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各苗族聚居区的巫师称谓繁复。苗族巫师又因性别差异与技能高低而有层级区分,蛊婆与无常则是苗巫之卑贱者。其职业传承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并有阴传、阳传或自学三种传承模式,他们不仅是苗族社会中非职业性的宗教从业者,而且还是本民族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多数美国苗族仍然坚守传统的萨满信仰。灵魂信仰是美国苗族萨满信仰的核心所在,以萨满师傅主持的各类通灵仪式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萨满仪式,灵魂与个体肉身结合、和谐共居并最终分离,达到灵魂再生并永恒存在的目的。美国苗族传统的萨满信仰,是苗族流散到美国后在文化冲突与适应过程中所确立的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为美国苗族的精神与心理健康提供了保障,为彼此间相互帮助与依存提供了路径,在美国苗族社区重建与维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苗族     
文章主要介绍美国的苗族移民的基本情况。从他们的基本人口状况到他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不仅介绍了他们移民美国后文化适应中的困境,更强调了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和因此取得的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和平、富强、平等和民主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人类总存在着认知上的局限,即存在着认识上的缺陷、失误和空白。 对苗族信仰而言,正是对人的认知局限、对自然的认识局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局限为信仰的产生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湖北苗族大体都是清代乾嘉前后由湘黔等地外迁而来的苗族移民,他们实际代表着苗族整体的一个往往被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充分利用田野材料,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及由此形成的心理特征进行横向的剖析和纵向的勾勒,以期引起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重庆移民及其特点,分析了重庆移民的宗教信仰与情况.特别是对于重庆地区移民初期的情感与信仰,移民不断本土化后的信仰泛化情况做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巫术从种类来分,大体可以分为禁气符咒、作祟或除祟、樟柳与灵哥、厌胜和厌镇以及幻术几大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明代,巫术活动逐渐世俗化,由圣人之术演变成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8.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要素,祠庙、会馆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在清代四川移民社会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入川之初以会馆为舞台、以神灵为媒介而进行的对抗与融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对等交流和移民试图融入新的家乡的愿望,清代中期之后会馆祀神出现的分祀、兼祀、合祀甚至改祀等情形体现了移民和土著通过神灵信仰实现社会整合的努力,而清代后期会馆、祠庙纷纷改祀、兼祀关羽的情形则充分说明了移民社会走出狭隘乡土的局限和移民社会整合的实现,同时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开放性和试图融入全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各种移民文化不断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从殖民时代的WASP(W h 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20世纪初形成的熔炉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的文化多元主义,美国文化从欧洲中心的一元文化观走向多元文化观,这种走向彰显出美国文化渐趋开放、包容的特性。移民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美国文化异质多元的特性。多元性和一体化的统一、融合与冲突并存是美国移民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至今有关苗族古歌语言的研究成果极少,且集中在对某一方言苗族古歌中词汇的分析和探讨,没有对苗语各方言古歌的词汇进行整体上的比较和分析,更没有涉及古歌的语法、语音等方面。本文认为,把苗语三大方言的古歌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来全面考察古歌的语言现象及特点,并从历史语言学与音系学的角度出发,对苗族古歌的语言作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这是苗族古歌语言研究将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  相似文献   

13.
国外关于苗族的研究,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著述丰硕,成绩斐然.但由于译介工作未能跟上,国内苗学界对此知之甚少.这于国际苗学的交流、对话及全面发展十分不利.本文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从学术史的角度对国外苗学进行初步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接触和交往,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明显.当然,苗、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是双向的,但并不是均等的.由于汉民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汉语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交际用语,因而汉语对苗语的影响比苗语对汉语的影响要大得多.探讨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既可从中窥见苗族与汉族、苗语与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又有助于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的交际,还有助于开展苗汉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21日榕江县计划乡所在地的加两苗寨举行了最新的一次议榔活动,来自该县计划、八开、定威、兴华、三江、两汪、平江7个乡50多个苗寨400多名苗族男女参加议榔大会."加两议榔"是苗族地区典型的自发的民俗改革活动,研究这次议榔活动的内容、性质、作用与影响及其民族文化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传统史学忽视女性历史的书写,而苗族女性史料则更少见于正史。运用民间遗存的各种文献,虽不免会遇到碎片化的窘境,然若从全国大量发现的民间历史文献中仔细捡练,亦能一窥下层妇女之生活实况。清代苗族女性生活实况的考察,囿于史料,极难展开。近年来,贵州清水江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民间历史文献,从这些契约文书、碑刻和族谱等民间生活史料,既可了解清代苗族女性通过"租山栽杉"在经济上的独立地位,又可了解她们"上碑入谱"的社会权利,还可以了解到她们的婚姻缔结之变化及自由,是研究清代苗族女性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7.
摘要: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苗族只能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记录和叙述其艰难的迁徙史,因而演绎成为具有史诗性质的古歌。苗族古歌在内容和传承方式上均有特殊的神秘色彩,不仅具有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文学、神话学、音乐学、美学价值,在教育、审美和娱乐等方面也有较高价值,其口传范式尤其引人注目。将苗族古歌置于历史的特定场域加以考察,思考口传史诗范式在苗族古歌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苗族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面貌,也可以为口传史诗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史诗研究视野及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8.
苗族古歌是唱者之唱与听者之听的双向交流,苗族古歌唱者包含巴兑、东郎、褒牧、理老及歌师;苗族古歌由于其歌谣的听觉性从而其接受者多元,包含苗族民众、世间生物甚至鬼神与亡灵。  相似文献   

19.
一个美籍苗人家族的迁徙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一个美籍苗人家庭的经历。在过去的 2 5年中,MaYang一家作为难民,从老挝到达泰国阿根廷,后又移民到美国,家庭遭遇了分离与重逢。1 980年,MaYang一家来到阿根廷,但他的父母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去了美国。1 1年后,当MaYang一家移民到美国时,他们全家得以重逢。在美国,MaYang一家与其他苗人家庭一样,不得不从最底层开始。2 0 0 1年,不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MaYang一家已完全适应美国社会了,4个女儿都在上大学,并能流利地讲苗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等三种语言。MaYang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能维持家庭的花销。他们的迁徙历程还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苗族的村寨居住权和土地所有权是苗族在迁徙和开拓过程中形成的,而这一历史过程需要借助于苗族古歌所演唱的内容和族群记忆。苗族古歌中的土地问题最重要的是各族群或家族对土地居住权的竞争,随着人口的繁衍,苗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地继承和交换体系。苗族古歌中所反映的土地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家族和姻亲网络基础之上的,土地的继承依靠"父亲-儿子"之间的父系传承,而交换体系是一种作为"礼物"的"姑娘田",随女儿进入婆家,又随姑妈之女的还娘头回归舅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苗族原有的土地交换体系,从而出现土地交换的两重性格局,既有作为礼物的土地交换体系,又存在作为财富的土地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