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人才交流》2013,(11):56-56
特设“新中国60年引进国外智力成就辉煌”展区本次大会组委会特设了“新中国60年引进国外智力成就辉煌”展区。这一展区共分5大部分,遵循历史的轨迹,多角度、多方面地向人们展现了新中国60年引智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展览中,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周恩来、李鹏、朱锗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引智工作的重要言论,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猫论,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邓小平的那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但我这里所指的猫论,是毛泽东提出的。萧诗著的《毛泽东谋略》一书中提到,在50年代的上海,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毛泽东会见资本家后,召见刘少奇和周恩来,向他们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刘少奇说:“这还不容易7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它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毛泽东很不满意地摆了摆了手,说:“决不能用暴力,每件事应该是自觉自愿的。”周恩来说:”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我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就会囫囵吞枣般地吞下去。”毛泽东显然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看来,不能用欺骗手段愚弄人。他的办法是:“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的屁股上,当他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子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高兴不已。”  相似文献   

3.
秦九凤 《人才瞭望》2012,(12):93-94
据史料记载,1973年初,毛泽东决定重新起用“文革”中已被打倒的邓小平之后,曾随手写下了“三多一少”这四个字,并向身边工作人员解释:周恩来应多休息,邓小平应多工作,王洪文应多学习,江青应少说话。可以说,这“三多一少”也是当年毛泽东为稳定中国政局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才,周恩来自己就是一位世界重量级、罕见的杰出人才。毛泽东曾赞扬道:“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日本首相田中对周是这样赞誉的:“身似柔柳,心如巨石。”后来,田中还对身边的一位亲信评价过各国的领导人,其中有这么两句:“周恩来很了不起,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人物。”这一切都说明了周恩来作为一位世界级的杰出人物的影响和魅力! 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者之一的周恩来,对人才的罗致和关注堪谓倾注了毕生的心力。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周恩来就注意人才的搜罗了,当时。年仅19岁的青年摄影师徐肖冰,原在太原阎锡山的“西北电影公司”工作,他不愿随国民党撤退到重庆去,就找到太原的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但彭雪枫同志认为目前八路军无条件开展摄影工作,故  相似文献   

5.
“如果奈拉当我的老师,我就准备学!”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想不想学习俄语时,他幽默地回答。
  奈拉是大家对我的称呼。我是毛岸英、毛岸青在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的同学,我的专业是中文。新中国成立前后,我曾多次陪同苏联相关领导人访问北京,承担翻译工作。在一次宴会上,毛泽东主席专门与我进行交谈,询问他两个儿子岸英、岸青的有关情况。我还陪同领导与周恩来总理会晤交流了多次,在周六晚上的舞会上,周总理也经常邀请我一起跳舞。  相似文献   

6.
闻名全国的进谏“专业户”——陈荣杰,他今年78岁,一生中,他曾向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谏百万余言,不少建议被中央留作参考;他接待来访群众2.3万多人次,收到群众来信(材料)2997件;走访单位和家庭25172个;他15年坚持义务主办法制墙报。1989年,中宣部、司法部授予他“全国普法先进个人”,全国老龄委授予他“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的英国著名政治家狄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804—1881,于1868及1874—1880任英国首相)曾说过一句话:“衡量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标准是:一是你的敌人对你的评价,二是在你死后一段时间后人们对你的评价。”如果拿这两条标准来衡量周恩来总理的话,他当之无愧地堪称世纪伟人。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歇尔将军为了“调停”国共争端,曾九上庐山,与当时的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接触颇多,后来国共和谈破裂,周恩来返回延安,马歇尔在返美向杜鲁门总统述职时,曾谈到“周恩来是一位卓越的有远见和政治头脑的政治家,国民党的那一批庸庸碌碌的政客无法与他相比”。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指着贺子珍说:“她现在与我是相依为命。”●毛泽东说:“我们不是石达开……”毛泽东上东华山养病 1932年7月间,蒋介石调动50万兵力对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首先集中兵力进攻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同时对中央根据地进行防御性进攻。毛泽东的战略设想是红军应先攻打守军薄弱的乐安、宜黄、南丰、南城等地,扫清北上道路的障碍,打通  相似文献   

9.
1955年,毛泽东接见青少年时代的同学谭世瑛时,曾充满深情地说:“他们是爱惜人才的……没有他们,我进不了东山学堂,也到不了长沙,只怕还出不了韶山冲呢!”是的,追寻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求学成长的道路,我们不难发现并发出这样的慨叹:如果没有老师慧眼识才,关键时刻给予帮助,就很难想象毛泽东仅凭自己的天赋,就能走出韶山冲,登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成为世纪伟人。这三位恩师就是:李漱清、李元甫、杨昌济。 李漱清先生第一个看出毛泽东的“绝顶聪明”,力劝毛的父亲让毛泽东外出求学,“莫埋没了济世英才”。 毛泽东出生地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用人之道,涉及的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本文只能以数例加以报道,仅作参考,不免挂一漏万。毛泽东同志在革命过程中,在用人方面有独创的风格,是一重大课题,是他领导创立伟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学习、继承发扬光大。但正如《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以前“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其间伤害了大批党内外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陆续纠正了过去的错误。这都应该作为历史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锻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再道将军就是其中之一。“八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红色军旗的标志。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4周年。在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纪念日到来的前夕,我们拜访了为中国人民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陈再道将军。陈再道将军,世人并不陌生。青年时代投身革命。1928年,年仅19岁的陈再道开始了对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2.
向世界展现我热爱的中国,让世界听到中国之音!这就是马克·力文的"中国梦"。3月14日晚,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流光溢彩,华灯璀璨。"中国梦——纪念周恩来诞辰115周年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新任外交部长王毅、毛泽东女儿李敏、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等观看了精彩的节目。晚会上,美国乡村音乐之父马克·力文演唱了英文歌《淮安的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语课堂教学逐渐由原来的“师本教学”向“生本教学”转变,并且“生本”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多的中学开始实践并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以及教学方式实现这种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文章从四个方面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生本”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1949年到1950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有三次高端会谈,以此为主要标志,拉开了新中国从苏联引进智力的序幕和开篇。  相似文献   

15.
“八月里的喜事儿说不完,周总理来到了清华园。天上的太阳格外暖,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参观咱展览,满面春风笑开颜。总理拉住咱的手,千言万语说不完……”这是40年前流行在清华园中的一首歌,它生动地表达了清华人对周恩来总理的尊敬、爱戴之情。周恩来生前曾多次亲临清华大学,与清华的很多师生、校友有过交往。他自己并没有读过大学,可是对大学师生、对知识分子却爱护倍至。因此,虽然这位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已逝去二十多年,但他关心清华大学、关怀清华师生的许多佳话,在清华园中传颂至今。“我向你们订货”1958年8月,清华大学19…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大工程项目中,严星华是唯一设计了其中3项工程的设计师。在国内的同龄人里他可能是设计项目最多的一个。 1959年一个秋夜,中南海宴会厅内灯火辉煌,欢声笑语。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举起酒杯:“让我们为祖国的功臣,干杯!”  相似文献   

17.
流逝的光阴使我们这一代人离开斯大林毛泽东会晤的年代越来越远了。而我总不由自主地置身于这次难忘会晤的光线交叉点上。“上面指示,让您陪同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70寿典”一切都如此突兀。那是一个夜晚,窗外下着如注的冷雨。一阵敲门声,使馆一位同仁因急事来见我。“上面指示,让您陪同毛泽东到莫斯科参加斯大林同志的70寿典。”来人以外交官独具的精炼语言说完。又补充道,他接到中央指示后已经进行了核实,他还将向中央报告执行结果。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人们常常感叹:“用人难,识人更难。”周恩来作为党和国家杰出的领导人,以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怀和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时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运用辩证的思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识人方略,为党和国家准确选拔大批优秀人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德为先——周恩来认为识人要先观其德 古往今来,德才兼备已是公认的识人用人标准。墨子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解释:“惟才德皆备皆贤士也。”周恩来在坚持识人用德才标准的同时,认为识人要先观其德。1943年4月22日,他在中共中央南方局为干部做报告而写的提纲《领导与检查报告大纲》  相似文献   

19.
今年77岁的秘鲁专家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阿尔赛先生(Atonio Fernandez Arce)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40多年前,他初来北京访问时和毛泽东主席握过手:“文革”期间,周恩来亲自指示,挽救了他小女儿的生命;上世纪70年代初,他受托为中国秘鲁建交担任了秘密信使……  相似文献   

20.
1971年,当中美两国紧闭20多年的大门尚待开启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通过有关渠道,邀请美国的4位曾对中美关系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美国影响很大的中国问题专家来华访问。他们之中有一位叫欧文·拉铁摩尔( Oven Lattimore)。 “与中国人打成一片”的美国学者,到延安会见毛泽东 拉铁摩尔于 1900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但不满周岁便随父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他父亲执教于上海、保定、天津等地,为将要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讲授外语。12岁那年,因其父不想让子女“讲着中国话长大”,他便由母亲带着和弟弟妹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