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劼 《国际公关》2011,(6):44-46
和中国老百姓“有事找政府”的习惯不同,欧美国家的老百姓有事不仅会找政府,还会寻求非政府组织的帮助。“非政府组织”伴随全球化浪潮从上世纪后期的掀起,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但多数中国人或许感觉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单位”。那么,西方的非政府组织究竟靠什么生存和发展?简单地说,打造品牌对欧美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至关重要,这样既有信誉也有资金保证。  相似文献   

2.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国际人权发展和推动各国人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非政府组织是否会一直发挥“善”的作用,则需要受到特定地域的规则检视。近年来中国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实际作用,也采取了相关立法对其进行监管与服务,然而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权力斗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给中国内外环境的安全与中国特色人权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在理念上重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规则上解决监管主体职权认识笼统和监管机制环节覆盖单一的问题,完善非政府组织在华人权领域活动的规制,从而助力中国人权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权机制的循序构建。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政府组织的特性,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应对公共危机时扮演着政府“助理”的角色,指出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处理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困境,从管理主体、社会层面、制度建设上提出发展和完善非政府组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组织在相关领域具有政府组织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环境保护领域非政府组织参与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与和谐发展,简介了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和作用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完善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系列对策: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与政府组织联系、加强环保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引起了一场"社团革命",同时引起了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广东番禺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的成长道路为例,尝试分析在目前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不对等关系,由此追寻在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的特色和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在中国仍以国家中心主义为主的福利模式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对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我国非政府组织必须与政府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非政府组织有更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非政府组织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本文旨在回眸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针对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必要性和存在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现阶段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探索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以有效地发挥政府在非政府组织运行中的作用.政府组织应是非政府组织的培育者和监督管理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应建立一种伙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善治视野下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境遇与理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政府组织是现代公共治理中的重要主体之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善治的关键,是超越传统统治概念的必行途径。文章以善治理论为切入点,全面描述和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态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结构中的现实状况,概括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分析全球化所引起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途径和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政府组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有较大的发展,2004年被称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元年。本文结合影响非政府组织行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实际,对非政府组织的行动能力进行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存在着公信力缺失问题,为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需对公信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对公信力的构成加以解析,随后梳理了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缺失的表现,其中合法性丧失、主体品格缺位、绩效水平不足、诚信度下降等是突出的方面。因此需要坚持"内外兼修"原则,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效能,完善对非政府组织的内外监管,厘清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以此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对公共事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国内的非政府组织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同国际非政府组织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公共事业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正>由加拿大外交部资助、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主办的“中加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在北京工业大学隆重举行。中国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詹成付司长、加拿大驻华使馆参赞Ian Burchett先生、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培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陆学艺教授以及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教授到会致词。会议旨在通过中加两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共同促进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与社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登记管理制度上实行的是"归口登记、分级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不仅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功能的发挥,限制了竞争,压制了发展,更使一些非政府组织游离于法律的保护之外而沦为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应借鉴国外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经验,立足国情,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双重管理体制,划分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制定完善的法律,给非政府组织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地区的非政府组织和政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发展中地区,如同在发达地区一样,大量涌现出的非政府组织已发动一场“结社革命”。然而,政治学家们对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当代非政府组织的文献作出的贡献相对较少。本文考察非政府组织文献中提出的一些主要的政治课题,同时也涉及其他政治研究中相关的主题。本文认为,非政府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变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揭示一个有生命力的、但到目前为止却被忽略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性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变的行政改革运动中,非政府公共组织成为公共管理的新兴主体。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的多元治理模式正在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范例,共青团组织在不断拓展社会职能中探索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公共管理本土化实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2月2日至4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北京渔阳饭店召开了为期三天的研讨会,向国内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代表、研究社区代表展示了“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并由此引发各界人士对留守人口问题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村庄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学界对农村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借用合作主义理论,以在外力推动下成立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张高村老年协会为例分析了合作主义视角下农村非政府组织对村庄治理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村庄治理需要农村非政府组织和正式组织之间进行合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的改革与发展引起了权力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随着经济和社会领域权力的逐渐生长,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出现,既是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治理理论的回应,也是我国市民社会成长发育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还处于弱势生存期。因此,在社会转型加剧和社会问题丛生的背景下,在从国家中心主义迈向福利多元主义的路途中,检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成长发育,客观地评估其作为与局限,积极探寻其发展思路与建议,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国家能力建构和市民社会发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超越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委员会组织部、培训部于1995年1月8—16日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NGO论坛英语专题研讨班”。  相似文献   

20.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环境问题进入公众视线以及全球治理观念的不断演进,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有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他们在世界气候谈判中扮演先导性角色,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供了新的决策资源。非政府组织经历了里约热内卢会议、“京都议定书”谈判阶段和后“京都议定书”阶段。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具有群体性,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用公民的群体意志间接影响政府间的决策;非政府组织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有识之士组成,为环保领域提供专业支持,从而间接影响环境决策;尤其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和独立性,在各国间的环保问题谈判中起到桥梁沟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