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战略格局的宏观大视角,论述了20世纪中华民族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的历程。本文认为,20世纪初叶,是中华民族成为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的起点或开端;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国际地位的基本确立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是中华民族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的国际地位的最终巩固确立阶段。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三次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国际关系史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至20世纪末,以苏联解体宣告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苏联东欧演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田保国处于动荡中的世界战后40多年来,整个世界格局主要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为基调,东西方的冷战贯穿了始终。美苏两家各领半壁欧洲,分别派兵驻守。两个超极大国正是因为互把对方作为敌手,才得以控制欧洲,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性转变张运城在国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化、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转换的时期,面对90年代和20世纪的到来,大国纷纷调整其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美国政府在冷战结束之际,为重新描绘美国版的“世界新秩序”蓝图,为继续保持其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实行了对...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引发了世界政治结构的新变化,两极世界格局向多极世界格局发展,使世界政局呈现如下新特点:政治冷战让位于经济热战;大战危险减弱,局部冲突加剧;对核战争的担心让位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等等.面对这种新特点,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利用冷战格局推行"向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冷战结束后,日本对美国的依附相应地减少,欲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当世界"政治大国",因而引发了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摩擦与矛盾,但是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共同需要,两国又互相协调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对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影响。文章阐述了新科技革命导致各国实力的不平衡,引起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地位和角色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新科技革命加快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周期;并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转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日美关系的冷热松紧对整个世界格局都有重大影响,甚为世人关注。为此,本文着重从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综合分析冷战后日美关系的诸多特点,主要为:在经济领域摩擦为主,协调为次;在政治和军事上则协调为主,冲突为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标准与时期划分的几社看法,提出应以各种政治力量和诸种内外因素形成的‘合力’作为划分世界政治格局嬗变分期的依据.文章认为,战后40余年(1945-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的形成、对立和抗争时期,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出现时期;80年代-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时期.文章还对“均势”是相对稳定、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以及“综合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由战前的英法美与德意日两大集团对抗,转变为战后美、苏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战后40多年来,两极并存的局面一直影响和左右了世界政治发展进程,在两极格局中,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进行对抗和争夺。九十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为主要标志,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完全瓦解,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新时代。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特点,体现了现实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舞台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原苏东集团的瓦解;二是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球。这两大变革所带来的巨大震动与深远影响为世人所共睹。其中之一便是比较优势理论风靡一时。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历经赫克歇尔...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世界文学思潮、流派和创作倾向荣然纷呈,变动不居。但从它的基本格局和历史走向来看:东、西方文学的相互认同和差异,促进了世界文学一体化的进程;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并行与交融,实际是由实证主义和现代人本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相互冲突所致;文学与哲学心理学的趋同与结合及其神话倾向,将孕育着新的文学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迈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于淑云冷战结束后,原来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而形成的世界战略格局正式宣告瓦解,世界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国际间关系正处在迅速的重新组合和变化之中。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中日两国的关系应是如何呢?一、时代的要求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为在本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工人阶级政党出现三次大的建党高潮;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民主革命相辅相承、互相促进,汇成三次大的革命高潮;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改革掀起三次浪潮。展望21世纪,怎样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以及准备力量,迎接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问题;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四者之间的关系;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而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雅尔塔格局结束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处于磨合与调整中,但美国出于控制世界、称霸全球的需要,竭力维持单极化力量格局,抱定旧的冷战思维,在国际交往中延续冷战模式,以中国为新的冷战对手,在国内保守主义、现实主义以及普世主义等思想的推促下,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为掩护,扩充美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及其文化价值观,服务于其全球霸权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16.
时事评论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伊拉克战争及其影响析评李景治 5 0 1 0 8………………………………………国际政治评析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大辩论张林宏 1 0 1 0 9………………………………………………………………………后冷战时期与冷战时期危机及危机管理比较赵绪生 1 10 13…………………………………………………………中东民族主义 :基本类型及世界影响田文林 1 14 2 0…………………………………………………………………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 :历史与发展王亚栋 2 0 1 0 6…………………………………………………………  相似文献   

17.
用“一个趋势、两个化、两个不变”可以全面、客观地概括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一个趋势”即当代世界的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 ;“两个化”即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两个不变”一是指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的态势没有变 ,二是指美国企图在冷战之后搞“独霸” ,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没有变。中美关系作为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充分体现了世界格局的这种复合性、多元性和矛盾性 ,也就是经济上加强合作、政治上不时摩擦、安全上出现冲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外经贸的辉煌历史与光明未来李长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走势明显加强,欧共体方兴未艾,欧洲联盟日趋成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积极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且迹象表明,有可能向南美延伸;东盟成员国不...  相似文献   

19.
世界政党政治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党是国际关系中的新型行为主体之一 ,冷战结束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政党政治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 ,在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 ,相较世界格局、大国关系、冷战后世界政治范式、国际体系演变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而言 ,我国学者对政党政治方面的研究关注得还不很够 ,关于政党政治研究方面的论文和专著不是很多。虽然有些研究地区形势和国别问题的学者也偶尔写过一些政党方面的论文 ,但大都是零星的个案研究 ,属于微观层面。迄今为止 ,我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冷战后世界政党政治进行宏观考察的论文尚属鲜见。本文旨在尝试对冷战结束后世界政党政治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政党在各国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中的作用 ,以及世界政党政治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纪念冷战结束15周年15年前的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那面印有镰刀和锤子的红旗在瑟瑟寒风中徐徐降落。它向世人宣告一个超级大国——苏联走到了尽头,同时标志着二战以后左右世界格局的冷战正式结束。冷战的关键词是政治,而最终决定两大阵营命运的却是经济。20世纪70年代,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遭遇了瓶颈。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自我反省,向经济注入更大剂量的市场化因素进行自救;苏联和东欧,终因固守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