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始终持一种“健康”的怀疑,并进行执著的探索和创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更是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对自己的教学决策、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等进行审视、探索。并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收获:  相似文献   

2.
复习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中、高考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体会到:在复习课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避免“七忌”。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行分层次教学。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现实的作文教学却令人堪忧,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一种“耗时多,效益低”的难堪局面。如何适应作文课改,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转变教师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改变作文教学现状,这是摆在广大教研工作者和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而现在,小班化的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们应结合小班化教学,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快乐作文的实践因素,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高中数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不够,亦已成为达成高中数学新课标宗旨的“瓶颈”.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应努力立足于认知与行为活动的心理科学基础上.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心理化途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李慕华 《中南论坛》2007,2(2):48-49,65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会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主要因素,两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该文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阐述了教学工作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堂“活”字教学实施需从“乐”、“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作文,往往是学生生活感悟、情感体验、才智灵性的一种综合体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好还要写得快。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写好事就是“三子”——车上让位子、上坡帮推车子、街上捡皮夹子,这种境况让语文教师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这里需要就是指兴趣满足。有人说:“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情境式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事例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十四年前.因为三尺讲台的诱惑.和对未来的憧憬,我开始了不懈的追求、实践、探索。我的理想是使自己的教学与众不同.不仅带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享受汲取知识的过程。我决心成为一名快乐的教师。为此.我在教学中研究学生.在探索中感悟课堂,在实践中反思问题.在思考中获得乐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前无情的丈夫离我而去.  相似文献   

11.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度关注“预设”而淡漠了“生成”,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自由空间的缩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简化“预设”,而突出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并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衡量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究其原因.我想与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方式,千篇一律的评价标准和落入俗套的评语不无关系。只要我们翻阅学生的习作本,诸如:“内容不具体”、“语言不通顺”、“书写不工整”等“空、泛、旧、浅”的评语比比皆是。教师们“呕心沥血”作的评语让学生摸小着头脑.也感到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一提“作文”。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怕教或怕学。能否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为此,我把它视为教学重点加以研究。我认为: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习作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作文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学论的一般原理,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应将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作为首要宗旨。该课程必须按体系性、衔接性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其作为“原理性”而非“概论性”课程的特色。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教学范式由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以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实施建议,不仅为学生的习作空间带来无限的活力,也为多年来困扰在语文教师心头的“耗时低效”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利用新课改精神指导学生的习作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一定的认识目标和发展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首先考虑到学生,要从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全过程参与。对中学生来说,认识能力处在中等的层次上,他们习惯于具体地分析问题,单一理解问题;在具体方法的获得上,更是依靠对教师的模仿。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时应精心推敲。首先是注重具体的分析,加强示范,“教师应该经常通过良好的示范演奏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在教学《快乐的女战士》中,我设计…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被有人视为“不按常理出牌”的我,却是“歪”打正着,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热情和习作水平普遍提高。那么。我在作文教学上是如何指导学生“歪”着写的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作文教学“歪”理。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的本质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现代国外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主要观点:教学过程是使学生形成习惯的过程,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完成多方面功能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集体认识的过程,形成完好“人际关系”的过程,是一个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
五月里我在学校展示了新诗创作课:“创新——诗歌的生命和源泉。”课上所展示的学生新诗作品得到听课教师的称赞。我在整个新诗指导、创作和交流的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所蕴藏的那种令人欣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对本次新诗创作课作了几点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教学主体混淆、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弊端,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从论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论基础着手,从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引进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优化思维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和研修方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