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正>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作为指导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载入了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这一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下述重要思想: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十分注意改善人民生活,首先要保证人民有饭吃,而且不能吃得太差。2、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还要集中资金进行建设,特别要保证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3、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二者必须兼顾,一样也不能丢。全面领会上述思想,处理好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对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经济工作中,把改善人民生活摆在第一位,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就决定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向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为理论基石的。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并最终实现人自由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发展要实现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党坚持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在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进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跃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独特的实践逻辑和发展内涵,必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原创性贡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新的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刘元珍  赵洪军 《东岳论丛》2006,27(5):195-196
要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当前的着力点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使经济发展成果真正用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努力实现人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展;采取切实的措施,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尊重和维护每个人的正当利益、正确处理当代人的利益与未来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需要通过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既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又要发挥好按要素分配的作用,在分配制度不断完善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贫富差距的大小、分配秩序的规范、分配规则的公正,直接关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和实现。我们必须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创新三次分配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激发广大劳动者和要素所有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更为丰富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具有处理好三次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和生产关系优势,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强初次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加强再分配的调节性职能,提升第三次分配配套制度的保障性职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益慈善道路中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更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只有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等,才能真正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更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顺应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只有在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等,才能真正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用系统观点考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是由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大系统,三个子系统之间联系密切,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能否协调发展,不仅影响区域本身的发展,而且制约着整个国家的协调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贯彻“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经济领域中的各种关系,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逐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沈杰 《南方论刊》2011,(10):46-48
以人为本、注重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社会建设中一直坚持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从毛泽东提出的"依靠群众、惠及群众"全民参与型的社会建设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提出"经济先行,利于群众"共同富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经济先行,共同富裕;到江泽民提出"执政为民,为民发展"全面发展型的社会建设思想,要求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倡导"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共建和谐型社会建设理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社会发展的归宿,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民生理念日渐丰富、深入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吴海文 《理论界》2009,(12):144-145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创建90年来,在致力社会革命、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前提的基础上,领导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使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基本经验: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明确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把握社会建设的道路方向;三是围绕优化社会结构制定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四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建设的各方资源;五是按照统筹兼顾方针营造社会建设的良好环境。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管理服务、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并科学回答了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首要问题.成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与时俱进,也是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使以人为本从科学理念到社会实践,就要使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充裕条件,就要从体制上、制度上、法律上保障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实现,就要将人文关怀体现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微观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7.
第一,只有发展才能富民强国。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和根本原则,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必须自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9.
纪麟 《理论界》2009,(5):201-202
高等学校是科学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前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阵地.在当今,高等学校只有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突出以人为本把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只有统筹规划兼顾全面才能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社会建设中,就是要纠正以经济增长衡量社会进步的偏颇,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理念,真正实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与人的主观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