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占据小说中心地位的是布思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布恩地亚家族的女人们和男人们一道在马贡多这块土地上离群索居,繁衍生息,孤独闯荡,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从家族第一代怕生猪尾巴孩而“不愿发生夫妇关系”的乌苏拉,到第五代生了猪尾巴孩的阿玛兰塔·乌苏拉,马尔克斯塑造了布恩地亚家族几代为数不少的女性形象,她们面目各异,个性鲜明,情感强烈;但都浸染着孤独精神。本文就这方面对作品中几位主要女性形象试作分析。乌苏拉(第…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百年孤独》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品,文章从个体或者说布恩迪亚家族族人本身和与他人的联系,到群体即其家族背后的拉丁美洲,最后传达出的思想内核即整个人类的终极孤独来阐述个体、群体乃至全体人类本身在现代世界的迷惘与孤独.  相似文献   

3.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描绘了小镇马贡多从荒芜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图景。马尔克斯在作品中讲述了一个沉浸在孤独中的家族,每个家庭成员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诠释着一种与众不同的孤独,使这个家族的历史成为孤独的历史。《百年孤独》不但展现了一个家族的悲歌,也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悲怆,更暗含了整个人类在孤独泥沼中的困顿。  相似文献   

4.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运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喻"来解析弥漫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可以看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求与现实的矛盾、理性发展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指出人们要想摆脱孤独,必须走出黑暗的洞穴,摆脱愚昧落后、因循守旧的现状,借助爱和团结的力量,彻底走出孤独的阴影。  相似文献   

5.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较大凡响的两部巨著。文章从魔幻的美丽、集体的无意识和孤独的凄凉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是两者无论在写作手法上 ,在探讨人类命运与人类苦难的严肃问题上 ,还是在表现各自民族的特点上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 ,分析了《尘埃落定》和《百年孤独》的思想蕴涵、民族特色及表现手法 ,试图说明 ,立足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吸收异族文化的营养 ,并兼收并蓄各种艺术表现技巧 ,是文学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废都》中主人公性爱过程的分析,阐述了劳伦斯和贾平凹两位作家的性爱观,即性是劳伦斯拯救人类的救世主,却是贾平凹笔下使主人公走向大毁灭的阶梯。  相似文献   

8.
《废都》论     
贾平凹以《废都》引起文坛轰动。这是一部人本而不是神本小说,故现实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其哲学内核。但由于贾平凹对人性中低级本能的认同和礼赞,消解了文学应当具备的理性、精神、道德、信仰等“形而上”的东西,固而使本具一定讽世、警世意义的作品丢失了审美理想,导致对人性的放纵.认同人性的腐化.瓦解了文明必要的原则和道德。  相似文献   

9.
世纪末文化的败落图景──《废都》札记高旭国眼看着这个世纪就要结束了。与18、19世纪一样,理论家们将在晚一些时候才能对本世纪的政治、经济、道德、风尚等诸多领域做一番文化上的回顾、归纳和品评。而在两个世纪的相交点上,总会涌现出一批急躁的作家、艺术家,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众生相的负面聚焦──《废都》解读王志尧,刘长荣贾平凹的长篇通俗小说《废都》问世以后,很快轰动了全中国。一时间,街谈巷议,引来无数话题。甚至被称为“废都现象”或曰“93贾平四年”。它究竟是本好书还是坏书,谁也没有说得清楚。这情形同八十年代中期路遥的...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废都》在发表时曾激起巨澜,其中非难多,肯定性评论少。无论非难还是肯定性评论,大抵上都轻视对作品整体的细密考察,犯有断章取义、过度阐释的错误。因此,有对之进行重新解读的必要。《废都》中有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的四个故事(官司、事业、性、写作),它们都是关于堕落和破灭的故事。现代化(贱民资本主义化)这一现实变化只允许顺应,不允许逃脱,而顺应则招致堕落的后果。《废都》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堕落和破灭,以及伴随而来的自我意识上的苦痛。《废都》的性描写虽然是作为克服痛苦的契机出现的,但这里也有堕落的层面,所以,性的故事最终也归结为堕落和破灭。《废都》的结构原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韵律节奏。本文试图立足于个人的分析、阐释,对既往的主要论点进行再检讨,对《废都》进行文学上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12.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把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印第安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这部小说中不容忽视的现实感、历史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不但使《百年孤独》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还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的《浮城》与《百年孤独》最为接近,在中国读者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两部小说都按照“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的原则进行创作。两书都以运用象征意蕴、纷繁复杂的人物活动、荒诞的情节引人入胜。本文就两书的总体结构、人物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的孤独--《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 ,描绘了哥伦比亚农村小镇马贡多从荒芜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图景。作者马尔克斯在这部作品中揭示了百余年来拉丁美洲的孤独———贫穷落后、愚昧野蛮、因循守旧、与世隔绝 ,以及必然被连根拔起的命运 ,并以此警世醒俗 ,启示人们思考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一百年孤独的原因 ,以及打破这种孤独状态的途径 ,从而探讨民族振兴之路。遗憾的是 ,在作者以无与伦比的热情看到拉美希望的同时 ,忽略了这种希望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说“孤独的反义是团结。”孤独意味着隔绝与疏离,团结意味着沟通、理解、信任与同情;孤独的真正谜底是爱的缺失。小说中的马贡多曾是一个和谐孤独的地上乐园,外来文明的涌入,使蒙昧天真的马贡多人张皇失措,难以适应。在文明与愚昧、道德与罪恶的碰撞中,物质主义取代了对上帝的信仰,战争暴力扭曲了人格,亲情被同谋代替,爱情坠入乱伦与情欲的污淖。马贡多人陷入更深的孤独之中。打破孤独,走向团结,复活爱心,建立沟通,正是《百年孤独》的题旨要义。  相似文献   

15.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设计了多处“导语”,通过“导语”的引领,《百年孤独》那看似混乱的时序就显示出了清晰的脉络。同时,“导语”式的结构方式也让作品更强烈地表现出了诗性的情感张力和宿命的韵外之致。  相似文献   

16.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描写的两位母亲形象,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母性 特征。这种相同的审美范式,提供了探究作家创作心理的途径。在小说中,乌尔苏拉和上官鲁氏展现出生儿育女、忍 辱负重等母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的大母神原型,浓缩了在父权文化为中心的时代,母亲优 秀的品德及艰辛的命运,体现出相同的母性特质。而她们作为家族主导人物和没有出路的生存特征,则源自男性作家 潜意识中的父权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将女性的价值功能囿限于家庭母亲角色,使其既有主导家庭事务的积极力量,但 又不能过于强大和超越家庭事务。总之,乌尔苏拉和上官鲁氏是男性作家对传统母亲角色定义的理想呈现,显示了男 性作家对这一身份的认同与赞美。  相似文献   

17.
《白夜》作为‘挪市”小说,与《废都》有着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比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8.
我这样看《废都》徐文海这些年,他什么也没落后:该“伤痕”时他“伤痕”,该“反思”时他“反思”,该“寻根”时他“寻根”,该“立体交叉”时他又“立体交叉”。当然,他很乖巧,小奖没少得,大奖也没少拿;国人的奖得了,洋人的奖也得了。好风凭借力,送他上青云。他...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当代青年作家的创作中,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美学现象.他承启我国现当代乡土小说家的探索,揉抒情写意于整体氛围,长于状写普通人,特别是乡土人物平凡生活中的淡淡诗意.在这个充满浪漫活力、剧烈变动的时代,当多数青年作家以凌厉气势,急切地争相表达对历史、现实、未来的新鲜见解,敏锐地感应时代变革的脉膊时,他始终甘于寂寞,默默地走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相似文献   

20.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解放所陷入的尴尬境地,揭示出在市场经济下女性以身体叙事进行的革命由于失去现实的依托而陷入悖谬,最终成为男性叙事的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