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对人如读书”这句老话,从“读书如对人”中演绎而来。书是人写的,必然体现作者的人格、精神和气质,故所谓“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其实,领导也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他们的德、能、勤、绩。这本“书”究竟如何,它的“读者”最清楚。  相似文献   

2.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不久前我去河北省磁县参加一个考察活动时,在会议室的墙上看到的李苦禅先生的一句格言,印象颇深。现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作为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离不开读书。经验告诉我们,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书籍中蕴藏着人类的智慧,是人  相似文献   

3.
读书二三事     
从古至今,人们一说到读书,总是有很多的溢美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书的好,数不胜数.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读书,是否是看中了书中的“金如意”,也不知道别人从书中获得了什么,有多少?我只知道我在书中获得最多的是快乐!说来我也算一个爱拿书的人吧,读书时常常如五柳先生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暗角     
黎明前的世界静悄悄。 太阳未升起,天下就是这般凄寂、平谈、冷清。一位先哲盘道登峄山,极顶五华峰,概“山河大地,一无可据”,志满情溢,喷薄一呼: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相似文献   

5.
话说读书     
书是用文字记载人生和人类社会经验的载体,它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的老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的一生,因为只能在有限的社会范围内经验生活,所以人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大部分是从书本上来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此功归于书也。 读书,是人类为了自身和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是对人的经验的继承,是人的一种高尚情趣。 有人说,读书有三种境界,是谓“为知、为己、为人”,十分精辟。 读书,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修炼人格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自然,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成了人们关切的话题。 关于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6.
杨涛 《办公室业务》2011,(11):63-63
领导干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值得关注。被调查者认为,当前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单选)是“忙于事务,频于应酬,不勤读书”,所占比例高达68.8%,认为“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的有16.5%,认为“学而不思,学用脱节,不愿读书”的有13.1%。对于现有的学习书籍,也有12.7%的人认为“书本理论脱离实际,滞后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书是知识的宝藏,给予人类无尽的财富;书是灵魂的钥匙,打开人类探索的大门. 自古以来,人们对读书就非常重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给人以愉悦和享受. 我出生的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上小学,80年代上中学和大学.我要感谢我生活的时代,那个时候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甚至连收音机都没有,人们的精神生活非常贫乏.在我的学生时代,为了丰富我的精神生活,在课余时间我爱上了阅读.  相似文献   

8.
正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使人聪慧的工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描述着成长的轨迹;书,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书,让脚步更加铿锵有力;书,使生  相似文献   

9.
冯冰 《领导文萃》2009,(8):21-26
可再生能源——老事物、新话题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到目前为止,人类所依赖的主导能源经历了从可再生能源(以薪柴为主)向煤炭替换,然后又向石油、天然气替换的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可再生能源包括多种能源产品.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热和光电)、生物质能、潮汐和地热等,是人类利用最早也是利用时间最长的能源。“钻木取火”使人类先祖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蒙顿。开启了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0.
成锡锋 《决策探索》2009,(17):80-80
最初的读书兴趣源于好奇,因为书可以满足好奇心。而后来则更多了自觉的因素,因为孔子“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告诫,让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宁“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话,更进一步激发了读书的兴趣。于是,工作多年我读书不辍,书给我以营养,哺育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11.
陈元邦 《领导文萃》2010,(14):143-145
<正>读书好,读书为人类进步提供不竭动力。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增强软实力的佳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强盛,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读书之风是否盛行密切相关,一个人的素质如何,也与这个人的读书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因为读书好,所以我们必须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相似文献   

12.
【内容提要】古今中外的读书人都切身体会到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培育道德、提升能力,换句话说人生因读书而精彩。日前,中共宁海纪委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了“读书思廉”教育月活动,笔者在此活动中,又一次认真阅读了关于廉政建设的一些书籍与文件资料,并结合自身实际与本职工作作了深刻反思,认为为政者务必要做到“五思”,狠抓“五要”。  相似文献   

13.
正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少做题"是手段,"多读书"是目的,即把少做题而省下  相似文献   

14.
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在涉猎大量的普通读物乃至快餐读物前提下,才可以让人有能力真正精读经典著作。 在古代,讲究“看书要看圣贤书”。所谓“圣贤书”,可以理解为儒家经典,以及儒家经典阐释著作及相关的道家名著;还常常指向参加科举考试所必须阅读的书籍(这两类常常是重合的)。到了现当代,文学类、思想类经典著作与考试用书被分隔看来,专家学者倡导人们尽量精读前一类,而人们真正读得最多的还是后一类。  相似文献   

15.
苏永通 《领导文萃》2009,(11):88-93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当政治书看,把红楼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16.
古有“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三更灯火五更鸡”等勤勉读书的事例,今有伟人毛泽东熟读诗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典范.读书是人一生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读书也是人一生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当今物质文化日益丰富,很多人仅仅把读书停留在学生时代,一旦跨入社会,就很少读书.而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精髓就在浩瀚的书籍当中,我们就是希望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7.
书与财与色     
陈四益  黄永厚 《领导文萃》2010,(15):113-113
北京的书市上有了“书模”——就是在展卖书籍的时候,也像展卖时装或汽车一样,有了身着白纱裙的美女模特,捧着(?)书,走着猫步(?),上了T台。于是,议论纷然。  相似文献   

1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概念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主义概念的现代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王逸舟中文里的“民族”,是一个相当简约的概念。它由“民”和“族”两个词组合而成。所谓“民”,古代多指被统治的庶人(如“民惟邦本”)或泛指人类(“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现代有时指人民(如“为民除害”),有时指某族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