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课文插图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于课本中,具有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的印象,使读者认识得更清楚的功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版本不一,风格各异,但都配有形象、明快、优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我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图用图,手脑并用,图文结合,通过看图、改图、绘图,使一幅幅课文插图活起来,不仅能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还能很容易理解课文,也能增长学生的才干,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语文课本的有关课文中有三个很重要的、也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词未作解释,而在教学参考书中的解释又是欠妥的。现将拙见形诸文学,以与有关执笔人及广大的中学师生讨论之。所说课本,为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试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一直有这样一种理解,以为掌握了语文知识、学好了课文就是具有了语文能力。因而我们的各级各类语文测试,常常把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文的理解,作为测试的主要内容。这样,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就变得模糊不清了,教师为教知识而教,语言知识越来越多地进了课堂,课...  相似文献   

4.
提到作文,学生最头疼的就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差不多忘记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整。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记很多的材料,有时我们也可以把自己学过的课文中的材料拿过来,经过我们自己的思考、加工,为我们的作文所用,丰富我们作文的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办法。现就高中六册的语文课本进行写作素材的梳理,希望能帮助学生解决材料问题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7,(5):30-3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类事物,也总会有区别,所以我们在说明事物时,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就是事物之间区别的标志。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外露的,有的是内涵的;有的是现象,有的是本质。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要尽力找到它的本质特征,这样才能深刻地说明它。怎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深入研究,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特征,认清本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法国GEO杂志做了一次读者阅读习惯的调查,一个读者将会很快浏览一遍整个杂志,然后停留在最吸引他的图片上,在这之后再进行阅读……。从这个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今的出版物上,图片的份量变得越来越重。然而,在我们校报上刊用的照片,有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7.
写好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目标。纵观初中六册课本.所选课文大多为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8.
找不同     
百图 《山西老年》2011,(1):33-33,48
下面两幅图片中,一共有六处不同,试着找出来吧!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31课《批评和自我批评》,节选自毛泽东同志《论联合政府》第五部分《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关于这一课文的论点和结构,我们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学参考书》的说法,似有值得商榷之处。 本文的论点是不是就是课题抑或说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或者是不是课文的第一句“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讨论这一问题。不能有主观随意性。应以文章本身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类像的女性——论女性在当代文化中的审美角色孙华彤当安迪·沃霍尔把玛丽莲·梦露的图片清样在画布上以连续纹样形式复制时,他昭示出当代文化中女性角色的一种真实:女性,是一幅粗糙的、尚未完成也难以完成的图片清样,是一帧经过简化夸张、通向感官愉悦的图像,是...  相似文献   

11.
中语课本对古文通假字的注释存在着疏误:课文中明显使用了通假字,注释却未予注明。本文针对课本中所涉及的主要例字,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辨析论证。  相似文献   

12.
张红军 《新天地》2011,(12):438-439
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挂图、图片、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  相似文献   

13.
有的课文,课本后提出了明确的思考和练习要求,仔细琢磨这些练习题,其实正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重点难点所在,回答了这些问题,一篇文章也就迎刃而解了。对这类课文,我常常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一些表格或示图,以此为突破口,使学生抓住重点,攻下难点。如教高二第四册从《老残游记》中节选的小说《明湖居听书》一课,我设计了两表一图,学生完成了这个练习,也就基本学好了这篇课文。一表(根据题目“分别举出例子,具体分析侧面描写怎样有力地表现了白妞的高超技艺”设计)侧面描写(注:要求学生填写“内容”和“作用”二栏)表二(…  相似文献   

14.
客厅撷趣 凡是与夏琫瑛老人接触过的人,都会惊讶这位80多岁的老人思维清晰,观念超前;凡是到过夏老家的人,都会惊叹夏老家庭陈设简单,家俱破旧,生活简朴,唯有客厅几幅国画与书法却有一番情趣。仅有十多平方米的客厅内悬挂着来自世界各地友人的书画作品。这些书画友人,有的是著名史学家,有的是丹青名人,有的曾是沙场将军,有的是专家教授。小小客厅连通四海友谊,幅幅丹青凝聚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15.
论余秋雨散文的文体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元的历史文化审美素材被赋予浓重的人学色彩。思考文化人的集体性格和命运,是余秋雨散文的轴心。那一幅幅历史造象,有效地消解了思考的疲乏,使深刻的探求和推论变得润畅活泼,有一种生命力的贯通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引申假借”的性质 ,指出有的是词义引申 ,有的是用字假借 ,拟声拟态词 ,语境临时义等。并剖析了段氏造成这种矛盾和失误的原因 :有社会历史的、也有语言本身的。我们治学既不能盲从古人 ,也不应苛求古人  相似文献   

17.
分析结构揭示哲理─—浅谈《一盆万年青》的导读黎治川(湛江师院中文系湛江524048)陶钝的《一盆万年青》发表在1961年7月15日的《人民日报》,现已选入初中第四册语文课本,编为课外自读课文。教学参考书未有资料,只有课文开头的自读提示和傍批的提问.提...  相似文献   

18.
<正>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曹刿论战》一文中,有“公与之乘”一句,我对课文后边关于此句的注释有异议。请看课文后边的注释:[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代词,他,指曹刿。(见初中课本第五册)很显然,此句的注释是把“乘”当做动词“乘坐”讲了。我以为有不妥之处,因为“乘”(shèng)在古代是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注释的表述原则 中学语文课本的注释,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学、训诂学、考证学等。课文中众多注释,一般又不出自一人之手。如果对注释的表述没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注释就会处于一种不统一的混乱状态,因而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目的的实现。从教学实践看,目前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表述,就缺少这样一个总的指导原则,存在着语法有误、释义不准、口语与文言并存等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摆正注释在课本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中学语文课的词语教学大体上有两条途径:一是看注释——看课文附注上的词语解释;一是查词典——从词典上查课本里没有注解的词语。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以上两种途径不一定行得通。有些词语,课文上既无注解,词典上也未收入,如“宽廓”(《听潮》,初中语文第四册)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也未收入。有些词语,在词典上的解释还不够确切,或不够全面。有的时候,也无法借助课本、词典,如考场应试,路遇询问。因此,还得掌握一些解释词语的方法,找到“点石成金”的手指,才能见石点金,遇词解词,才能防止解词上的“本本主义”,发展思维能力。 解释词语方法很多,归纳起来,约有十种。 一、直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