 《科学咨询》2009,(24):27-27
转化差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差生,主要是指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遵守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如果教育转化不力,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甚至学校。当前,不少教师对待差生的做法是:力争其转化,转化不好就甩手不管,任其发展。所以多数差生都被当作“包袱”甩掉了。其结果是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我们找到了原因并将其逐步转化,才能鼓起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发愤学习,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我一直以为,人生就应该是一个始终自我规划而不可松懈的过程,或许艰难却始终绚丽。如今已过而立之年,偶尔也会回头看看过去的路,想当年如果懵懵懂懂一无所终的走下去,也许此时我正过着或困窘或一成不变,或奔波或平淡无奇的生活,但永远不可能是现在这样的,虽然辛苦却有目标并且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这一主题,在探讨过程中,本组成员形成一致讨论结果,就是注重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激励机制的设置;四是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性;五是教师个人素养方面。本文就这一个话题,在此讨论结果的基础上谈谈笔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