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课程联网共享模式,以高校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实施对高校课程资源的采集、传递、播放及学习信息的反馈,是正常教育教学程序的一个补充,直接针对教育水平差异的核心问题着手,以期解决课程资源——学生学习的核心资源的共享利用问题,致力于弥补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课程质量的差距,给广大师生一个较为公平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2.
课程是学校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学校借以实现其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课程编制、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因女性声音缺失而产生的学校教育内部的性别偏见,极大地阻碍了女性的学习。因此,如何正确地面对学校课程中所隐含的性别偏见,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最终解决,以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值得教育者深思。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思政教育松懈、教学资源不足、授课方式单一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单调等“痛点”问题。山东理工大学力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围绕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两个方面开展深入探索。深度挖掘力学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和改革,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及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大胆实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课外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建立健全教学与考核相融合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程的挑战度。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获得了学生高度认可;实验班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习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班,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教育教学观以及学习观,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合作性,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其整合的优势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旨在引领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解决和避免环境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许多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价值观,理解持续保护地球资源的义务和保持环境质量的责任。研究团队通过辽宁省鞍山市二一九小学开发和设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开发系列环境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形成独立的学习主题,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学习。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基础教育质量下降、政府重视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欧盟教育政策等,已成为推动法国21世纪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力。21世纪以来法国基础教育课程:在课程理念上,坚持促进平等、面向全体学生;在课程目标上,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发展;在课程内容上,与时俱进,强调同世界接轨;在课程设置上,走向优化,逐步完善;在课程管理上,调整课时,继续下放权力;在课程评价上,调整评价对象重视形成性测验;在师资建设上,明确教师能力标准,完善教师培训。法国在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表现为政治体制影响课程改革的连贯性、理想化的课程改革遭遇现实困境、大量移民涌入带来新的教育问题、学业失败尚未解决、教育公平依旧遥远。法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要推动课程方案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灵活设置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形成师资培训体系;多管齐下,落实基础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融入“中国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中国当代文学”课程与课程教学目标,中国当代文学本身包含“四史”内容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有关。在融入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对“四史”内在逻辑关系认识不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四史”内容挖掘不深和学生对“四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等困境。要解决这些困境,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功能,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阶段的教学路径,即课前准备好“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课中守正创新讲好“四史”内容,课后巩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思想,认为目前高校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特色不够突出。以上海理工大学的“科技英语口译”课程为例,基于该课程口译材料内容多为科技知识或事件的特色,以“问题导向学习法”(PBL)为指导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口译原文讲述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课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科技词汇中英文表达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科技口译能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中外科技史上由现实问题触发的科技进步达到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爱国热情,培养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9.
黄桦 《百色学院学报》2006,19(Z1):93-94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章探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FLASH组件的制作和使用》这一课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的若干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如何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开展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指导,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进而以此为指导,探寻在中等职校开展学习指导的理论架构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依据体育教育生活化的思想,针对当前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社会生活的状况,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认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必须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对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进行改革,使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工作活动的开展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幼儿英语教师英语口语课程如何使学生在今后就业中能学以致用并能持续发展,始终是需要幼高专英语教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幼教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课程资源的整合积极使用外籍教师资源,结合英语口语课堂的项目教学;并将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课程内容,将英语口语应用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教育活动中,同时培养本校学前英语教育人才及培训幼儿园在职英语教师。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寓学习于实操中,总结经验与不足,并反拨英语口语课程资源的优化与进一步整合。  相似文献   

13.
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主要的学生团体,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重要形式,其中蕴涵着通识教育的意义。通识教育目前在我国尚没有固定的模式,将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引入学生社团,使社团活动与课程教学实现有机嫁接,对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如何让每一个体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已成为我国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首要问题,进而课程与教学公平的问题便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课程与教学公平的基本特点是:积极主动,优质高效;民主公平,尊重差异;参与合作,共同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从多样化课程的设置,通过多元智能而教,以及情景化的评价观来建构课程与教学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问题,具体涉及课程、课程设计的含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等内容。试图解决在课程设计中,如何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内部结构如何与外部影响相一致等问题。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当前普通教育课程设计如何保证有效完成素质教育、升学教育、就业教育任务的问题;指出了当前理想课程设计与具体课程实施间的差距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何才能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在学习Visual FoxPro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三个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要在教学目标上基于历史教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要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具体实际,解决学生感到疑惑的重大理论问题;三要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18.
基于Bb教学平台进行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状态监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网络课程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较难监控,Bb教学平台的"课程统计"、"成绩中心"、"预警系统"、"成绩指示板"等工具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促使网络课程的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中小学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最为主要的场所。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公共教育学是最为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面临地位边缘化、理论悬置化、实施刻板化和评价单一化等现实困境,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应以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端正理念,以教学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解决课程地位边缘化的问题;通过优化资源,深度开发课程,紧跟时代脚步,活化理论知识,解决课程理论悬置化的问题;通过变革教法,强化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关注师生的对话和学生的体悟,解决课程实施刻板化的问题;通过改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即时反馈,着眼师生发展,解决评价单一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文理分合的争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问题不仅仅是课业负担问题,存废的争论背后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学科课程的分化与综合高中文理分合的根源,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是文理分科的理论假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是对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笔者借鉴复杂性理论从教育需要、教育公平以及创新教育的实施等多个维度对高中文理分科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