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唯美主义是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 ,在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唯美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导致了文艺批评界对其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唯美主义产生、发展、衰落过程的全面分析 ,不仅有助于对其上承古典文论、下开现代派先河之历史作用的认识 ,而且也有助于对该流派作出客观、公正、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唯美主义是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 ,在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唯美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导致了文艺批评界对其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唯美主义产生、发展、衰落过程的全面分析 ,不仅有助于对其上承古典文论 ,下开现代派先河之历史作用的认识 ,而且也有助于对该流派作出客观、公正、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唯美主义的核心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终极追求是在艺术的纯粹形式中获得审美解放。随着西学东渐,唯美主义传播到中国。这一理论思潮在观照中国问题的时候不得不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而经历重新调校,其理论的生成、建构、实践、消解都与中国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中国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社会学视域的分析是认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的重要路径,有利于将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谱系以澄明、敞开的状态呈现于历史面前,有利于丰富对中国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理论谱系理解的阐释维度。  相似文献   

4.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自幼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古希腊精神的影子。解析《道林.格雷画像》中体现出的柏拉图式爱情,不仅有利于把握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更有助于研究在唯美主义中所透露出的希腊精神。  相似文献   

5.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奥斯卡·王尔德一生都在贯彻唯美主义思想.其童话作品从文字表达、取材立意和内在精髓上都深刻体现了唯美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6.
唯美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想,在英国具有原发性质,但外来理论的输入为其发展成为一种批评思潮注入了激进的催化因素。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中,瓦尔特.佩特是第一阶段的代表。与传统唯美主义批评相比,佩特对唯美主义批评主题进行了重大的调整:由对文学自律的集中探讨转移到了对于个人主体性地位的确立以及文学艺术拯救功能的重点思考。王尔德则是第二阶段的代表,也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集大成者,其批评实践、理论建构从逻辑上标志着唯美主义批评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西方唯美主义戏剧思潮型塑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面貌,尤其是历史剧。唯美主义使历史剧在思想观念、艺术思维、审美视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但并未出现鲜明的唯美主义戏剧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危机加剧,唯美主义风潮在感应时代的节律中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8.
论文选取五四文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当时诸文学流派对西方唯美主义的接受,以此为着眼点来思考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问题.论文聚焦于五四文学,但并非全面叙述整个五四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而是以唯美主义的审美现代性作为理论资源和研究策略,考察这一时期几个十分突出而且意见迥异的文学流派及作家代表作品,运用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哲学分析来论证唯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作为年轻的京派文人,在其创作的文学道路上有一段可以称为"京派时期"的创作期,时间从1931年秋至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这一时期是何其芳多元创作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都有涉猎,艺术特征总体体现唯美主义,思想上把京派追求艺术独立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但在他"京派时期"的后期,思想与创作随着人生路径的曲折与外部境遇的变化在不断嬗变,从极端追求唯美主义向现实主义渐变.通过对何其芳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清他走向延安革命前的思想与文学追求,有助于研究其整个文学道路,对探讨现代典型作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其源头可上溯到德国的康德美学,是唯美主义者把艺术(尤其是诗)划归为康德所说的纯粹美的领域的结果.文章循着康德关于纯粹美的论述的逻辑,从艺术不同于功利与道德训诫、艺术不同于科学知识、艺术的价值重在形式和重在用语言再现感官的印象三个方面,对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艺术理论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整理.  相似文献   

11.
审美主义是在近现代西方出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上的审美一元论思想,受其影响,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具有美学化倾向,在审美体验论、审美感性论、审美形式论、审美超越论、审美本质论等理论环节上显示出审美主义之审美一元论和感性本体论的倾向。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局限,对于推进我国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审美主义是在近现代西方出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价值取向上的审美一元论思想 ,受其影响 ,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具有美学化倾向 ,在审美体验论、审美感性论、审美形式论、审美超越论、审美本质论等理论环节上显示出审美主义之审美一元论和感性本体论的倾向。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局限 ,对于推进我国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杰出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创作了大量的意识流小说,其中《海浪》是重要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唯美主义特征、心理展示及反传统意象的运用,对作品的现代主义特色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泓峻 《南都学坛》2010,30(5):57-61
对于新中国文学理论建构而言,具有权威性的话语资源,首先是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其次是苏联文论。在有限的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著中,毛泽东不仅对许多文艺内部的具体问题缺乏学术性的论述与探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没有进行系统、深入的阐释。苏联文论承接的是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19世纪俄国文论传统,这一传统又与整个欧洲学术传统相衔接。虽然它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对许多具体的文艺问题,都有学理层面的思考与探索。20世纪50年代苏联文论开始"解冻",这一理论动态也能够迅速被介绍到中国并产生影响。建国初期,在中西方古典文论及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失语的情况下,苏联文论成为国内理论工作者试图填补毛泽东文艺思想留下的理论空白、突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局限,校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偏颇时,唯一能够借用的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唯美/颓废"倾向不能被看做一种独立存在的文学思潮形态.西方的唯美主义思潮本身即是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之时的某种过渡形态.由于中国特定的现代性境遇的限制,唯美主义在进入汉语语境之后即出现了分化."唯美/颓废"的思想倾向一直是作为附带性的因素参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建构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中国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的发展及其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生态批评的研究迅速成为中国文论研究中广受关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在经过了萌发和草创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了学理的探索、丰富和深化阶段。尽管中国生态批评及其理论形态的生态文艺学、生态美学目前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但理论上的尝试和建设及争鸣已开启了学科建构的新视角、新观点,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中国的生态批评和生态美学研究已初见规模,并必将在新世纪中国文论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康德美学所提出的“审美无利害性”概念在理论上给当时的文学艺术极大的启发,文学艺术转向自身的价值追求,开创了西方现代批评的先锋。文中通过分析康德对审美无利害性的阐释,以及唯美主义思潮是如何吸收康德美学思想、进而提出“艺术无功利”和“为艺术而艺术”等惊世骇俗的理论口号,并厘清它与康德美学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这一文艺思潮的历史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中现代主义观念的出现是从晚清文学游戏观的出现开始的。这也是梁启超文学“新民说”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它与西方康德、尼采等现代主义美学思想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其演变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主义文论的话语表达,并最终体现为王国维的“无用之用”文学观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