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误读的正面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些中国人和中国学者 ,有一种坚定的信念 ,以为欧洲人和汉学家不可能理解中国 ,他们免不了用东方的思想方式歪曲和误解中国。可是 ,中国学者难道不曾误读欧洲吗 ?中国有理由要求欧洲人按照中国方式来解释中国吗 ?欧洲学者出于政治正确性的考虑 ,屈从于中国建议的解释中国的中国方式 ,果真有助于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吗 ?误读全然是消极的吗 ?这仅仅是本文打算回答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保险经营的性质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保险是一种商品,保险经营是一种商品经营.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险是不是一种商品,保险经营是不是一种商品经营呢?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一种福利性的事业,是劳动保险和社会救济之外的又一项补充福利形式.按照这种观点,保险不是一种商品;保险经营不是商品经营.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存在各种形态的商品,如物质形态的商品,技术形态的商品,劳务形态的商品,等等.保险商品是劳务商品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胡适和梁漱溟分别是现代中国西化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本文仅就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作一比较研究,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 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曾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归结为“一种新态度”。他称这种“新态度”为“评判的态度”,并且强调指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持的也是这种“评判的态度”。 根据胡适的解释,所谓“评判的态度”,如果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来表示,就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它“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 (一)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二)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 (三)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根抵属农耕文化.用粮食酿造醇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便有了“酉”(酉:古“酒”字)的记载。酒所具有的致醉功能使人进入一种独特的感觉世界,并由此而在历史的思想精神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酒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和信息为主的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自于它们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精神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巨大规范性的精神力量,她不仅体现在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而且也体现在这个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中.文化产业与民族文化精神之间是互动互补关系,具体表现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旗帜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法文化自古发育不良,这一点为世人所公认。但最近,有些学者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又认为礼是中国古代民法的首要渊源。如果这一观点成立,具有几千年礼教传统的中国的民法文化,不但不存在发育不良的问题,而且远远走在世界前列了。一、问题的提出:礼是中国古代民法吗?礼是民法的渊源吗?民法文化不发达,并不是表现在没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上(英美法系的国家也没有完整的民法典,但民法也很发达),也不是表现在所谓的“民刑不分”上(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相似文献   

7.
“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资本论》第1卷,第89页)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揭示了价值的本质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阐明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存在条件,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华,而且概括了商品经济的共性。我国现阶段还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既然凝集在产品中的劳动仍需通过商品及其价值形式来体现,那末,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难道就不存在某种拜物教性质吗?它的拜物教性质难道不随着它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根本变化而具有新特点吗?长期以来,我们回避或者否认这个事实,现在提出  相似文献   

8.
本期话语     
一百多年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处于文化透 支和文化 赤字的过程并不断被误读、妖魔化、平面化的国家。百余年来中国从西方 翻译了近 10万本书,但是西方实际翻译的中文书却很少。因此,有人提出中国在努 力学习西方 现代化的 同时,应该 从一 个世 纪的“文 化拿来 ”进 入到 当代的中国文化输出,以复兴民族文化。此论的用意当然是好的。 关键是我们能输出什么?我们为什么出现了文化透支和文化赤字?曾几何时,我们的文化在历史上不也远播四方、泽被人类吗? 根源就在创造力的衰退、思想的枯萎板结。远的不说,就以当下 中国大陆 出版…  相似文献   

9.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界是由民族组成的。当今世界,民族林立:巍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人们常常会想到或问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56个民族吗?中国古代出现过一些什么民族?它们是怎样形成,发展或消失的?中国当代的这些民族又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民族又各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对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其中有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及其特点的研究,有对西方文化的研究;在实用研究方面则有企业文化的研究、商业文化的研究等等。但是至今好象还没有提出对商品文化进行研究的问题。实际上,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对商品文化进行研究。这对全面认识商品社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一、商品文化的涵义什么是商品文化?商品文化主要是指由商品经济生发出来的精神产物,如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适应发展商品经济需要的思想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等。广义的商品文化,还包括:人们所创造的、为商品流通所需要的物质手段和设施,如货币、银行、交易所等;为维护和发展商品生产所必需的秩序、制度和典章条例等。商品文化的核心则是商品等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传统商品文化的定义、内容及特点1、中国传统商品文化的定义中国传统商品文化作为商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商品文化一般的共性,又有个性。具体说来中国传统商品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因而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并溶工艺、技术与民族文化于一炉的商品文化的有机整体。商品文化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问。说古老,因为自从有了商品的便有商品文化。说年轻,因为商品文化在过去只限于零星的研究,或作为其它学科的附属物,如西方学者在研究消费文化时非常注重消费品中文化内涵的研究。他们认识到,这些商品除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文化内涵,并能传播这些内涵。因而,他们把商品中文化内涵分为:文化范畴文化准则,人类实践不断使文化范畴物化,通过商品可以将不同的文化范畴物化为具有特征的可见实体。在商品中反映了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各种文化范畴,也可以通过商品使空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肖显静 《人文杂志》2004,(1):170-175
消费社会是通过生产消费主义文化来生产消费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核心是商品符号意义的生产。它使得商品具有符号象征性 :不仅是一种能指 ,也是一种所指 ;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也具有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如此 ,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性 :一是消费符号 ;二是符号的消费。而所有这一切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 ,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跨越国界从而面向世界的一种经营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现代开放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趋势.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积累和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部门在北京市场作过的一项调查表明,约有50%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注意有无防伪标识,他们认为,凡是有防伪标识的商品肯定是“真货”。 事实真是如此吗?防伪标识果真是商品的守门神吗? 199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特别发文推广在名优产品上使用防伪技术。由于市场的需求,防伪产品的生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商品?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要弄清什么是商品,首先应该看什么是商品的质.各种事物都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什么是商品,什么不是商品,就看这个事物是否具有商品的质,抓住商品的质就能把它和其它的事物区别开来.我认为商品的质就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不具有这两种属性的事物,就不能叫做商品.如产品(指直接分配的劳动产品)它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由于质的不同,才有可能把商品与产品区别开来.但有的同志认为,商品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是一个由符号组成的象征系统.节日文化必定要借助一定的外在形式即符号才能得以表现和传播。利用商业化途径,推进传统节日的"符号化"生存,可以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化软实力的双重发展。把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作为商品与产业来经营。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三大传统节假日为积极对待传统节日的产业化策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商品的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者在分析中国旅游商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指出应该树立大旅游商品的观念,用市场导向的观点来推动旅游商品的生产和经营。作者在文中深刻论述了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和开发的理论,提出了开发旅游商品的创新策略和发展中国旅游商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其奎 《学术界》2007,(3):92-102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商品的概念 什么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争论了好多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商品是劳动产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由它所依以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占有产品——决定的。由于社会分工,各种劳动产品就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互相交换;  相似文献   

20.
刘扬忠的近著《诗与酒》,继鲁迅、王瑶之后,在文化心理的层面上梳理了诗与酒的内在联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书从历时、共时两个维度,剖析了酒对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的浸染和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