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天地》2011,(11):40
在人们的印象中,当我们处于积极愉快心情中,我们会容易信任别人。然而,美国一项研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心情愉快反而会减少对其他人的信任。研究人员称,快乐的时候人们不会认真地处理外界的信息,而主要依靠以往的想法来评估别人的可信性。如果你容易信任陌生人,往往是因为你与他们的性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问小孩子腊月二十三是什么节日,他们中大部分人肯定会回答不知道.但如果你问他们11月11日是什么节日.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光棍节;如果你问老人圣诞节是什么时候,他们会以摇头来回答你,但是如果你问他们光棍节是什么时候,他们会大声告诉你:11月11日。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会接触到很多人,例如父母、老师、同学、亲戚甚至陌生人,你认真关注过你身边的人吗?你认真地体悟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吗?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一张关切的脸带给你的是温暖;  相似文献   

4.
想一想,走在街上,遇到那些穷困潦倒的人,你会不会加快脚步,避开他们卑微的、乞求的眼神?你会不会吝啬一枚硬币的清脆?或者,一个微笑的温暖?你为自己找借口——传说他们是职业行乞者,比自己还富有;有时,你拿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当自己的挡箭牌。可是,每一次在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你还是心里一紧,因为说到底,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的过程和模式、熟人间的信任及信任机制的变化、"人情法则"的变迁角度对当代中国熟人间的人际交往进行探讨.认为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经历礼遇-工具-感情的动态发展过程,呈现出由远及近的人缘-人情-人伦交往模式;熟人间的信任是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糅合,关系运作和法制约束是信任的建立机制;"做人情"的熟人对象,在关系内容范围泛化的同时,要求关系程度上的深化;在关系取向的中国."利益法则"很大程度上与"人情法则"而非"公平法则"联系在一起,个体的现代性影响三法则的博弈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讲课的时候,有学生对我说,自己常常不自觉地淡化了父母的恩情,忽视他们的感受,觉得他们对自己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陌生人的小小帮助就会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7.
信息频道     
《华人时刊》2011,(8):84-85
留美谨记"入乡随俗"据美国《侨报》报道,中美文化差异很大,许多留学生一时间不能适应。在美国饭后埋单时不要轻易为同学或朋友付账,如果你这样做了,美国人觉得欠了你一个人情,得时刻想着什么时候或者是什么合适的机会去还你。因此,一同吃饭或办事花钱的时候,自个花自个的就行,不用考虑他们。同时不要随意给同学朋友送东西。除了正式的场合,比如生日、特殊的日子的时候,可以给他们送礼物外,其他  相似文献   

8.
常识来说,信任的前提必须是对信任对象的信息有所了解,那么对象的信息,包括品格、身份、名誉等将成为信任的条件。但是,现代开放社会中面临的更多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的交往通常面对的都是对象道德品格信息的"缺场",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对信任的"不选择"或不作为,这就导致了现代社会巨大的信任危机。而在现代社会中,却存在着其他形式的信任,即基于专门知识、体制和一种所谓商业精神的信任,这些信任虽然可以允许对象信息的缺场,但是其信任的根基却是规则或契约信息的完全"在场",而非对主体本身的信任。孔子曾提出"不逆诈,不亿不信"的原则,即不随意臆测他人是否相信自己的待人原则,这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品质,这种无条件的信任的风险和风险的担当诚然需要社会正义来支撑,但这种作为道德的信任上升为一种当代社会的伦理精神却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9.
航向标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结识了不少小伙伴。他们有的是同学,有的是邻居,有的是亲友的孩子……你是不是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呢?他们做的事是不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的一些事写下来,要把事情写清楚,语句要通顺。看一看你的作文能得几张?选择活跃在身边有个性、较典型的、给自己以良好影响的小伙伴。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你发现他有个性,并且喜欢他,为什么不试试写写他呢?选择一两件最能表现这个人性格、品质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把他某一方面的品格突现出来,使大家没见到这个人,但已觉得很熟悉了。你想到“创新”了吗?是立…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以下这些话,你是否常对你的父母说,如果出现的频率过高,就真的应该好好检讨了。1.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别口罗嗦了!(太多时候的千叮万嘱,是因为他们把关心时刻挂在嘴上。)  相似文献   

11.
如果现在你还跟邻居"老死不相往来",那就太落伍了。远亲不如近邻,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最先出手的就是你的邻居。如果你能主动按响你  相似文献   

12.
正多少年前,我教高三的时候,第一次作文的题目总是"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没想到竟然成为江西省2007年的高考题目。这也应该算是猜中了高考题目吧!说真的,如果把语文比作一个人的话,她就一定有她自己的"眼神"和"背影"。作为一个从教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和语文相厮相守,风雨同行,这其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先说说语文的眼神吧把"语文"当成职业的时候,她就像田间辛勤劳作的母亲,头顶烈日,脚踩大地,常年累月,但收获甚微……我们看到的是辛苦的眼神!把"语文"当成事业的时候,她就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诞生,一方面形塑了一种经由互联网中介的全新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也凸显了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风险。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风险并没有让青少年在陌生人面前止步,相反,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的确建立起了真实的人际信任关系,而且这种信任关系不仅出现在熟人之间,还出现在陌生人之间。但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对熟人的信任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而回归分析则发现,网络交往认知是影响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春日迟迟 《可乐》2008,(10):60-60
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在闲下来的时候,会读一些东西消遣。在所有消遣类读物中,他最厌恶的就是那种吃饱了饭歌颂"快乐就是那么简单"的文章。劳动人民过上好日子容易吗?不容易!你怎么能说什么"望峰息心窥谷忘返"——好像一个人只要学会  相似文献   

15.
《成才与就业》2014,(Z3):78-83
不少用人单位的面试官反映,现在很多青年学生在面试中的回答惊人一致并且有"套路",让人觉得"很不诚恳"。比如让求职的学生回答"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这个问题时,很多同学的回答为:优点是"认真细心",缺点是"对事情太认真,以至于有时候有点纠结"。还有一些学生为顺利通过求职面试,会事先学习所谓的"就业圣经""面试技巧";在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时,他们会刻意按面试官的喜好来回答并展现自己。如:本来好静的同学极力表现得开朗外向,喜欢独自工作的人硬是装作团队精神很强,擅长执行而不是做决策的同学却说自己的领导能力如何受人赞赏……这真的是面试者的"本色"吗,还是经过了一定的"包装"?对此,你怎么看,你是否考虑过"本色求职"这一问题?如果你去面试,你会怎样展现自己;如果你已有一些面试经历,你是怎么表现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社交媒体给社会个体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在二次脱域中,匿名化的社交场域重构了陌生人社会的内涵和边界,形成了稠密型的新陌生人社会。原子化的个体在幻化的匿名社交过程中摆脱了先赋身份和自致身份的桎梏,以自定义身份为角色互动的前提,建构了一个去习俗型信任和去契约型信任的社交空间。中国本土化的"关系"型社交逻辑也在这一场域失范,在赋权的同时出现了异化。治理这种异化的路径,应该是在承认匿名化社交逻辑的前提下,适度回归到契约型信任。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参与促进老年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其健康产生积影响。社会参与是在"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在微观社会情景中"再熟人化"的空间实践,参与活动将分散在各个私人空间的老年人吸纳在一起,以趣缘活动增进相互之间信任,形成不同形式的交往圈子。老年人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能够扩大生活圈子并融入社会,增进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信任和集体情感,实现社会融合。政府和社会应多关怀老年人的精神需要,培育和建构老年人生活和交往互动的活动圈子。  相似文献   

18.
华灯初上,依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触不到一双手的温度,找不到一个人与你并肩,没有一个人同你说笑,你侧过头的时候,周遭一片空茫,有的只是陌生人那张空漠的脸。彼时,你寂寞么?  相似文献   

19.
正说话之前,有三个筛子:真实、善意和价值。真实和善意比较容易理解,而"价值"却总是被很多人忽略。那么,怎样才能说出有价值的话呢?说出有价值的话,要经过三关。在脱口而出之前,你需要仔细考量。第一关你说的一定对吗?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放弃了会计专业,不打算去银行工作。父母很担心,他们认为银行是个铁饭碗,说:"女孩子,还是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后来,我辗转奋斗了10年,成了一名职业经理人。在  相似文献   

20.
感谢     
记得读过的一篇文章中说,日本人每餐前都要说上一句:"感谢用你的生命延续我的生命",就如同欧美的人们每餐前要说"感谢上帝赐给我们食物"一样。也许你们觉得这种做法没有必要,而且有点近乎可笑。那么,当你每天吃着妈妈给你做的可口的饭菜的时候,当你玩弄爸爸给买的玩具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应感谢他们呢?当你在节日里接受亲朋好友送的礼物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要感谢他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