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并励电动机用调磁法调速过程转矩随磁通减小而增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无法拯救的困境——由《伤逝》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说《伤逝》入手,结合鲁迅当时的生存处境、内心世界及同时创作的姊妹篇《孤独者》,试图摆脱向来笼罩着鲁迅文本的空洞的“概念”和“意义”,还原出这个爱情悲剧的实际形态和隐含的“底蕴”。  相似文献   

3.
本雅明提出的纯语言翻译观在形式与内容、原作与译作的关系以及文本的可译性等一些翻译的基本问题上颠覆了传统观念:消解了原作与译作的二元对立关系,打破了“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壁垒,并提出直译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翻译不单是为了传递内容, 而是为了传递真理等思想,这与文学作品语言的无限创造性、文本的高度虚构性以及随后衍生的文本解读的开放性等突出特征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中"原文与译文"、"可译性"、"忠实"等诸多的翻译思想.本雅明的理论否定了读者的主体地位,指出译作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作,译作和原作具有同等的地位,对传统翻译的忠实观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也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本雅明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翻译和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和人道主义理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上述理解不仅是他建构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且也代表了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对《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进行创新。高校《法律基础》课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和考核等环节应进行创新 ,以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大型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以传统戏曲的形式,以“小切口、大映像”的方式,通过对罗天福一家小人物生活的切入,反映了当下社会草根群体的身份阻遇问题,夹缝中生存面临的价值选择问题;同时《西京故事》首演的成功,也揭示了这个时代戏曲创作与审美的美学品格诉求,就是要实现戏曲与当代观众的生活对接、情感对接、审美心理对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国公司合并立法的概况,评析了公司合并立法的特点,并着眼于<公司法>、<公司法修改草案>和<公司法修订草案>,提出我国公司合并立法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司合并立法.  相似文献   

9.
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之一。求真、求精、求新、求实、求严是突出法律基础课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列举了四种感性的先行概念,它们是道德形而上学的感性论。但康德没有直接说明这四种概念的排列原则,以及为何是这四种概念。借助范畴表以及《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感性论,可以对理解这两个问题提供一些启发。四种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出范畴的秩序:道德情感、良知、人类之爱和敬重分别是从量、质、关系和模态的范畴来展示人在意识到道德法则之后的心灵活动。同时,《道德形而上学》中的感性论与《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感性论在内容与论述的逻辑顺序上都是一致的。后者的论述提示了康德为何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恰好提出这四种概念。不过,《道德形而上学》是从道德禀赋的角度论述这些心灵活动,《实践理性批判》是从动机的角度论述这些心灵活动。然而,由于敬重体现了理性与意志本质的关系,因而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诸动机”中实际上只强调了敬重这一种动机。这种理解也对敬重能否直接驱动道德行动的问题带来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单纯地向大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发挥《法律基础》课程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将国家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方面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并将这种法律意识和精神力量外化为法律行为,从而实现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实践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在《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提高这门课程发挥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工程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在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中的地位及作用。联系《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双语教学的实际,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双语教学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建立双语教学体系、提升双语教学理念,研究双语教学内容、改革双语教学方法,建设立体化教材,注重同行的互相支持,探索考核评价方法等提高工程类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要。最后,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自身的反馈和教师自身的提高等方面总结了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较为复杂。文章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教学方法、课程考试等方面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历经10年而著成的《刘熙载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终结》一书的基本思路和理 论框架进行了总体反思和梳理,并借助中国文化“百年回眸”的契机和当代精神谱系的微妙调 整,对书中若干观点进行了参证、校证和补证。本文认为,本世纪以来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 也正如对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一样,过分依傍西方学术范式,或许在某个地方丢失了“钥匙”,但 中国美学和艺术精神不会泯灭,而会在当代条件下重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四性”原则的运用问题。认为在教学中应加强其科学性,突出课程的思想性,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其实践性,同时,还应掌握良好的教学艺术,使教学能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现行苏G990 1《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试用图 )在盐城市的实际应用情况 ,提出了以普通混凝土薄壁管桩代替预应力混凝土薄壁桩的新工艺 ,并对其接头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在新教学体系下的《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并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引入创新设计等问题作了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如制定合理的教学指导文件、辅以自主实验、多媒体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和措施不仅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设计状态,圆满完成设计任务,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1996年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部分条款已严重滞后于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实务的现状。文章从六个方面分析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变化,包括: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要求;前端业务部门的职责;会计凭证与账簿数量大幅增加情况下的打印问题;一键式会计报表对关联交易处理的要求;会计监督的范围和方式;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并根据这些变化提出了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新经济环境下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标,针对现行教材的不适应性,提出了重构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和体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新、旧两个版本的《地质学基础》教材,发现新教材的结构编排、内容设置、知识点涵容量等比以往有较大变化;同时新教材还体现了对本学科前沿进展、发展趋势的关注,并具有与相关学科知识点融合与渗透的特点.由此笔者感到新教材对教与学都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段全面把握教材的关键和脉络?如何使学生在很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质按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这需要对新教材作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并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教学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