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叶远胜教授主编的冲国经济改革理论流派》一书(河南人民出版社93年IO月出版.以不简称《流派》),著名学者刘国光在序言中认为有如下特点:研究角度新颖;研究方法规范;文献丰富学风踏实;介评结合,见解不凡。我们读后亦有同感。首先,研究视角新颖独创。经济改革,是我国第二次革命,这本身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围绕经济改革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界一批杰出人物与最高决策层,相互携手共同进行了长则深入的理论探讨和比较分析,为中国改革话G了许多色彩纷呈篇章,形成J叫·分丰富的理论积累和思想素材,以及大量有创造性的观…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缘何难以向深层次推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滞后性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正常发展形成拖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缓慢的缘由主要有:决策层因诸多顾虑而趋于谨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因受益且不担风险,而成为现行国有银行体制的维护者;国有商业银行因畏难而缺乏改革的应有勇气和动力。中国“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缓慢推进策略受到严峻挑战,出路在于加速改革,尽快构建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3.
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模式已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突出特点和优势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能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中保持着持续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这与渐进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渐进主义的改革模式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学习与探索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变迁思想与方法,对于当前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社会管理与保障体制的演变,对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乃至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改革的稳定意义刘德海中国的改革所以是成功的,有两个紧密关联并且同等重要的标志:一是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建设上了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在改革的进程中,保持并且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换言之,改革既具...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到是否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分配。但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改革必须要进行下去,不改革是不行的。而且最根本的是一定要总结前几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创新观念,建立健全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地方政府机构理论模式。一、现行地方政府机构不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改革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和制度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运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古巴和中国在不同程度上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两国的改革有共性,也有差异,在此有必要在探寻古巴和中国经济改革的异同点基础上,找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学考察顾卫平当前,中国经济改革正向全面提高市场化程度的方向前进,无论从既有实践经验或是从经济发展的潜力看,都有把握作出这样的基本评估: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将是乐观的。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只要我们能用改革的态度和改革的方法去解决好若干牵...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企业改革理论宣传的几点思考江于夫企业改革理论的宣传是当前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理论宣传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加强和深化企业改革理论宣传,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主干课程,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课程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亟待改革和发展。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建设的新路子,并以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系的改革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回顾与前瞻吴敬琏一、对以往改革的回顾从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一种很有影响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秘密在于采取了“整体渐进的改革策略”。纵观历史,这种判断并不符合实...  相似文献   

11.
“三个面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求实与创新精神在教育思想上的结晶。因为它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对教育未来的科学预测;它既指明了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必须大力提高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指明了教育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准备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时代。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改革经济、政治体制,学习、吸收外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有益的东西,而且还在于要彻底摆脱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努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与改革委树蔚,苏寿元中国改革已经进行了16个年头;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较改革前的确有了很大进步,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标和途径也有了比较清晰和明确的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改革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经济改革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们对它的意义认识也比较深刻。但对经济改革促进了道德进步,丰富了道德的内容,有的人认识还远不那么清楚,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讨论、宣传,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丰硕的成果奉献给世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此,我们不但要看到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而且要看到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面临着特别艰巨的历史课题:既要改变传统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使中国社会主义获得生机与活力,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把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既要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实质性进步,又要保持社会稳定,在改革过程中不出现大的动荡。为此…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改革方法论论纲周振国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两方面的伟大创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指导改革实践的指针。理论的指导,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这也是邓...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市场改革与建设中的错位现象李含琳中国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已形成雏形,市场调节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生活的调节控制作用在不断加强。同时,由于改革的某种程度的战略失误和调节手段失灵,在市场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不协调的经济现象,我们称之为“市场错位”。本文就这...  相似文献   

18.
全民所有制企业制度的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经过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制的实践,最后,股份制以其不可遏止的态势成为中国企业改革的主流。对这一过程作一系统的回顾与思考,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建设不无种益。。(-)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这一改革,由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诱发而起,以落实经济主体的“责、权、利”为内容和目标。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19T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严格经济核算,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的企业改革思路;19T9年5月开始在首都钢…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客观进程,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改革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是由资源资本化、权力资本化、经济市场化三条线相互纠结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在资源资本化和权力资本化的阻碍和挤压下,市场化的生长和发育极其艰难。资源资本化的路径,我们依赖的时间过长。同时受利益诱导和驱动,权力绝不会自动退出市场,我们又没有以强有力的制度化、规则化建设来硬挤权力化操作与干预退位。当然,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资源资本化、权力资本化和经济市场化三者的相互纠结和相互作用状态是不一样的,由此决定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有着极为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经济改革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意义的认识,越来越清楚了。经济改革能否促进共产主义道德的普及、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人们的看法似不太一致。本文试就经济改革的道德价值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目的是要克服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体制中的弊端和缺陷,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