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茶史及茶文化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国茶道》《中国茶艺》《茶文化学》等书。丁以寿博客名为“无为茶人”。无为是丁以寿的老家,同时他又受老庄“无为”思想的影响,这个名称恰如其分。当然,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顺其自然。丁以寿与茶结缘已有34年,他惜茶、爱茶、研究茶,精通茶艺、茶道,他将茶融入了自己的生命里,凝练出如茶般的清净、淡然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母亲茶     
左怀利 《老年世界》2014,(14):28-28
饮茶的习惯由来已久,最倾心“铁观音”的馥郁,然而,拥有“母亲茶”之后,它们便淡出了我的生活。 “母亲茶”的称谓是我的妄定。这茶并非来自树上,漫漫山野比比皆是。它生于春壮与夏,主颈上缀着簇簇白花,《诗经》有云:“采茶薪樗,食我农夫”;《神农本草经》称它是清热解毒良药。它性味辛、苦、微寒……是苦菜,母亲就是用它炒制“母亲茶”。  相似文献   

3.
啜茗乐     
啜茗乐赵海洲开门七件事,茶占一席之地。“日高人渴漫思茶”,一以解渴;“寒夜客来茶当酒”,二以待客。但茶的原始功能却是治病和祭祀。《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古茶字)而解之。”古代祭祀时有一道不可缺少的祭品──(献)。唐宋以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到唐朝茶文化基本形成,从那时期一直到现在茶文化仍在不断发展中。茶进入俄罗斯已有五个世纪,并逐渐形成了俄罗斯茶文化。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相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茶,但是两国茶文化也有所不同,饮茶习惯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老舍素以“边饮茶、边写作”而著称于世。夫人胡絮青曾回忆说,早在济南、青岛和重庆时期,他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常住北京后更是嗜茶如命。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等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了”,可以说饮茶与老舍先生的生命水乳交融了。  相似文献   

6.
《公关世界》2008,(6):24-25
金古月企业是位于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以茶业为主的综合性实体,主要从事茶叶、茶具、茶艺用品的加工销售,茶文化、茶技术的发展与研究,同时兼营茶馆、茶超市等业务,是唐山市第一家一条龙式的茶经营企业。自1998年创办以来金古月就以茶文化为主导,本着“诚信为本、童叟无欺、言不二价,免费品尝”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方字浅谈     
一、“方”字本义探求 我们知道,越是常见的字,它的用法可能就越多.作为一个古今习见的字,“方”也不例外。关于“方”的义项,新《辞源》列在fang音下面的义项有18个,新《辞海》列有25个,《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列有36个,那么,在这众多的义项中,“方”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 许慎《说文解字》:“方,饼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更是完美典型的象征,许多黑社会都拜关二爷。大家应该都熟悉三国中的“华容道”事件,关羽在汉室复兴和斩杀曹贼两难选择中,还是放走了曹操,让观看三国的人叹息不止。  相似文献   

10.
喝西北风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唐朝·枉檐《游边》中写道:“边云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如“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  相似文献   

11.
骆远 《老年世界》2014,(4):43-43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1996,(5)
延年益寿话食姜许慎《说文》谓姜为“御湿之菜也”。王安石《字说》云,姜能“强御百邪”。原来,长得愣头怪脑的姜却是极好的保健食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认识食用生姜有抗衰防老的功效。他认为: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姜食”。在那个饱尝战祸的年代,孔子却活了...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茶都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饮品,而我国作为茶产量最大的国家,其发展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以品茶,茶文化为主题的古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越来越多的人对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在古典文学中,茶经常被当作歌咏的对象,茶在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古典文学中的品茶及茶文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茶与文人确有难解之缘,茶似乎又专为文人所生。茶助文人的诗兴笔思,有启迪文思的特殊功效。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  相似文献   

15.
“姜牙蜜饯满盘陈,风味油茶亦可人。绝忆头纲新焙出,二凉亭子雨前春。”这首载入当地乡土志的诗句,描绘了城步苗族自治县油茶的独特风味。城步的苗族同胞特别嗜好“打油茶”,他们每天至少要吃一次,多的要吃三四次,即三餐饭前各吃一次,睡觉前还要吃一次。吃油茶成瘾的人,一日不吃就馋涎欲滴。“打油茶”,一般有五道工序。一是做“阴米”。把糯米浸泡一天一夜后淘洗干净,上甑蒸熟,取出晒至半干,拌以谷糠(避免饭粒互相黏连),用碓舂扁,再晒干搓揉后簸去谷糠,即是阴米。二是做茶叶饼。“打油茶”的茶叶叫峒茶。峒茶叶子宽而大,…  相似文献   

16.
骆远 《老年世界》2014,(7):43-43
茶文化、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自产生伊始便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茶人希望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饮茶中精神开释。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悟”,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佛与茶便连结起来。  相似文献   

17.
伍振 《老年世界》2013,(10):34-34
《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相似文献   

18.
稻香翁 《当代老年》2011,(12):54-54
“的卢跃檀溪,打一《三国》人物名。”“是张飞!不对,是马腾!”“对喽,是马腾!哈哈哈哈……”每天,小区的老年活动室里总是传出爽朗而开心的笑声——这是我们的“老年谜语沙龙”在摆“擂台”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至今为止,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经过发展,传遍了全球。将茶文化引进校园作为一门教学课程,不仅为中职生素质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也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茶的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当代中职生的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继2009年全国关注三聚氰胺事件背后的食品安全监督缺位问题之后,2010年的“毒豇豆”事件、“地沟油”重返餐桌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对“菜篮子”安全的关注。2010年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2010年7月1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