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  &#  &#  &#  &#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111-113
2014年11月15日,第二届中国艾青研究学术峰会暨“艾青与二十世纪中国新诗”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艾青诗歌研究、艾青诗歌理论研究、艾青研究展望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分析了艾青研究已取得的成绩,探讨了艾青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艾青80诞辰将要来临之际,他的处女作《游痕》诗被发现了。1988年11月11日,当我们将登有他最早诗作考订的《浙江师大学报》面呈艾青夫妇审定时,他们就像见到失散多年的孩子,喜不自禁。艾青频频点头说:“60年了,终于找到了!”《游痕》诗湮没人间60年,而今如同“和氏璧”出土,它不仅有着自身的价值,而且对艾青诗歌发展的全过程和艾青创作生涯研究都有着一定的意义。一、诗画交辉情景融《游痕》诗共两首:第一首《湖心》;  相似文献   

3.
l 半个多世纪来,艾青紧紧追踪着时代,瞩目于世界,以他卓著的成就步入世界大诗人的行列。在现当代的中国诗人中,似乎还没有一个诗人能家艾青那样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国际友人这样评价艾青:“中国诗坛的泰斗,迷人的艾青。”——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艾青的诗确实写得很美,这些诗给我的感觉超过许多年来任何西方诗人的诗给我的感受。”——新西兰女作家玛利·庆“艾青的诗,政治态度鲜明,表达了他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阿尔及利亚教师伊尔什“艾青的诗,虽然是以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人民,但诗的思想却超越了民族的界线,读来同样令人生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眼于艾青关于诗的具体言论,从四个方面阐论了艾青文体论的核心概念——诗的散文美:即新诗与韵文无关;新诗的语言根本是在于表达形象的;新诗的音韵与语言形象表达的关系;"散文美"与"诗的散文美"的关系。文章最后总结出艾青的"诗的散文美"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5.
艾青诗歌中的“粗俗”,还很少为论者指出。本文从“不入诗”的事物入诗、现代诗歌发展与“粗俗”、苦难比幸福更美三个方面,对艾青诗歌中的“粗俗”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领唱人。当中国式的现代派诗人在中西交融的理想旗帜下折回到诗歌创作的“纯诗”之路时,同样接受西方文化的艾青则开创了一条将时代情绪、民族传统、西方现代诗艺与个人气质相融合的艺术之路,正是这种融合奠定了他诗歌的内在灵魂。本文从艾青继承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他自觉运用西方现代诗艺为表现手法出发,探讨艾青诗歌内在的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7.
都市意象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在艾青诗歌中具有重要价值,而这却是目前研究者很少关注的。其中,巴黎意象始终是艾青都市书写的核心,可以说艾青的诗歌创作有着难以割舍的巴黎情结。对于巴黎,艾青始终存有一份复杂的生命感应性和审视的眼光。在他的诗中,巴黎不仅成为诗人自身独特感受体验、多维反思现代文明的载体,更是被赋予了文学想象与被想象的多重意义;另一方面,诗歌叙事的差异性方式也在阐释着都市的变迁。由此,艾青的创作以非常独特的个性进入和观照世界,丰富和拓展了新诗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诗歌美学的奇峰——论艾青的《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青的诗论以形象精到的语言描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观作为诗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以真善美相统一为核心的"人民即诗神"的诗歌创作与诗歌评伦的美学主张,系统地以文艺美学来论述诗歌创作过程与诗美的特质,科学地揭示了诗歌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艾青诗论在中国现代诗歌美学研究中占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艾青人物诗中的母亲题材的诗歌文本,在梳理与概述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原理,从母子结构的内在机理视角切入,着重对大堰河等母亲形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了"不是艾青创造了大堰河,而是大堰河创造了艾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艾青作为一个伟大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实践的同时,对诗歌美学也有深湛的研究,他对诗的审美特性、诗的内容和形式及诗与画的关系都有独到的不同于前人的见解,从而形成他比较完整的诗歌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诗意与诗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诗,也曾称为白话诗、自由诗。但"新诗"一名不能标明其任何文体特征,"白话诗"古已有之,"自由诗"在格律体新诗出现之后已不能概括全部新诗。人们目前能够想到的命名,如"现代汉诗"、"现代诗"、"语体诗"、"西诗"等,都不大得体。"胡诗"虽然比较传神,却不大可能被普遍接受。故这一诗体,还是叫回它最初的名称"白话诗"为宜。  相似文献   

14.
现代白话诗虽然与古典诗歌有巨大的区别,但它从各个方面都受到古典诗歌的影响。其词句语法和写作习惯、意象的选用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都与古典诗歌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这些现象说明新诗与古典诗歌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最终会决定现代诗歌成就的高低。  相似文献   

15.
论诗歌的模糊性及其翻译中的模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诗歌具有模糊性,其模糊语言创造模糊美。模糊美作为诗歌美的一部分在译作中应得到表现,译者的任务是在目的语中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式,即能激发读者想象和联想的语言,再现原诗的模糊美。汉诗英译的模糊处理在翻译中有着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左传》、《国语》中所载的赋诗言志,是一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机制,是一种用诗者依据当时普遍认可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采用相似性联想,通过断章取义的吟唱诗章委婉含蓄地表达意愿,且需对方揣测意会、双向互动才能完成的复杂而微妙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左传》、《国语》中所载的赋诗言志,是一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机制,是一种用诗者依据当时普遍认可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采用相似性联想,通过断章取义的吟唱诗章委婉含蓄地表达意愿,且需对方揣测意会、双向互动才能完成的复杂而微妙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当之无愧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论文试图从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的以感情为诗本体、以自由诗为诗体的诗歌,分析中国初期诗人及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对诗歌形式、本体的言说方式下的历史功绩和艺术过失。  相似文献   

19.
英美意象派诗歌在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诗歌理论不仅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参与和影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理论的建构。论文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阶段及特点进行了梳理,以期揭示其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平庸的时代。尽管明代主流诗人或力倡复古 ,或力主创新 ,企图找回失落的“真诗” ,但也未能改变明诗平庸的面貌。究其原因 ,既非明代诗人移情别恋缺乏创作热情 ,也非他们在诗学理论上抱残守缺缺乏创新精神 ,而是宋以后中国文化理性成熟童心渐失所致。明代主流诗人以“真诗”为最高境界的种种努力、种种试验 ,就是要拯救宋以后古典诗歌的衰势 ,再现盛唐以上的辉煌 ,但留下的却是平庸的诗作与失败的记录 ,由此可以窥见古典诗歌由盛而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