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规范过分,严谨有余,授课时一板一眼,有条有理,无懈可击。这种“密不透风”的“严谨”,把学生的脑袋当作容器,塞得满满的,学生没有什么自由思考的时空。其实。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下一点“空白”。可以“虚实相生”.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使学生生出“实”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给教师的建议》)笔者以为,讲究“空白”艺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是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2.
空灵艺术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实施上,教师可本着求实、适度、科学的原则,让学生在“空灵”中“悟”,在“空灵”中“做”,让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留白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具体表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主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入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联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要同其他教学技巧和艺术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艺术空白是一种奇妙的创作技巧,它广泛地运用于各种艺术门类之中,象书法艺术的“飞白”;绘画中的“计白当黑”;电影中的空镜头,文学创作中的“文外之重旨”、“象外之家”等等。各种艺术门类之枝异,其根同,其间的情理是相通的,因此探讨总结“艺术空白”这种奇妙的技巧,对于文学创作及文学鉴赏是大有裨益的。一、“艺术空白”探源“艺术空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中的八个字,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老子看来,无声是最完美的声音,无形是最完美的形象。老子的话并非指文艺而言。他讲的“大象”就是“道”,道是无…  相似文献   

5.
“空白”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揭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像和创造的空间。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最好的作文教学当是“淡化作文痕迹、写作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能、方法和思想”。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支撑点,我大胆尝试“无痕化”作文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作文教学的特色,在研究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化之路。具体实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育是师范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 ,“动”、“静”艺术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灵活应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自觉性 ,从而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表达的艺术,也是接受的艺术。教师要遵循美的规律,把握美的特征,营造美的氛围,利用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使教和学配合适当,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气氛,建立起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这个审美主体从审美客体中得到美的享受,形成师生间的和谐美,开掘出可贵的内潜动力,既培养了审美能力,又发展了智能。  相似文献   

9.
言语和语言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语言,是指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体系,多半捐书面形式;言语,是指说的话,或指一种招呼,某种问答,或指一种表示,某种情态,多半指口头的.“传遍、授业、解惑”离不开这种口头的言语,而言语既有有声的,也有无声的.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有声的和无声的言语经常交控使用,若用得好,可以让学生产生美感,从而受到终身难忘的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说话艺术的教育.教学言语的美是以有声言语美为基础的.它的美表现在准、清、槽、请四个方面.准,指教学言语的准确.即准确地阐明概念、解任事理、…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本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教学艺术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我们通常理解的“艺术”是相对独立、具有自身形态、以“作品” (通常称为艺术品 )形式出现专供人们欣赏的如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范畴的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艺术 ,它有其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作品存在 ,可收藏、可传播。而教学一般没有抽象的静态的作品存在 ,虽然它有创作和欣赏 ,但它是将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合二为一的。欣赏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而是手段———即以欣赏式的情感调适构建轻松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 ,而且这一作品只能让“在场”的学生欣赏 ,它缺…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变量的动态系统。它的复杂性和多边性,要求教师随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即课堂应变。所谓应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情况,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活动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的教学艺术。它表现在以灵活的教学方式处置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于冷处激之。求以热;于滞处变之,求以畅;于险处排之,求以奇。高超的应变艺术。是教学机智的反映。运用好应变艺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浮生六记》以丰富的艺术“空白”展示其丰厚的内涵,彰显着文本“空白”的魅力,使无数读者自由翱翔在“空白”天地,尽情享受含蓄之美。本文拟联系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对《浮生六记》的两性之爱、人物描写、人生体验、景物描写、情节描写等所存在的艺术“空白”予以一定的探究,以期进一步揭示作品丰富的内蕴和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3.
“综合法”是指以一个教学内容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适当地插入本学科中其他分支学科教学内容或者其他艺术门类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使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和鉴赏音乐作品,最终实现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教学目标。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课型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在教学实践中,“综合法”渐渐地走进我们的课堂,被越来越多的任课教师所使用。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是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的一种高超的教育。在这种应用性极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仅靠经典和经验是不能达到培养“艺术人”的目的。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而且,教师的每一节课,都要一五一十地“操练”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透视,领悟生活、将生活磨碎,冲压,搅拌,而后重新再现,学生才会走出课堂,通过舞台走进人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5.
梁方健 《新天地》2011,(5):93-9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不会忽视课前几分钟。导入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导语可以使教材中看似独立的章节有机地联结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导语运用得当,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戏剧理论家贝克曾说:“高潮不论用动作、对话、手势或思想(直接表达或暗示)表现出来,它总是在观众中产生一场、一幕或全剧的最强烈的感情。”可见戏剧高潮的魅力。语文教学和戏剧一样也属于艺术,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所以,语文老师也应该像一个高明的剧作家,让自己的课堂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引导学生在教学艺术的高潮中,领悟无涯学海的壮美,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由于本身内部情况复杂,往往产生“辞不达意”、“虚情假意”等现象;如果在交际中,适当地运用非语言符号的体态语,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在某些情境中,恰切地使用体态语,还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对成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公共英语教学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学生来源复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各类成教班教学时数相差大;教材内容难易不一;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学生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差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选用适当的教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体制;四是加强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五是进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使教、学、管三方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9.
教学艺术不是现代性的产物,但却是在现代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栖身之地。其在被赋予新的意涵的同时,也成为现代教师的时代遭遇。不少教师面对这一遭遇体现出两种视域的迷乱:一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表现为对教学艺术性的沉迷和迷惑;二是打着艺术性教学的旗号实施“技术化”教学,在实施教学艺术的实践中模糊了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界线,进而表现为一种“混乱”。所以,迷惑的解决需要理论研究者与教师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以消解迷乱。  相似文献   

20.
邵莉 《新天地》2011,(12):228-228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欣赏、歌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中入情入境、声情交融,才能深刻体验音乐的美。“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情感效应?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