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如果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划分 ,近代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可分为租佃、雇工与自耕三种形式。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是发生在不同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 ,而自耕较多地反映了农户家庭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在以往的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乃至近代时人的社会调查、方志写作中 ,人们都将视线集中在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上 ,而对小自耕农、佃农的家内劳动关系及户际劳动协作关系 (即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帮工搭套”)重视不够 ,甚或将其完全排除在分析视野之外。小自耕农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利、义务的对等关系 ,但在耕地、播种、收获等农忙季节 ,农业生产所需…  相似文献   

2.
在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清代商品经济不甚发展的假说,经常成为人们各种立论的出发点。以此理论假说构建起的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问题的传统研究,不仅产生出严重的理论错位,而且有悖于历史事实。它致使许多人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研究列强入侵与中国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上,普遍地以所谓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对立作为分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基本标志,而忽略了对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本质要素的分析。于是,凡见“商品”、“资本”或“雇佣”等字样,立即冠以“资本主义”之称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由于资本主义入侵、战乱、灾荒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流民.流民入城对近代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一方面,使近代城市人口规模迅速上升,为城市的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劳动力,改变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使失业人口剧增,城市市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人居环境恶化,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人口职业结构出现畸形,城市功能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即使最发达、最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形态也存在许多混合和过渡性症状。所谓东方社会 ,更是一种混合形态 ,其内部总是不断地产生资本主义因素 ,为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创造条件。在对中国近代社会形态进行概括时 ,有的学者把中国近代社会正常的发展状态看成“畸形”、“怪胎” ,这种看法难以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真实面目 ;有的则把资本主义因素混同于封建因素 ,不利于认清封建主义的本质。其实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种混合型的、多层次的、发展而不发达的社会 ,近代社会的三大阶级结构同样是混合型的 ,这种混合形式正是中国近代社会向前发展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自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最先在近代西欧崛起以来,在人类社会就开始分化为“主导”资本主义与“从属”资本主义的区别。近代中国是被西方列强强行拽入由其设定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的,走上的是一条“从属”资本主义道路,而“半殖民地半封建”,则是这种独特的“从属”资本主义制度类型的一种特质表征。近代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发展路径上前所未有的“后发劣势”困境,为此,改变“从属”、扭转“劣势”,就成为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主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流民是指生活贫困而无 所依归的人群,也包括灾民和“四出求乞”的人们。流民现象,自古以来代代有之,并且经常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流民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缓、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农民生活贫困,为了寻求生存背井离乡,从而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流民现象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社会病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所形成的“民工潮”与古代流民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种流动是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后果,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封建社会后期在封建经济关系的缝隙中稀疏萌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发生过程中的最初形态。许多理论工作者认为:在明清时期,我国东南沿海某些工商业较发达的城镇出现过“机户”与“机工”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式的工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对于在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形式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在资本所有权上,出现“资本民主化”;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管理民主化”;在分配方面,采取“收入均等化”等等.这些新变化给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披上一件件美丽的外衣,涂上层层迷人的色彩,造成种种蛊惑人心的假象,似乎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工人阶级已经不再受剥削和被雇佣,工人和资本家已融合为一体,两者之间已没有根本利益的对立,贫富悬殊已不再存在,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变成一个既没有剥削又没有贫困的“新型社会”.正确认识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新变化,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揭示它的本质,对于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理论界少数人鼓吹“资本主义补课论”,说什么“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要求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补课,并认为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灵丹妙药.这种观点从理论上看是反动的,从实践上看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回避了各种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及在中国长达一百多年时间的实验都彻底破产的历史事实,不愿承认这些铁的历史事实所揭露的中国社会的规律——近代中国没有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土壤,资本主义不符合中国国情,它既救不了国,也行不通.  相似文献   

10.
土客冲突的文化学考察──以近代江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外来流民(客民)与土著居民之间暴力或非暴力的冲突事件不绝如缕,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以往的研究把冲突归结为经济因素的驱动,尽管有道理,但并不全面。本文切入文化学的独特视角,以淮北流民流向江南引发的土客冲突为例,进行深层次探究,揭示出土客冲突的文化意蕴。文章认为,上客冲突是文化交流的特殊形式。文化的交融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相互冲突中实现的。根据研究,文章还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见解:就历史上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来说,流民亦为重要媒体;两种异文化相遇,由于反差甚巨,客民又比较集中,往往经过隔阂、抗拒、渗透、冲突,逐渐达到融合,如土著居民的群体素质较流民群体素质为高,那么,融合的过程就表现为土著文化对异文化进行改造、同化的过程;当流民数量大大超过土著居民,客文化就可能喧宾夺主,但由于环境的改变,文化也在发生变迁,即已与流出地文化有了区别。相反,当流民数量大大少于土著居民、群体素质不若土著为高,客文化就会逐渐失去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裴斯泰洛齐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是法国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和他本人生活经历的产物,它是裴氏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众教育的乌托邦式构想。其中,技术训练和道德教化相结合的实施方式,通过理性治家教育培养民众资本主义精神,是近代西欧实现由封建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学解释,对于今日中国如何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所谓外债是指近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高利放款,它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在经济上反映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那么,经济上的这种关系是否就是外债的全部内容呢?本文拟就外债与近代大变革时期的清末民初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外债的本质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一外债剥削加剧了社会危机,催化了辛亥革命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向中国谋求放债剥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英国就企图利诱清政府把2,100万元的“赔款”变成债款。这是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对中国进行放债剥削的一次试探。资本主义各国向中国放债,正式开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1853~1854年,上海洋商第一次借给大买办出身的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出来的,封建社会的解体,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要素游离出来了”。中国近代封建自然经济何时解体?史学界颇有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封建小农经济在鸦战争前就已经开始瓦解;另一种意见却认为,从鸦片战争后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农村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分解还很缓慢,甚至可以不提。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自然经济的分解有快有慢,不能一刀切。本文拟对近代地处东南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历史的视野,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需要遵循的根本方法。近代西方的重大变化是了解近代中国重大变化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和西方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碰撞就构成了对立的存在。近代中国史是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的。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尺,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本性的显现,是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正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是影响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主要原因。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搬用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15.
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在清末10年间。兴起和发展的推动原因,主要是振兴实业、挽回利权;养教流民和罪犯;解决旗人生计等。工艺局所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其兴起和发展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传统救济方式的转变和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拓展,培养科技人才和传播科学技术与工艺,保存和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的手工业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中国近代城市近代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外来人口的流民性质。由于战乱、灾荒及乡村破产等原因,大量乡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到城市谋生;又由于城市的外来输入型的近代化发展道路先天的与乡村发展脱节,使城市近代化与乡村人口外流过程之间的关系失衡。一方面,大量乡村人口流入为城市近代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劳动力,改变着城市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大规模外来的流民使城市就业困难加剧,失业、贫困、住房及供应品的紧张造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问题丛生,城市社会秩序的平衡和稳定被破坏,给城市近代化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 ,四川成为移民社会。大量移民的存在 ,成为潜在的过剩人口。随着自然灾害的毁坏、人均耕地的减少、洋货的冲击、土地恶性兼并以及川省农村超经济的剥削 ,致使农村人口相对过剩 ,形成四川流民。给近代四川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近代中国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观念的进步、新式人才的培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试图从宏观上绘出晚清社会进步与近代中国铁路关系的概貌,推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近代华北农村家庭规模虽有缩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变化的原因不是农村工业化的结果,而是家庭土地占有关系缩小所致。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要形式,核心家庭居次要地位。传统学者以“大家庭”作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家庭类型是有充分依据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实际情况。文章从近代华北农村家庭的家庭周期、婚姻习俗、生育制度、居住模式等方面论证了这种结构类型产生的社会原因,认为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的各种风俗、制度关系密切,不能简单的以统计数据的大小确定它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相似文献   

20.
基于江苏625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探索和验证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可雇佣性的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建立了就业质量对可雇佣性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主要包括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态度动机和知识技能四个因子;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要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培训经历者在知识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历者在知识技能上要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学历者,在态度动机上却显著低于初中和小学学历者;岗位能力及知识技能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