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现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市场与计划关系问题是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共有难题,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问题,则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和实践的特有难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董玉魁教授的新著《当代公有制经济模式对策论——<资本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当代公有制模式对策论》一书,是《资本论》问世后出版的第一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的专著;也是全面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第一本专著;又把改革的理论提高到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这一方面表明了作者敢于探索重大难题的理论勇气,另一方面也表明作者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研究成果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结合10年来改革的实践,重新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命题的内含,进而提出一个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的调节机制,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计划调节”。一、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内含的再认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鲜明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理论概括已为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这个理论概括坚决排除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具备商品属性的传统观念,同时也指出了我们要搞的商品经济既具有一般商品经济的属性,又区别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它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基本上由市场盲目调节的商品经济。为了准确把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含,在这里,笔者试图提出如下理解:“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就是要把商品经济计划化。以往的商品经济(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无计划的,即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运行。社会主义却要创造出一种新形式,使商品经济成为有计划的,即在社会中心自觉控制下有计划的运行。因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应该被看作是计划经济的一种新形式,而实  相似文献   

4.
<正> 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性质问题,是几年来学术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中带有基本性质的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打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济经,发展社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 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已被确定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确定,肯定了市场经济规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适用性,是改革理念思路的重大转变。但是,国内外社会各界对这一转变的认识和评价事实上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这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和强调了商品经济的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客观作用,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论的发展和深化。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前加上“社会主义”,仍然是“半截子”,是不彻底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市场经济。 两种认识相比,第一种观点实际上认…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曾被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术语。因此,长期以来,多元化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和实践中的禁区。近些年来,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多元化问题不再是人们“谈虎色变”的话题,而是成了这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它不仅引起了理论家们的浓厚兴趣,而且日益为政治家们所正视。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是对传统理论和体制的否定,同时也反映出改革的大趋势。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传统理论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种所有制的主体——全民所有制(即国家所有制),被认为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而集体所有制则要“接近”以至最终“过渡”到全民所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关系,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命题的关键。在探讨和讨论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经济同实行计划经济是统一的。但如何具体说明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统一性,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就此发表如下浅见,望大家批评赐教。 一、有人认为,商品经济规律和计划经济规律,都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所以,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一个东西。这就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具有统一性的原因。笔者的异见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是…  相似文献   

8.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实践的逻辑发展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党章也规定:“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我国和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不但对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指明了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三类商品经济,即公有商品经济、半公有商品经济和非公有商品经济的观点。作者认为,这三类商品经济的性质不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在研究和评述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作用和利弊时,必须区别对待、具体分析。作者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中,重点是要认识公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全新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中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标志。最后,作者提出要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三类商品济经应因势利导,让它们都能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任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探索意义重大。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必须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制度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是一方面废除了剥削制度,另一方面还普遍存在私人利益,基本生产关系是一种没有剥削的私人利益关系。废除剥削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而在公有制与私人利益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一矛盾即公有制与私人利益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任务,它要求一方面维护公有制,另一方面保护通过劳动挣得的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提高和深化了,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巨大胜利和重大发展。本文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谈一点学习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这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种计划经济能不能和商品经济相结合,能不能说,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这就不一样了。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实际的传统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开始时,人们把商品经济视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异己物,力图排斥甚至取消它。尔后,在实  相似文献   

12.
六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充分地证明了商品经济存在的普遍性。现在,理论工作者的任务之一,是要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经济根源。一在这里,首先有必要对经济学界以往的观点加以评价。 (一)“两种公有制形式并存”说。早在1952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就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思想。他说:“除了经过商品的联系,除了通过买卖的交换以外,与城市的其它经济联系,都是集体农庄所不能接受的。”这种观点肯定了商品经济因周围的经济条件而改变其经济性质,指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从而第一次在理论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是,这种观点不仅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商品货币关系,而且也错误地解释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相互的经济联系。因为这两种所有制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经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理论上虽然有重大突破,确认了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不过经济理论界对于二者的关系问题也还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两股道上跑的车,有的认为虽然是一股道上跑的车,却是强行挂在一起的两节车,过去,更多的是从产品经济出发,或者单纯地从社会化大生产这一生产力出发,抛开商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性和进步性能否正常体现。本文联系中国现实经济状况,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亦存在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价值规律及市场机制也就必然通过对劳动者经济利益的制约和刺激来调节劳动者的经济行为,进而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坚持在公有制前提下对现行产权体制进行调整,在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形成稳定的、法律上的财产权力制约关东,使之各自获得相应的收益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关系,作者强调应对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性作深层分析,从而使两者的调节作用在经济进行中达到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双向结合的内涵是市场经济不仅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能够与社会主义结合,而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施也能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这一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公有制企业,又要按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品经济和法律调整手段的关系是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统一。商品经济是法律手段获得强大活力的雄厚源泉,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又需要较完备的法律手段的能动调整。我国“七五”时期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建立比较完备而协调的商品经济法律调整体系。这是牵涉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的综合性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法律调整为主题,深入探讨一系列法律问题以及法律与商品经济的边缘问题。本文拟对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陈述管见,以就教于同仁。 一…  相似文献   

18.
袁恩桢、顾光青同志在《社会主义商品理论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主张,从所有制出发去寻找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产生商品经济的原因。我认为,作者这种观点很值得商榷。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卓炯的商品经济社会分工说,完全能够说清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卓炯在1985年重申了其在六十年代就提出的观点:“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生产的存亡,而所有制则决定商品生产的社会性质和特点。”可是,袁恩桢等同志的这篇文章,却曲解了卓炯的观点,说“在卓炯自己的论述中,已经涉及到一系列从社会分工到商品生产间的中间环节,如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核算制等。”他那个单一社会分工论,恐怕还难以说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作者引用了卓炯《我也谈谈社会主义的商品制度》一文中的一段话作论据。但是下面的话被漏引了,而这是卓炯的结论,原话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对日益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关系,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法都是无法完全适应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的;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合乎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文章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性质和要求、经济关系的参加者、国家对宏观经济领域和微观经济领域的管理、纵向经济关系和横向经济关系四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对“七五”期间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和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实际上主要是研究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关系,并与商品经济相比较地研究了其它社会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认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人们可以直接以产品的形式进行生产、分配和交换。但是,当代世界上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中,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就要求我们运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讨社会主义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