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臧克家说过“古今最怆然伤神的事 ,莫过于把笔撰写悼念亲友的文章了”。成功者 ,往往能收到“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从而使读者“去以心发现心”的效果 ;不成功者 ,往往自己“声泪俱下” ,而别人却无动于衷。读罢《项脊轩志》和《祭妹文》二文 ,我们深深感到作品有一股不可遏止的感情潮水强烈地撞击着自己的心 ,不由得眼眶发湿。“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两文胜在情真 ,美在情深 ,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选材异 ,意境同《项脊轩志》一文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 ,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 ,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 ,…  相似文献   

2.
《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归有光的名篇,数百年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有口皆碑的琼章。然而,它的写作年代,历来都不予确指;由此,对文章内容的解释,也便出现某些不确之说。本文试对《项脊轩志》的写作时间作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归有光的生平,思想,谈谈对《项脊轩志》主题的理解,以求教于同好。《项脊轩志》载于《震川先生集》卷十七。这篇文章是分两次写的,第一次已经写成完整的一篇(开头至“其与焰井之蛙何异”),可称为“正文”;若干年后作者又续  相似文献   

3.
《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归有光的名篇,数百年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有口皆碑的琼章。然而,它的写作年代,历来都不予确指;由此,对文章内容的解释,也便出现某些不确之说。本文试对《项脊轩志》一文的写作时间作一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归有光的生平、思想,谈谈对《项脊轩志》主题的理解,以求教于同好。《项脊轩志》载于《震川先生集》卷之十七。这篇文章是分两次写的,第一次已经写成完整的一篇(开头至“其与陷井之蛙何异”),我们把它称为“正文”;过了若干年后,作者又续写了一段文字,我们则称之为“补记”。下面我们考察一下它们分别作  相似文献   

4.
[忆君王]     
依依官柳拂宫墙。楼股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此词调名本为《忆王孙》,因谢词中有“记君王”句,故改此名。创作此词之时代背景,据《鼠璞》卷下载:“旧传靖康渊圣狩虏营,有人作《忆君王》词云:(见上)“语意悲凄,读之令人泪堕,真爱君忧国之语也。’测此词产生于靖康(1127)之后,为怀念被金国俘去的宋徽宗而作。柔软的宫中杨柳飘拂在宫墙上。作者入手先写物,睹物仿怀,以物寄情。那么这句应该是:宫中的杨柳条爬在宫墙上,好像在思念北去的君王。“依依宫柳”,活用了《诗经·小雅·采该脚的“杨柳…  相似文献   

5.
1.“掩口胡卢而笑”。“胡卢”,课本注为“笑的样子”,他本或注为:“把嘴撮得葫芦口那样小不敢笑出声来的样子”。均费解。关键是对“而”的理解,王力认为:“‘而’字的基本职能是把两种行为或性质联结在一起。”(见《汉语史稿介词和连词的发展》)作为状谓之间联结词“而”前的状语,不仅可以表形,也可以拟声。如《书经·益稷》:“启呱呱而泣。”《项脊轩志》:“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胡卢”当为象声词,拟忍俊不禁之声。《辞海》训为“喉间的笑声,”十分正确。《孔从子·抗志》:“卫君乃胡卢大笑。”其中“胡卢”即拟笑声。  相似文献   

6.
学者们对“怀沙”二字含义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怀念长沙”、“怀沙石自沉”两说。“长沙”作为地名出现在汉代, 故“怀念长沙”说实误。本文探讨“怀沙”作为标题的来源, 认为《怀沙》标题不是屈原自己所加, 而是后来《楚辞》的编辑者根据屈原怀沙石自沉的历史传说所加。因此,“怀沙”的含义应是怀抱沙石自沉。探讨“怀沙”主旨, 应将标题避开。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文学中 ,池莉惯以“非女性化”写作而著称 ,但她的两篇近作《乌鸦之歌》、《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却显示着作者向“女性写作”的转变。文章从这两篇小说的女性叙述立场、女性成长的叙述话语和作品的审美风格等方面阐述女作家性别创作立场的位移  相似文献   

8.
乡土作家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以湘西边陲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最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是那篇在艺术上堪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媲美的《边城》。由于作者“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①意图对湘西村镇、码头的“人事哀乐,景物印象,试作综合处理,看是不是能产生点散文效果”。②所以他把诗的意境移进小说里,用散文的笔法去写小说;用亲切、素淡而又优美的语言编织充满湘西地方色彩的美  相似文献   

9.
清季陈其泰的《桐花凤阁评(红楼 梦)》,是《红楼梦》问世至五四运动期间 所有旧红学著作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 过去虽曾见于他书注录,然未窥其全豹。 现在随着原稿本的发见,我们对于它的价 值,才能够真正的有所了解。 陈其泰,字琴斋、学博,别号桐花凤 阁主人。①《海盐县志》、《长兴县志》、 《云和县志》及《两浙 轩续录》都云: “海盐人。”《海宁州志稿》则云:“海宁州人, 寄籍海盐。”父咸,改名咸庆,字云伯,嘉 庆庚申(1800年)举人。《海盐县志》称 他“天资卓 ,读书目数行下。自经史子 集以及勾股算学,靡不掩…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是以痴狂自居的。《聊斋自志》里,他公开申明创作这部“孤愤”之书时的心态是“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他还认为,“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而他第一个有意识地大量地多侧面地塑造了一系列痴狂人物。明确地把痴狂人物作为自己的文学理想人物予以颂扬。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个大突破和创新。在蒲之前,文学作品中并没人专门写痴狂,作家往往只是有意无意地表现痴狂,蒲之后,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痴狂也只是间或偶然地表现。只有蒲松龄,明确地提出“痴狂”二宇,创造了中国文学中一个绝无仅有的痴狂人物体系。  相似文献   

11.
颜延年说:“阮公身事乱朝,常恐遇祸。因兹詠怀,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锺嵘《诗品》也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历代评释纷纭,意见很不一致。清代沈德潜更在他所辑的《古诗源》中评阮诗说:“阮公《詠怀》,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杂集于中,隻读者莫求归趣,此其为阮公诗也。必求时事以实之,则凿矣”。他这种根本反对别人深入研究的态度实在是要不得的。要是“令读者莫求归趣”就是作者的意图,那他作诗的目的简直是在和读者开玩笑了,阮公如有知,决不会同意的。《詠怀》第二十二首  相似文献   

12.
写这个问题之前,得先加个子题:感情是创作的动因,作家一种情感赋予他一系列作品以体系上的统一性。黑格尔在《美学》里讲到情感与艺术关系时这样说:”激情是构成艺术的真正中心和真正世界,”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是“艺术家自己所意识到的和感受到的。”沈从文对此有许多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切作品需要个性,都必须渗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沈从文别集·边城集》)如果“过分加重他的道德观念的责任,而忽略产生创造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可少的情感动力”(《抽象的抒情》第9面)是写不出好作品的,文学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见于文…  相似文献   

13.
《槐园梦忆》是梁实秋先生为怀念亡妻程季淑女士而写悼亡文章,亦是其“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顾了他们相识相知相恋相守一生的点点滴滴,虽平淡从容,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意。这些均得力于作者高超的驭笔能力和主张“平淡”的审美意识。梁实秋先生为文的平淡源于他对高越的精神家园的营造和厚重的文化内蕴,这对于后工业时代,消费社会中散文创作的商业化走向不无有着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用自然之笔抒写生命中的真实情感,尤其反映了祖母、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揭示了家庭中朴素的伦理亲情。归有光运用简洁、平淡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整篇散文的脉络是先讲"可喜",再讲"可悲",并将景、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真挚而自然的亲情。  相似文献   

15.
谁都想把文章写得新颖一些,如何才能“孤峰突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要想文章出新,关键不在写什么,而在怎么写。我们知道自居易的《琵琶行》的情节中琵琶艺人是怀抱琵琶拨弦弹奏的,可是在今天的《丝路花雨》舞剧中的英娘,却以其反弹琵琶的舞姿在万千观众间爆了彩。试想一下:一般艺人都是正弹琵琶的,所以一旦反其道而为之,就会顿然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散文成就并不在他的小说之下,而且可以与他时代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冰心等人相媲美。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名篇佳作,令人叹为观止,百读不厌!笔者读了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感到印象颇深,写下了这篇印象记。一较高层次的认识价值。郁达夫的游记散文,突破了“写自然就专写自然”的局限,“处处不忘自我”,“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是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在记写自然风物中,往往或隐、或显、或  相似文献   

17.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用自然之笔抒写生命中的真实情感,尤其反映了祖母、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揭示了家庭中朴素的伦理亲情.归有光运用简洁、平淡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整篇散文的脉络是先讲"可喜",再讲"可悲",并将景、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真挚而自然的亲情.  相似文献   

18.
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选上了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原有的《茶花赋》和《荔枝蜜》仍然保留。我认为《香山红叶》、《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三篇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以物喻人,语言精炼,诗意浓烈,结构又都是曲折有致,“卒章显志”,于是想就此来探求一下杨朔散文的奥秘。首先觉得这三个题目都很有诗意。我们都知道杨朔写散文“总要象写诗那样”“推敲字句”的,对于文章的题目,他更是精心斟酌。看“香山红叶”这个标题吧。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9.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对归有光《项脊轩志》的David Pollard译本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以生成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在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译者多用物称主语,并注意了形合、意合之间的差异.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译者运用了意译、解释性翻译、添加译注等策略.在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上,译者成功地再现了原文的风格,传达了原文语言形式的美感.这些翻译策略的运用提高了《项脊轩志》译文的翻译质量.分析表明,翻译适应选择论对中国古典散文的翻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怀念狼》体现了贾平凹“以实写虚”的文学创作理念,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怀念狼》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因整体性意象构建而造成文本主题的多义性,而且更在于整部作品蕴含深刻的悲剧寓意.小说展现了触目惊心的狼的灭绝和人的异化,在这双重悲剧后面,又隐藏着作者借这部悲剧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人类精神的迷失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